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的价格争夺和大型企业的釜底抽薪,各下降了每单两毛。这看似微乎其微的单价,放在日单量上百的个体户身上,属实已经不少。 好在从实际利润获取看来,他们的收入仍在增长。毕竟普通老百姓很难去思考,这种行业内卷给个体带来的直接结果可能是,人工的贬值和下游成本投入的增加。 萧云徊和林超的物流承包商生活,也因此面临新挑战:单量的激增让他们二人分身乏术。开学后,袁恒宇和萧星星又不能经常来帮忙。有时一人出去送货,另一人同时应对收发件,简直手忙脚乱。 快递行业的规则也在不断调整并且更为严格。因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要求要送货到家,快递公司也从鼓励送货上门,到惩罚未按要求送货上门。萧云徊和林超于是决定招聘一个专门送货的快递员。 他们在赶集、58同城、前程无忧等几个能够招聘同城临时工人的地方发起了广告。 这不招聘不知道,一招聘,萧云徊才发现,自己和林超在经营理念上竟然存在一些分歧。 首先是如何开工资。萧云徊希望做激励机制,建立在底薪三千的基础上,通过让利每个派件、每个收件进行百分比奖金奖励,与此同时,如果发生了投诉件,单件赔偿的百分之十也需要派件员承担。 林超则主张每月给派件员发的工资定死,单件赔偿的百分比力度加大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毕竟因为快递员派件而产生的纠纷,本身就该由派件员负担。 其次是选择怎样的人做他们的快递员。在几个来面试的人中,林超倾向于一个肌肉小伙儿,那人家就住在杭州大学城不远处的城中村,是个拆迁户,家里正在和政府谈拆迁的各种事项,他在家里待到发霉,打算出来做点事。林超看中他年轻力壮离家近,还自备一辆私家车。 萧云徊则觉得一个奔四的农民工大哥颇有眼缘。这位大哥从二十岁就外出打工,三十多岁攒钱回家结婚后,希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于是又回杭州来打工。如今孩子马上要到读书年龄,老婆孩子仍然在杭州周边的县城。他的理想状态是能在杭州大学城附近安家,并在家附近稳定工作,让孩子受到高校氛围熏陶的同时,也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教育。 “我说萧云徊,我知道你是理想主义,但咱们也辛辛苦苦当牛做马、自顾不暇,你为别人着想能不能晚点儿?”林超从大学时就知道萧云徊什么德性,但吐槽归吐槽,哥们归哥们。 萧云徊对林超的说法并不赞同: “我现在没有要把从我们腰包里赚到的钱掏出来给别人的意思。” “你也知道快递这行,投诉本身就是玄学。你服务态度好不好,你送得快不快,都得依仗快递员本身的责任心和耐心,这完全得看快递员和收发货客户的互动好不好。” “我说的这种激励机制,就是为了让快递员不觉得咱们是老板,能和咱们站在一条道上,咱们都有充分的社畜经验,知道那种暗地里对老板不爽的滋味吧?” 林超突然对生意经十分有心得,并不完全认同萧云徊过度的换位思考:“我怕的是到时候他主人翁意识太强,和我们扯皮就麻烦了。毕竟你知道有些件可送可不送。这部分钱咱们是可以稳稳收入囊中的。” “问题是,就算他送,也会提升咱们快递点的服务品质,让一点点利,何乐而不为呢?满打满算,每个月也只会比你的开死工资多出一两千块。但快递员感受上,主动很多。”萧云徊有理有据。网?址?发?布?y?e????????????n???????Ⅱ????????ō?? 林超还是难以苟同:“你的方案我觉得行,但咱们第一次招人,保守点会不会比较好?”他紧接着又说:“还有啊,我还是觉得快递员要招个身强体壮的,这日晒雨淋的,年纪大点的也不知道受不受得了。” “不到四十,就叫年纪大吗?你要不要干脆设置个三十五岁上限?”萧云徊有些无语:“他有妻儿要养,责任心肯定强。我不敢说他一定能比你选的这个小年轻强,但三十多岁,正值青壮年,又有那么长的外出打工经验,上手肯定不慢。” 林超发出灵魂一问:“你小子不是恻隐之心又犯了吧?理想的翅膀刚茁壮一丢丢,就想着到处助人为乐了?” 萧云徊坦白道:“我承认,这个大哥让我想起慧姐和她丈夫了。农村和小城镇人到大城市打工都不容易,也会格外珍惜机会,如果你善待,他们更是会踏实做事。你看我自己也是如此。” 他不希望林超觉得他的选择完全是感情用事,又说:“但我认为我的选择都是基于我自己搬砖、和看到周围相似的人的经历。为了一种更理想的关系,我不吝啬让一点利,何况这撑死一个月两千块让利,如果能免去更多的售后烦恼,何乐而不为?” 林超反驳道:“你说的道理我都懂,我也欣赏你小子的这份赤子之心,要不是这样咱哥俩走不到今天。但就是,我们白手起家刚有收获,我不敢什么都试验着来,希望保守一点。如果效果不好,再听你的,行不?” 萧云徊不再据理力争,同意了林超的选择。 招聘结果确立,最终选中了年轻力壮家住杭州大学城城中村的小郑。 “所以最后,还是按照林超的方案了?”袁恒宇正襟危坐在沙发上,怀里靠着把腿随意盘在沙发上休息的萧云徊。 “嗯,”萧云徊一动不动被抱着,人倒十分闲适:“也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我和林超合作这么久,很多大事都是我拿主意他随和,我也不想让他觉得我搞一言堂。”他想了一会儿,又说:“但我觉得我没错。” 袁恒宇赞同,说:“那既然已经决定了,就按照他的方案先做着。” 袁恒宇的这次答题显然分数略低,于是萧云徊有些不悦,他把话挑明,问:“所以你说说,我的方案和我的选人方式,真的太激进和感情用事吗?” “激进不会,”袁恒宇云淡风轻地回:“激励机制本来就是劳动科学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你的理念比林超先进。何况每个月让利一两千元降低投诉的风险,其实具备全局视野。” 袁恒宇想了想,又开始得罪人:“只是选人方式很难评价,年龄不是问题,工作经验来说你的倾向占优。但是林超选的人自带一辆机动车,可以省去我们的成本、提高送货效率。你和林超选的人各有各的强项。你要我论断你是不是感情用事,我不能发表意见。” 萧云徊早已习惯了袁恒宇这种公事公办的态度,且对他言论的前半部分表示满意,于是他转头朝袁恒宇灿烂一笑:“想想你说得有道理,我和林超行事风格不同、互相制衡,反而是好事。也许我真的被那位大哥阖家团圆的故事打动,而忽略了林超选的那位小哥还自带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