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基层锻炼几年,然后高升?贺梅秒懂,随口恭维了几句。又问,“章大人怎么没来?”
苏起笑道:“为了喝上你们俩的喜酒,吉安拖延了相当一段时间,早就快马加鞭赶去京城述职了。”
黄文英:“还未谢过贺娘子昔日赠予的干粮和好彩头,在下来迟了,可还有喜酒喝?”
干粮,彩头?林靖停下手里的活计,借着同黄文英说话的机会,不着痕迹地打量他一眼,“自是有的,饭菜马上便好,烦请稍候片刻。双立,拜茶。”
双立奉命请苏起、黄文英去书房小坐,烹水煎茶,仔细伺候。过了两盏左右茶的功夫,他再次过来,唤两人移步餐厅用饭。
苏起用公筷为黄文英碗中添了一只鸽子腿,“武秀好久没有尝过贺梅的手艺,如今瑾之从旁协助,更是别有风味,不妨试试看。”
黄文英抿了口茶水,老神在在,“怀虚,你这话说得可不大对。”
他转头看向贺梅,“贺娘子可是和谁人合伙做起营生了?京中售卖的某些饮子、食物,与你的风格大同小异,在下一看便知是经贺娘子亲授。”
“瞧我这脑袋,忘记和你通信的内容了!”苏起佯装懊恼,拍拍脑袋,不耽误继续吃菜。
贺梅笑着点点头,“黄大人明察秋毫,堪比青天,正是如此。”
黄文英愣了愣,“较之以往,贺娘子的言辞似乎文雅不少。”而后又道,“京城繁华,食肆林立。乘鹤正店名不经传,入秋之后,不知怎地得了贵女们的青眼,逐渐为衙内、士大夫所知。
昔日与同门彼处应酬,饭菜甫一入口,在下便知是贺娘子的手笔。”
乘鹤正店的确是她和程全合伙开的连锁饭店,怪不得从某次开始,程家送来的流水激增,原来是不经意间小火了一把,财迷贺梅满意得唇角上翘。
苏起擦擦嘴巴,赞叹不已,“鸽肉鲜嫩,不腥不臊,蕈菇醇厚,回味无穷,尤其是这汤,鲜美非凡。可与这造型别致的陶锅有关?”
贺梅:“不愧是老饕,这是我特地定制的汽锅,把蒸汽通过中间的管道,直接送至锅盖。
使得其中一部分变成水滴落入锅中,进而保持锅内的高温,把食材的本味尽最大限度释放出来,汤自然是精华中的精华。”
黄文英:“贺娘子妙想奇思,胜过世间庖厨,瑾之真是好福气。这味用山药、白萝卜、莲藕制作的三白粥,颇具润燥敛阳之效,倒像是出自瑾之之手。”
双立抢答:“您只说对了一半,是梅姐姐潜心研究食疗,小有所成,想用此方。不过,这粥确实是先生亲手熬制的。”
“瑾之的身体?”苏起无声询问。
贺梅哭笑不得,对他回了个“没事,你放宽心。”的眼神。
送走访客,看到皿中泡着的羊肠数量,她默默咽了咽口水,“林晶晶,夫君,你三思。”
使用此物胜在不必喝药,却也降低了敏感程度。往日里林靖顾及她白日里辛劳,总是将她的感受放在首位,百般怜惜,极尽温柔,点到为止。若是顺遂己欲,便是这般情状。
为证年少身体壮,靖郎今夜化靖狼。贺梅苦哈哈捂着腰,情不自禁泪千行。
第110章 暮雪共白头
日月如同窗间过马, 气温一天冷过一天。冬季最宜养阴敛阳,却因贴身取暖,相互依偎更难节欲。两人新婚蜜月, 你侬我侬,夜里沐浴就成了在所难免的事情。
冬夜用起热水更显不便,贺梅体恤林靖, 想起账本上记载的那处温泉庄子, 不由得动了心思。安置好一窟鬼食肆并拙味楼的诸多事宜, 她便和林靖一起, 带上双立,举家搬去山阴嵊县小住几日。
仲任、伟平、灵运等诸多大家诞生于此,文人墨客、风流雅士亦曾游览挥毫。山阴人杰地灵, 林靖饱读诗书, 将各种故闻逸事信手拈来。
凭吊大禹陵寝,遥思远古治理大水的丰功;泛舟西施纱溪,追忆吴王卧薪尝胆的自励;伫足羲之石桥,怀想慷慨题字竹扇的潇洒……灵山秀水在故事的佐料下, 变得别有一番风味。
爬山探幽,远眺赏景, 夜游题诗, 踏月夜归。禅寺访僧, 喝茶聊天, 评叶品花, 坐而论书。最后就连昔日方空青写给贺梅游记中所提及的应天寺鳗井也不放过, 一家三口特地跑去细细验看, 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傍晚时分, 夕阳缓缓坠入深海, 粉紫色的晚霞好似织女精心铺就,将天光海面晕染成梦幻的色泽。海风徐徐吹,圆月静静升,此情此景,仿佛置身于晶莹剔透的糖果屋,空气中也充盈满浪漫甜蜜的玫瑰色气体。
贺梅和林靖十指相扣,共同沐浴在落日余晖下,凝望着遥远的天际,难得一见地安静。她看海,他看她,脉脉温情寂然发酵。
贺梅倏然道,“林晶晶,那边是不是回来了艘渔船?也不知道他们打到什么鱼了,若是有好的,咱们等下就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