所以我们职工主动站出来,找到我们团委。”
她又介绍薛琴,“这是我们团支部的薛副书记,一直为大家学习的事儿忙前忙后。”
话头子抛出来了,薛琴自然知道该怎么接。
她瞬间注满了情绪,饱含深情:“我们职工找到我,表示要为厂里排忧解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一方面,这些讲义都是我们工人着自己刻版自己印刷的。
另一方面,一张1分钱,用来购买纸张、油墨、蜡纸等各项开销。
我们的职工教育是要长期做下去的,我们必须得做好实际工作运转。”
旁边有机灵的职工补充:“这就是厂里支持一部分,我们补充一部分,共同支持学习。”
方记者长期深入一线搞采访,不至于不食人间烟火。
没钱办不了事儿,哪怕刚闹起革命早期,大串联没多长时间,国家都吃不消,紧急发文让串联学生自费了。
她还夸奖了句:“这倒是个好办法。”
大概是因为报社人手紧张,方记者是单独行动,并没有再配个摄影记者,自己带着海鸥相机来的。
薛琴特别机灵,赶紧朝工人使眼色,很快宣传科的同事就气喘吁吁地跑来了。
有记者采访这么大的事,他们肯定得积极表现。
方记者拍下了大家在叶菁菁带领下复习语文的场景,又要去其他教室看。
理论角度上讲,叶菁菁应该功成身退,继续搞教学了。
但薛琴慌啊,厂领导还没到达,她感觉自己一个人控不住场子。
纺织厂的工人们个个都是小机灵鬼,纷纷表示:“小叶老师,你先陪我们记者同志吧,我们正好复习下你刚讲的内容。”
叶菁菁临走前还不放心,又回头警告他们:“都打起精神来,晚上有小测验的。”
妈呀!教室里立刻响起了惊慌失措的哀嚎。
王凤珍更是大声叹气:“学习,果然是痛并快乐着!”
方记者都被他们给逗笑了。
一行人又赶紧去了礼堂,曹老师正在给工人们恶补数学。
大家全神贯注,根本都没注意到记者和叶菁菁以及薛琴他们的到来。
方记者静悄悄地往后退了两步,才小心翼翼地举起相机,生怕打扰工人们学习。
她是1962年毕业的老大学生,这些年轻人眼里闪烁的光,让她想到了自己当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