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由是,你们没跟人约好,没人到门口来领你们,你们就不能进广播电台的大门。
俩姑娘都快急死了。
可无论他们强调自己的事情有多么重要,关系着全省数十万考生的命运。
门卫也始终坚持原则,不为所动。
后来也是她俩运气好,刚好碰上市广播电台的侯编辑来省台办事。
听说了她们的诉求,侯编辑忍不住叹气:“你俩可真是当代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
如果是单纯为了他们工人夜校的学员,她俩完全可以把大学教师请到纺织三厂去,给工人们说说就行。
可人家的心胸就是这么的宽广,非得把全省的考生都给带上。
再想想他们之前,找市台播放教学录音,也是为了让全市考生都能跟着学习。
这种大爱无疆的胸怀,不就是共产主义精神最好的体现吗。
老编辑点点头,主动应下:“走,我带你们进去吧。”
有她做背书,又给门卫递了烟。
门卫终于肯松口,只让他们做了登记,就放人进去了。
侯编辑又主动当中间人,给她俩引荐了省台的负责领导。
省台领导对她们的提议非常感兴趣,也认可这件事情意义重大。
但是——
要命的但是来了,这件事必须要有个牵头方,但这个牵头人,省广播电台自认为担不起。
他们只能提供平台。
叶菁菁已经被磨得没脾气:“那谁来牵这个头呢?”
省台领导跟旁边的人讨论了两句,才给出答案:“省招生办,这个事情应该是省招生办牵头来做。”
叶菁菁也不跟人纠结了,直截了当:“有没有省招生办的电话?”
广播电台还真没有,两边没搭上过关系,但电台还算够意思,他们打到了省革委会,愣是是从革委会手上拿到了招生办的电话。
这一次打过去,接电话的是招生办的那位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