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又能搞个做三来一补的代工厂,紧跟中央政策,走在全国纺织厂的前沿。
哈!他凭什么不骄傲啊。
再说一家厂要运转起来,怎么可能只要三十个人,其他空缺岗位,不正好安排他们纺织厂子弟嘛。
不得不说,人的惯性真强大啊。
前脚他们考察团还一本正经地夸人家日本企业管理好,招工面向全社会招揽人才,不愁人才匮乏。
后脚领导们想的就是怎么往自家碗里扒拉饭了。
叶菁菁笑而不语,目光转向伊藤诚才提要求:“我要求技术入股,占5%的股份。我不干涉生产经营,我只参与分红。”
她忙前忙后到现在,遇山劈山,遇海填海,可不是单纯地为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
第215章 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别找优越感
田副书记想替她解释, 她需要挣钱搞科研。
结果伊藤诚压根不关心,直接提要求:“你再有新发明,公司拥有优先使用权。除非公司用不上, 你才能另行处理。”
5%的比例不算高也不算低,毕竟这种发明并不是不可仿制的存在。
但这位替他弟弟当信使的年轻姑娘, 脑袋瓜子确实灵活。
伊藤诚几年前回过国, 和弟弟也有书信往来。他知道国内大致的发展情况,估计不管是旅行箱还是领带, 在国内都少用。
可在这种情况下,她来一次日本, 就能迅速搞出相应的发明,可想而知她脑袋瓜子有多灵活。
说不定,隔不了多长时间, 她的发明又要升级了。
不控制住这一点, 双方合作没办法继续下去。
叶菁菁摇头:“民用商业化的可以,但涉及到科研机密的, 那肯定不行,那属于国家。”
双方就哪些发明属于科研机密,你来我往地讨论了半天,双方各退一步,终于达成一致。
在商言商,伊藤诚不想夜长梦多,加上西津纺织厂考察团在日本也待不了两天了,他当机立断, 要求今天就把合同给签了。
薛琴惊呆了。
不是,日本社会效率高,日本人都这么雷厉风行吗?
哎, 何教授他哥如果没人特别提起来的话,真看不出来是中国血统啊。
叶菁菁趁着主人收拾准备出门的时间,跟自己小姐妹咬耳朵:“因为给了他三十个招工名额。”
至于什么族谱单开一页,上共和国历史之类的,太过大逆不道,暂且不提了。
薛琴跟不上节奏,人家现在是日本大老板,手下一堆职工呢。他要招工名额干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