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今日心里是真有事,他只想有个人陪陪他,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前朝发生的事情虽然不能第一时间传到后宫,但如果事情太大,过个三五日,大家也都知晓了。
陆薇终于知道了皇帝那日心情为何郁闷了。
原来前朝发生了一件伪奏稿案。
有人假托礼部尚书孙嘉淦的名义写了一封奏稿在民间广为流传。
孙嘉淦是著名的谏臣,在雍正乾隆两朝就是以“谏”成名,这封伪奏稿以孙的名义与口吻,诽谤朝廷,同时还给皇帝列出了十大过。
乾小四是个自信爆棚的皇帝,他认为自己这个皇帝当得还成,是个明君,但这封伪稿直接把他骂成了昏君。
骂他是昏君也就罢了,关键是这封伪稿已经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了,才由云南总督举报给他。
其他官员都知道,但他们不知道为啥非常统一的没告诉他。
很好,致力于当一代明君的乾小四被人骂昏君,这件事各省的官场都传遍,然而他自己却一点不知情……
第151章 二更
等皇帝都知道这桩伪稿案时,基本上这就已经成了一桩大清全民吃瓜案。
陆薇吃了半个月的瓜,现将知道的大致情况整理如下。
南巡之罪。这封伪奏稿中把南巡列为皇帝的第一宗大罪,奢侈无度,劳民伤财。官员们借南巡的名目大肆敛财,搜刮百姓。
金川之罪。金川战役,清军损失惨重,草草收兵,最重要的原因是皇帝轻敌,错用讷亲等人,皇帝的责任最大,川陕总督张广泗死得冤枉。
曾静张熙案,故意迫害汉族文人。
先皇后丧礼铺张浪费。
……
等等十来条过错。
要命的是,普通汉籍民人出身的陆薇竟然觉得这封伪奏稿也不是空穴来,每条过错都说得有理有据。
然而屁股决定脑袋,乾小四肯定是不会认为他有错的。
至少现在是不会的,等到他七老八十了,说不定还有可能反省一下自己,参见汉武帝的罪己诏。
真算起来,封建社会的皇帝没一个好东西,乾小四在皇帝排位赛里已经算好的了。
这会儿他肯定在想,他实施仁政,宽待官员,爱护百姓,他多么多么好,但是,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他们都辜负了他!
官员们拿他当聋子哄骗,在得知伪奏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竟无人告知他;至于百姓们,他对他们那么好,而他们轻易就被人牵着鼻子走,骂他是昏君。
因富察皇后过时与大小金川站事失利这两桩事,皇帝已经发了很长一段时间疯,这伪奏稿案性质的严重程度比之更甚。
皇帝猜忌多疑的程度怕是要更上一个台阶了。
整个八月,前朝后宫都笼罩在这件事的阴影之下,皇帝已经令人在查这桩案子。
但因为孙嘉淦伪奏稿案已经在民间传了很长一段时间,全国各省,包括云南土司控制的地方都已经出现抄本,这宗全国大案查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牵连太广了,互相举报,打击政敌,一时之间朝中风声鹤唳。
无人敢制止皇帝。
皇帝被愤怒所包围,他一个异族人在中原做汉人的皇帝,本来就有环境焦虑,现在么,直接变成被害恐惧症。
这件事在朝中与民间发酵,后宫嫔妃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谁能说自己不怕一个犯了严重疑心病的皇帝?
大家都怕好吧。
陆薇老老实实待在屋子里装鹌鹑,连太后那里都要特意挑时间去,千万别不小心碰到皇帝了。
……
这个时候真就体现出了没有儿子的优越性了。
乾小四总的来说对嫔妃们不错,不会有事没有找她们的茬,到目前为止,除了曾经的怡嫔与鄂贵人犯在他手里,他是不大罚嫔妃的。
嫔妃依附于他生存,能做的事情有限,或者干脆这么说,他从不把这些依附于他生存的嫔妃放在眼里。
但生了儿子的嫔妃呢?而且她们的儿子年纪已经不算小了。
纯贵妃的三阿哥因荒废学业被皇父责备了一顿。
可能是债多不愁,虱多不痒,三阿哥这种被皇帝骂习惯了的人,再被皇帝多骂一顿,觉得不算什么。
纯贵妃心疼这个儿子。
太可怜了。
三阿哥身为皇帝实际上的长子,长子能享受的好处,他一点也没享受到,反而因为是兄长的原因,皇帝骂他骂得更凶,骂给其他儿子看,让别的皇子们引以为戒。
三阿哥一副无所谓的神情,“额娘别难过了,皇阿玛又不是头一回骂我了,没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