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骑车行在路上,感觉雪一化,天地都换了新装。
街上真是好热闹啊,有人卖吃的,也有人卖自家做的鞋。
现在去商店买鞋子,是要票的。
但农民做的棉鞋,用的是自家织的粗布,直接给钱就行。
吸引了不少上了年纪的人,也不在意棉鞋模样粗笨,都围过去挑选。
薛琴惊讶:“他们还在城里啊,我还以为高考完了就走了呢。”
叶菁菁摇头:“马上就快腊月了,离着过年近,大家要买的东西多了去。说不定要等到过完年呢。”
薛琴哈哈笑起来,心情怪好的:“那我们就可以天天吃新鲜菜了。”
有新鲜蔬菜,谁愿意天天吃臭豆腐老咸菜呀。
这个年代,城里是有蔬菜公司的。可大家还是难以吃到新鲜菜。
因为蔬菜公司会优先把新鲜菜先存起来,卖陈菜。
否则有新鲜菜的情况下,就没有人愿意买陈菜了。
叶菁菁吐槽了一句:“他们把陈菜打折卖就没事了,总有人愿意买便宜的。”
薛琴有亲戚在蔬菜公司上班,闻声叹了口气:“价格都是定好了的,他们没有权利打折的。”
她用力往前蹬着车,一路骑到了工人出版社。
两人凭借介绍信进了出版社的大门,然后一路畅通无阻,到了编辑室。
不过接待他们的李编辑正在忙碌,一边打电话一边翻手上的资料,忙得不可开交。
好不容易忙罢了,他吨吨干了半搪瓷缸子的水,然后才疲惫地问两位纺织厂女工:“同志,你俩过来有什么事吗?”
薛琴赶紧上前,说了来意。
但是李编辑虽然面带微笑,却丝毫感兴趣的意思都没有。
事实上,人家的确一点儿也不感冒。
工人夜校是干嘛的?大家心里头都有数,就是个业余机构,草台班子。
说个不好听的,但凡能上正规学校的,谁愿意上业余学校?
业余学校的工人还要出书,教人家怎么学习?你不开玩笑吗?
要不要干脆让工农兵大学生写本书,告诉大家,来来来,我教你们怎么高考?
自信是好事,但搞不清楚自己的状况,那就是笑话了。
不过李编辑是文化人,非常注意和工人的关系,坚决不能露出半点不以为意的意思。
他狡猾地选择了以退为进:“同志,你们这个想法很好。我建议你们厂自己集成册子印刷。不是我觉得你们工人同志的经验不值得学习宣传,而是我们现在手上事情非常多,很急很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