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沥干了多余的油分,她递给赵芸一个,“尝尝?”
赵芸:“外酥里嫩,咸度适中。”
贺梅满意点头,将上好的猪里脊肉切成薄薄的大片,泡软的豆腐皮切成宽度一致的长条。赵芸则帮忙将烫熟的绿豆芽从滚水锅中捞出,沥干水分放置到一旁备用。
贺梅吩咐道:“那边的韭菜麻烦帮忙择一下,放着我来切,然后你再帮忙滚水下锅,和豆芽一样的做法,竹笋也是你处理,我来切。等下别忘了把鹌鹑蛋也煮一下。”
赵芸应了声是,按照她的要求来做。
明明和她之前也是这样的相处模式,可贺梅偶尔还是会在不经意间想起同自己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林靖来。
她定定神,将剩余的配菜依次按照计划处理好,提前开始往盘子中摆放备菜。
从绿色的食材开始,豌豆尖、葱花、烫熟的韭菜和绿豆芽;浅黄色带着棕褐色斑点的鹌鹑蛋、淡黄色的豆腐皮、青黄色的玉兰熟笋片、金黄色的酥肉、酱黄色的榨菜丝;淡粉色的熟鸡肉块、深红色的云腿片、鲜红色的猪里脊片。
所有的食材围绕着素白莲纹钩花的盘子呈扇形状辐射摆放,煞是好看。
之前一窟鬼食肆也售卖过米粉之流,赵芸眼见贺梅这次取出来用以装纳米线的碗与之前略有不同,好奇地问,“贺娘子为何打算要用石锅来装这米线?普通的瓷碗不行吗?”
贺梅:“普通的碗自然是不可以的,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开裂。”
夕阳西下无限好,因着贺梅下午那手“千里香”,勾来的食客买了饮子,有的折返去城隍庙继续上香后暂且离开,可有的干脆就坐在店里不走了。
因此将将到了售卖夕食的时间,孙月就脚步匆匆走到后厨,“有不少食客听了李娘子所讲过桥米线的故事,纷纷点单指名要吃这个。贺娘子赵娘子多备些。”
贺梅手脚麻利地从装有高汤的大锅中舀适量到小石锅中,捞出煮好的米线放入白瓷碗里,再依次将装有高汤的小石锅、盛着米线的白瓷碗、摆着各色配菜的钩花盘放在托盘上,递给她,“已经好了,今晚的出菜速度相比之前会快一些。”
孙月转身去上菜,她连忙叮嘱:“记得要食客们慢些吃,小心烫。”
孙月:“晓得啦。”
赵芸奇道:“怎么装米线的容器奇怪,吃饭的速度也有讲究?”
贺梅:“你可知晓过桥米线背后的故事?有多个版本,大致都是说妻子为温书的丈夫准备爱吃的米线,可因路途遥远又要过桥,等送到的时候便已经凉透。
一日她凑巧发现,厚厚的鸡油可以锁住汤内的温度不流失,如果把佐料和米线在需要吃的时候才放,会更加爽口。正因要过一座桥,故而得名过桥米线。”
赵芸:“这倒是稀奇,我还是头一次听说。贺娘子是从哪里得知的?不会是……那位吧?”
贺梅:“你想多了,根本不是林靖。”
赵芸:“我还没说是哪位,你便急着对号入座,分明惦念得紧,可最近怎么不见他过来店里寻你?”
第51章 由爱故生忧
不待贺梅答话, 跑堂的孙月快步走进厨房传菜。
她接过赵芸递过去的托盘,临走之前扭回头来,“差点儿忘记问了。贺娘子今日所做千里香, 外头还有不少客人好奇来日用它制成馄炖是何等滋味,于是纷纷朝奴家打听咱们食肆究竟什么时候卖呐。”
贺梅烹饪着食客点单的菜肴,略微寻思后, “就放在夏至那日的特色菜里吧。”孙月应了一声离去。
她走到前面名为听风的包厢内, 将手中托盘里的那两份过桥米线六样器皿依次放在桌上。
包厢内一身穿皂色罗衫的男子目露审视瞧着她布菜, 视线先是从孙月修剪得短而整齐的手指扫过, 这才慢条斯理看向摆在自己面前的饭食。
因孙月离去晃动的布帘逐渐平静下来,对首一袭秋香色蝠纹纻丝长衫的富态男子冲他道,“劳烦程大亨您试试看?”
被他唤做程大亨的皂衣男子兴味索然地“嗯”了一声, 从箸筒中抽出一双筷子, 端详一瞬,轻嗤了一声。
见他神情不耐,富态男子连忙劝道,“知晓您用惯了诸如象牙、沉檀做的筷子, 吃惯了山珍海味、玉屑金露。可若非十拿九稳,在下断然不可邀请您拨冗来此享用夕食, 阁下可否信余粮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