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公主掏出体己银子要买米粮赈灾,他敢在皇上面前说他不愿意帮忙吗?
那怕真的是活够了!
“曹寅,是这样吗?”
康熙问道。
曹寅毅然决然的拱手道:“是,四公主体恤,给奴才一个出力的机会,奴才定然会全力办好!”
丹卿见他答应的这么痛快,觉得自己要价低了,于是又蹭到大公主身边,用不大不小的声音道:“大姐姐,曹侍卫又出钱又出力,等回宫之后,咱们可得找点好东西赏他。”
大公主:……妹妹明显在坑人,她应该帮忙呢,还是帮忙呢,还是帮忙呢?
大公主:“四妹妹说的是,多谢曹侍卫肯帮忙,不然就凭我们姐妹俩这点银子,都不够灾民们吃一天的。”
这个时候,她们的银子到底能买多少粮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四妹妹要曹寅拿钱出来,那他就该多拿点。
曹寅倒吸一口凉气,看向康熙的眼神里满满都是无助——
皇上啊,您家的公主们联手坑奴才,您管不管啊!
她们要出二百两银子,还说不够灾民一天吃的,那他得拿出多少银子,才算够数?
虽然说曹家是不缺这点银子吧,但问题是,他有也不敢直接拿出来啊!
康熙却是抬头望天,权当看不见,还不忘偷偷给闺女们竖了个大拇指——
干的漂亮!
第32章 第32章二合一章
康熙当然知道曹家有钱。
曹寅的父亲曹玺是康熙亲自任命的江宁织造,亦是康熙在江南放的一把钱耙子。
这些年来内库的许多银钱都来自曹家,而曹家从中略有贪墨,康熙心里有数,也是默许的。
不过曹玺为人素来低调,如今又有两江总督于成龙在他身边盯着,他兜里的银子便只敢藏着不敢拿出来花。
这次借由赈灾的名头,让曹家出出血,也是给曹家一个“免罪金牌”,今后便是被抓到贪墨的把柄,以此赈灾之功,也好周旋。
曹寅初时并没有想通,只是将在那里,只能咬牙应下,后来回去后仔仔细细一琢磨康熙的态度,突然就悟了,连夜叫人给京城和江宁都送了信,不要银钱,只要米粮。
有曹家这么一插手,丹卿和大公主那点银子就不够看了,不过这赈灾的名头还是由她们担着。
大公主是完全不清楚她们的银子能买多少米粮,丹卿虽然能算明白,但对于实物也没什么概念,所以并不知道曹家到底出了多少。
太皇太后心里有数,却并不说破,只是叫苏麻喇姑取了五十两金子来,说她也添一份善心。
太皇太后都出钱了,皇太后自然也得出,她拿了二十两金子出来,又替胤祺出了一百两银子,说自己不要这功德,想叫胤祺能跟两个公主一样。
但这话还没传到康熙那儿,就被太皇太后给回绝了。
“你糊涂了吗,五阿哥跟公主们怎么能一样!”
太皇太后背着人对皇太后道,“此次赈灾是两个公主发起的,曹家在背后帮衬,连皇上都没出手,太子亦不知情,如何能轮得到五阿哥!”
康熙素来忌惮蒙古势力,宁可许下公主抚蒙的承诺,也不肯叫更多的蒙古嫔妃入宫,其用意,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胤祺给了皇太后抚养,是对科尔沁部的安抚,也正是因为如此,胤祺此生都会挂着科尔沁部的影子,对他而言,安分守己低调行事才是最好,怎么还敢出来争名声?
赈灾之事,传扬出去是天功,公主们要这慈悲的好名声大有助益,可若是给了一个身后站着科尔沁部的阿哥,便是在作死。
这样简单的道理,只怕连丹卿那么小的孩子都能想明白,皇太后却是年纪越大越糊涂了!
“我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五阿哥和公主们在一起,若是只叫公主们出头,岂不是显得五阿哥不懂事?”
皇太后忍不住辩道。
太皇太后冷下脸:“不懂事怎么了,要的就是他不懂事!你记好了,如果你心里还盼着五阿哥成材,那就不要养他,回宫之后便将他送走,让他去过普通阿哥们的日子,你若是舍不得想叫他留在身边,就别盼着他有出息!”
这人啊,得懂得知足,世上怎么可能会有两全其美的好事呢?
康熙绝不会允许一个跟科尔沁有关的阿哥支棱起来同太子抗衡的。
皇太后被吓住了,也不敢再多说,但瞧着两个公主每日忙前忙后的打理赈灾的事情,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便推脱身体不适,连着两日都不见来请安的公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