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清穿康熙四公主 > 第170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70章(1 / 2)

“王老板果然懂我的心意,”

丹卿心情很好,“我原想着看看少些什么再叫你多进,没想到你早就都准备好了,不过我瞧着旁的还好,大米还是少了些,咱们这儿自己能种小麦玉米,却不适合种水稻,但马上要过来的包衣们却是吃惯了大米的,你多备些卖给他们。”

那些至今未到的包衣们可不像是早早就来的汉民已经备足了过冬的粮食,等到了之后定然要大加采买的,这钱不赚白不赚。

王相卿意会点头,又道:“公主,咱们的商队进货的时候,已经有别的商行在打听归化城的情况了,估计是瞧着咱们进货量大,也想着过来开个分号,分一杯羹。您看,要不要叫他们进城?”

“不急,等明年开春再说,”

丹卿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安抚道,“我再给你半年时间,你将该铺开的摊子都弄好,之后如何,就得各凭本事了。”

丹卿并没有想过要让王记独占归化城乃至漠北的市场。

这片土地太宽广了,能深挖的市场也庞大,作为一个统治者来说,想要快速发展经济,就得开放市场,一家独大只会故步自封,保守必然落后。

可以预见的,明年开春之后,会有更多的汉民和蒙古人涌入归化城,此时让其他商行进入,能更好的带动消费力,补足他们如今缺失的商品。

而这一冬天,也够王记商行抢占足够的市场份额了。

“王老板,给这商行改个名字吧,”

行至门口,丹卿看着那招牌说道,“王记太过常见,容易叫人浑水摸鱼,选个更响亮的名字,才好打出去名号。”

王相卿见机立刻道:“还请公主赐名。”

娥眉从怀中掏出丹卿早就准备好的纸递给王相卿,然后扶着丹卿上了马车。

王相卿恭送丹卿远去后方才打开手中的纸,只见上面三个大字——

【大盛魁】。

他反复念了几遍,越念越觉得好,赶紧就揣袖子里往木匠铺子里跑——

他要去挑了最好的木头,请最好的师傅帮忙雕刻成招牌,从今以后,大盛魁的名号必将响彻整个草原!

王相卿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大盛魁做得越好,丹卿就越不会承认自己才是东家。

而他手里如今拿着大盛魁的两成股份,他的两位兄弟手里各有一成,他们不只是在为公主出力,更是为了他们自己拼搏。

“快吩咐下去,旁的先不管,务必要将消息传递的路子淌出来,”

王相卿对着手下吩咐道,“库伦城跟去的人怎么还没消息?派人去催,必须赶在年底前将库伦城里的分号建好!”

有用才能有更多的自主权,这个道理王相卿非常明白。

所以丹卿吩咐的所有事情他都一定会全力做好。

……

就在丹卿已经做好了猫冬的准备时,八旗包衣们终于从京城赶了过来,同时也带来了内务府特意加厚了几分的份例以及几封书信。

康熙在信了抒发了对她的思念之情,表明内务府并无克扣之事,只是因为给她多加了一倍包衣,才进度慢了些而已。

另一封明珠的信却是直接拆了康熙的台,说这两百户包衣是他接到圣旨后“特意”从镶蓝、镶白两旗挑的,都是十分愿意跟随她这个公主的忠仆。

而后还有一封胤禛的信,调侃说他到京城的时候正好赶上“收秋”,平白得了与胤禔一样郡王等级的封赏,给了他镶白旗下佐领及内务府佐领及内管领,如今也算是半个旗主贝勒了。

信中特意提及,胤禔、胤祉皆入镶蓝旗,反而显出他这个镶白旗的贝勒来,他便向康熙进言为已经成年的弟弟们请封,希望赶紧站出来几个能出头的,为他分担一下朝臣们的注意力。

丹卿先给胤禛回了信,狠狠夸赞了一番胤禩,她觉得,胤禛肯定能明白她的意思。

等回过头来安顿满人的时候,丹卿才惊觉两百户是个什么概念。

两百户,并非两百人,而是两百个家庭。

人口最简单的,至少也是三口之家才叫户,而繁复些的,甚至已经四世同堂,加起来足有十几人之多。

所以说是两百户,可实际上到归化城的满人逾千,城东给他们预留的房屋虽说足够,但建造的时候还是以小型院落为主,能够十几口之家居住的大院子却是只有几处,一时间便成了最抢手的地方。

为了此事,带着这两百户包衣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