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青史为聘 > 第15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5章(1 / 2)

(' “不用。”崔珩摇头,只是捏住虎口,“很久没吃过甜食,有些不适应……裴小姐,你是在关心我?”

“对啊。”裴昭理所应当地点头,“若是我点的东西让殿下贵体有损,三司的人不知道要怎么治我的罪呢。”

第14章

面圣

清冷的阳光照入太极殿中,为垂纱镀上一层淡晖。

垂纱后,崔瑀斜欹在矮案边,闲闲地敲着棋子。对弈的萧太后云鬓高挽,眼角虽已起了细微的皱纹,但气质素淡,犹如幽兰。

崔瑀和崔珩虽都是萧太后所出,但容貌并不相似。崔瑀五官端正,棱角并不分明,看上去随和儒雅;而崔珩五官俊美秾丽,下颌线干净利落,看上去难以接近,二人唯独像的是微微上挑的眼睛。

“微臣大理寺录事袁熙,见过陛下,见过太后娘娘。”

“袁录事,过来些。”崔瑀盯着眼前的棋局,并未抬眼。

等裴昭向前挪了半步后,崔瑀道:“袁录事初入官场,就调查杜谦案这种烫手山芋,难道不怕失败免职?”

“微臣怕过。”裴昭从容地说着事先备好的陈词,“可杜长史兢兢业业,为民解忧,是北安城百姓爱戴的父母官,如今死得不明不白。微臣若能替他查明真相,也算是对杜长史有一个交代。更何况,大理寺的责任,本就是使真相大白、水落石出。”

崔瑀抬起眼,淡声道:“但这杜谦,没有袁录事说得那么高尚。”

即便隔着薄薄的垂纱,他仍能感到眼前这娘子的目光,清亮而锐利,极有锋芒。

“回陛下,人有千面。杜长史勤于公事、宵衣旰食、爱戴百姓,是一面;贪财受贿、豢养刺客、意欲对皇室行凶,又是一面。此面无法覆住彼面。”

崔瑀放下棋子,笑道:“人有千面……七弟欣赏的人,确实不同凡响。”

“皇兄谬赞。”

崔瑀站起身,越过垂纱,缓步到裴昭身前,细细打量着。

崔瑀从母后那听闻,崔珩迟迟不选晋王妃,便是因这个袁娘子。可这娘子虽然面容秀丽,但在京城,并不算出类拔萃;唯独举止从容,有书香门第的风范。

但若是崔珩当真心仪,他倒是少了一桩忧心事。毕竟,和吴州的寒门联姻,总比和什么楼家、韩家、王家联姻让他安心。

崔瑀悠悠开口道:“袁录事,你对七弟有什么看法?”

怎么还会问这种事情?

裴昭虽有疑惑,还是夸赞道:“晋王殿下少年英才,是国之重器。微臣甚是钦佩。”

崔瑀若有所思,重新回到垂纱后。良久,他的声音隔着垂纱传来,低沉如钟:“七弟虽过弱冠,但尚未成家,这桩事压在朕的心上,让朕时感忧心。”

事态的走向似乎有些不对劲。

裴昭抬眼望向崔珩,他亦停下了点烛的动作,看着垂纱后的二人,好像也不清楚事情的走向。

“袁录事的父亲是吴州长史,朕以为将袁录事许配给七弟做侧妃,也算合宜。”

裴昭僵在原地。

崔珩亦极是错愕:“皇兄……”

“陛下!”裴昭干脆地一跪,“陛下万万不可。晋王殿下身份贵重,和微臣有云泥之别。微臣不敢肖想。”

崔瑀侧脸看向萧太后,萧太后微微颔首,道:“袁娘子,戏言而已,不必惶恐至此。”

裴昭用余光打量起垂纱后的妇人。

大周朝容许官家女子入朝为官,偶尔有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并非什么稀奇事。但萧太后的过往确实少见。

裴府最煊赫的时候,出身兰陵萧氏的萧太后,尚是个贵人,在宫中并不算得宠,直到崔隆裕去世的前一年,萧太后才被频繁召见,从贵人升为嫔、又升为妃,最后崔瑀登基,一跃成为太后。

崔瑀笑了一声,道:“袁录事于杜谦案有功,过些日子,朕便让吏部擢你为邕州司马,算是勤勉探查的褒奖。”

邕州位于岭南道,离京千里,是大周和西南处的花毗国的接壤之地。

当年阿娘南下赈灾时,裴昭也在岭南道呆过一段时间,但因那边环境潮湿,毒虫猛兽又多,没过多久,很快便回了京城。

-

离开太极殿后,皇城的阳光忽地温暖许多。宫墙边的栀子花如雪如云,极是热闹。

两人保持着一臂的距离,一言不发地走着。

花影落在干净素雅的青色官袍上,微微摇曳。他看不见裴昭脸上的表情,只能看到盘在脑后的发髻和白皙的肩颈,以及肩上细碎的花瓣。随着轻缓的步履,花瓣沿着布料从肩侧滑到腰间,最后落在靴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