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卿知道,康熙等她绝不是因为什么要一起用膳,梁九功这么说,只是在帮康熙递话,意思是叫她主动开口。
丹卿没有犹豫,直接跪在了康熙面前。
“汗阿玛,孙天阙是为了我才犯了大错,求您念在他一片痴心的份儿上,留他一命吧!”
丹卿努力做出情真意切的模样,“我愿意为他赎罪,只求换他一条性命,我会将他带走,永远关在归化城里,绝不会叫他再有机会踏足京城!”
康熙神色未变,也没有叫丹卿起来,只是问道:“哦?那朕要的答案呢?”
丹卿回道:“他说汗阿玛英明,早知其实没有什么答案,但我知道他犯了大错,我愿意帮他补救,还请汗阿玛给我一个机会。”
康熙依旧不动声色:“你打算如何补救?”
丹卿咬牙道:“我愿每年多上交两成收入,专门孝敬汗阿玛。”
公主们出嫁后封地每年所得,都有一部分要上交内库,之前一直都是两成。
丹卿开口就翻了一倍,算是拿出了她的诚意。
“你去年的营收是多少来着?”
康熙敲了敲扶手问道。
丹卿如实回答:“去岁牧场、田赋、租金再加上钱庄的利息,一共营收近十五万两银,上交内库三万两,如汗阿玛答应,今年我愿意上交四成,不少于六万两银。”
也就是说,她打算用三万两白银来赎买孙天阙和换胤禔离京。
康熙点了点头,口中却道:“四成倒是足见你的孝心,但是这公主府的营收,却比朕预期的还要少些。”
这就是嫌少的意思了。
但四成已经是最多了,不是丹卿舍不得再多出一成银子,而是康熙如果拿走了公主府半数以上营收,传出去不好听,所以他才说四成足见孝心。
这也就意味着,丹卿必须得想办法增加公主府的总营收才行。
“汗阿玛,我其实一直有个打算,原没想好要不要与您说,怕旁人觉得您偏心我,如今却是想求一求汗阿玛了。”
丹卿反应也快,立刻想到了之前犹豫不决的吉兰泰盐湖之事,正好趁机说了出来。
“这倒是个办法,让你来做,总比便宜了那些私盐贩子强,”
康熙听
罢后说道,“你先起来,坐下慢慢说,在朕面前你何时这般拘谨过了?”
丹卿心里略松了一口气,知道这是康熙意动了。
梁九功赶紧过来将丹卿扶起来,殷勤的给她拍了拍腿上莫须有的灰尘,将她扶到康熙旁边坐下。
制盐一事丹卿之前就与张廷玉商议过,自是有所准备,从灶户到盐商,甚至储存运输的方式,销售的地点和盐价,都能说得清楚。
康熙听罢过点头道:“不错,你如今也是有主见了,这事朕应了,就交给你去办,不过这盐引——”
丹卿立刻接话:“盐引我也一样只要六成。”
也就是说她包工包产出,康熙只需要派人去拉走四成盐就行了。
“你估摸着盐池一年能有多少收成?”
康熙又问道。
丹卿回道:“初时肯定会少些,今年也过了最好的产盐时节,再加上还要迁徙灶户过去,驱逐私盐,我估摸着今年恐怕不会有什么收成,但明年将一切都捋顺了,去除成本,至少也能有大几万两的收益,而且随着销路扩张,还会逐年增加。”
康熙“嗯”了一声,又问:“你那马场,今年应该有成马了吧?”
丹卿秒懂:“是,除了留种之外,能拿出五百匹左右,皆是最好的战马,汗阿玛若是看得上,不如就先给御林军用?我瞧着他们也有好久没换马了。”
一匹马如今的售价大概十五两,而丹卿手里这种最好的战马,大清跟蒙古人的买价是三十两银,五百匹,就是一万五千两。
再加上之前答应让出的公主府两成收益三万两以及盐池的四成收益,总共得有七八万两银子了。
这还只是一年的,以后年年皆是如此,等她的营收多了,这个金额还会更大。
要知道虽然如今大清一年的财政收入差不多三千万两银,但这是要承担整个国家的运作的,如今国库存银不过两千万两左右而已。
而康熙的内库每年收入估摸在百万两之数,这些钱既要承担内廷开销,又要用于赏赐百官,还有修缮宫殿、出巡等等事项,看似收入很多,但其实用处更多。
康熙向丹卿开这一次口,每年丹卿上缴内库的银子就会从三万两激增到十万两以上,而随着盐池的开发和公主府其他收益的增多,这个数目还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