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葫芦里是低阶灵泉水,在修真界不值钱,它直接送给咱们的,别看这葫芦小,肚子里能装着呢。”
苏曼点点头收起系统面板,出了房间,她妈杨红丽一边跟隔壁的胖婶儿唠家常,一边手忙脚乱地炒菜。
杨红丽的厨艺一般,炒菜只能算是熟了。以前都是原主大姐苏娜做饭,苏娜半年前嫁人后,杨红丽又一次接管了厨房。
杨红丽在做菜方面是七窍通了六窍,她不管做什么菜,都要炒的熟透,就怕夹生吃了闹肚子。因为拿捏不了咸淡,她都是尽量少放盐。
二哥苏诚结婚后火急火燎地带着媳妇搬出去,在单位附近租房子住。
嘴上说得好听,为了缓解家里住房紧张,实际上就是翅膀硬了,不想再委屈自己吃杨红丽女士做的饭菜。
他能逃,苏曼姐弟三个加上苏建国逃不掉,苏曼一出门就赶紧从杨红丽手里接过锅铲:“妈,菜快熟了,我来翻,您赶紧去洗漱吧,等会儿还要上班呢。”
杨红丽看看手腕上的北京牌女式腕表:“还真是,那曼曼你看好锅哈,注意勤翻炒,别煳锅了哈。”
第4章 六十年代炮灰不下乡4
杨红丽走后,苏曼尝了一筷子菜,清汤寡味的就跟没放盐似的。
趁着邻居胖婶儿往屋里送菜的功夫,苏曼往汤锅和菜锅里都放了一点儿灵泉水。
从空间小镇里拿出一小包工厂里加工的十三香,往放五香粉的罐头瓶里倒了一半。
掺和匀后,用小勺舀一点儿放菜锅里,翻炒两下,又加了些盐和味精。
现在做饭放的五香粉是自己买了花椒八角几味调料自己用小石磨磨的。味道不如她在空间小镇里加工的十三香。但在这个年代,已经是很奢侈了,不炒肉菜,杨红丽都舍不得放。
至于味精,模样看起来跟现代差不多。也不知道从哪一年刮起来的妖风,说味精致癌、猪油不健康。
还有一些也不知道是从哪冒出来的“砖家”,在那些所谓的养生节目里大放厥词,拼命地贬低国产品牌,为洋垃圾站台,
于是乎,老牌味精厂被打击的濒临倒闭,一种以味精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调味品,走进了千家万户,没错,它就叫鸡精。
祖祖辈辈都吃的猪油成了健康杀手,人们谈猪肉色变,在各种铺天盖地的广告的误导下,以为植物油比动物油健康,吃起了洋品牌倾销到华夏的转基因大豆油。
直到后来的后来,研究证实,所谓的不健康都是那些洋品牌的营销手段。所谓的不健康,指的是长期、大量食用对身体健康会有影响。
谁家炒菜还能把味精当饭吃咋滴?这就跟某搬运工品牌造谣,什么喝水要喝天然水,喝纯净水会导致身体缺乏矿物质,用得全都是抛开剂量谈毒性流氓策略。
苏曼把炒好的菜装盘,又炒了小葱鸡蛋。没敢多放鸡蛋和油,怕杨红丽女士给她来个现场版的变脸。
加了灵泉水的菜和粥,不但闻着香,味道也老好吃了。苏曼把炒好的菜端到客厅,钢精锅下面是熬好的米粥,上层是二合面馒头。
城里不比农村,烧地锅,蒸馒头方便。苏曼家最大的钢精锅蒸馒头一回最多只能蒸十二个馒头,也就够一家人吃一天的。
她们家,包括左邻右舍,都是在职工食堂,中午吃饭时顺带着多买些馒头带回家来吃。
把锅里的馒头和粥都端到客厅后,苏曼敲门喊弟弟苏明、妹妹苏媛起床。
苏曼现在上高二,初中和高中现在都是两年制,这就意味着她必须要在一个月内找到工作,否则等到七月毕业就得下乡。
且不论原主的愿望就是不下乡,就算她不提,苏曼也没打算下乡。就她这不到一米六的小身板,地里农活是真干不了一点儿。
苏曼上辈子是南方小土豆,这辈子明明是北方姑娘,家里其他人个头都不低,就她,也不知道遗传基因在她身上出了什么问题,愣是以一己之力拉低了全家人的平均身高。
今年上五年级的小妹苏媛跟她差不多高,这真是一件一个悲伤的事情。
都说二十三猛一窜,她现在就希望自己二十三岁之前还能再窜一窜,哪怕长高一厘米她也不嫌弃呀。
对于工作她已经有眉目了。原主记忆里曾经有这么一件事情,她有个同学说起离她们家很近的国棉厂在这周,准确说就是今天,会有一场招工。
说是对外公开招工,其实参加的都是国棉厂领导的亲戚和子女。这场招工说不公平很不公平,因为知道这场招工的人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