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菁菁理科生出身,文采,咳咳,不提也罢。
此情此景,她脑海中只有一句话:她奔向了光明。
谢广白从小学中医,古籍看的多,能够拽出来的诗文也多。
好歹还能冒出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几句:“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两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
薛琴自个儿想了半天,居然念了一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叶菁菁都听的两眼一黑。
她再没文采,也知道这说的是彩虹。
“走走走,赶紧进去看灯吧。”
得亏今年灯会筹措得仓促,知道办灯会的市民不算特别多,起码这个点儿,他们还能走进人民公园。
大概也正是因为仓促,今天的灯会居然不卖票,所有人都免费欣赏。
大家集体感觉赚到了,赶紧跑去看灯。
一进大门,众人还没来得及看清花灯的模样,一股沁人心脾的冷香先飘荡而来,是公园栽的梅花树。
正月初一,正是芬芳四溢的时候。
薛琴都懊悔了:“咱们应该早点进来看的,这下天黑了,梅花也看不清楚了。”
叶菁菁笑道:“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看花香就好了。”
再往前,薛琴便顾不上遗憾错过梅花了,她感觉自己眼睛珠子都不够看了。
她自认为也是见多识广的人,从小家里条件摆在这儿啊,连天安门她都去过了。
什么纱灯、宫灯、走马灯、兔灯、金鱼灯、蝴蝶灯,在她看来都是小儿科,好看是好看,可也没什么稀奇的。
但是前面那晶莹剔透又流光溢彩的龙,是什么灯?
叶菁菁茫然:“我不知道啊。”
还是谢广白帮忙解释道:“就是用瓷碗扎出来的,按照形状连接成灯组,里面放了灯泡,一通电就是这个效果。”
叶菁菁顿时来了精神,她以前只在博物馆看过半透明的瓷灯笼,不过那里头烧的是蜡烛。
没想到,瓷碗扎成灯组之后,通了电是这个效果。
真好看,看得人错不开眼珠子,感觉有点儿像她在哈尔滨看的冰灯,却又比冰灯更精致。
瓷碗图案本身就精美,用它们做原料拼接成灯,实在太漂亮了。
“谁想出来的呀?”叶菁菁真佩服,“果然劳动人民有智慧。”
第155章 我这都是为了咱姐(捉虫) 劳动创造美……
“不是我们这边想出来的, 是四川自贡。”灯会的工作人员笑着介绍,“66年的时候,我们去自贡灯会学习, 刚学会,准备67年就这么扎, 结果一直拖到今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