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指望进赵氏了,录取分数再低一样要考试,要不是拿到高中文凭才能就业,我爸妈才不会花这个钱。”
讲台上的刘秋霞执教鞭以来不知是第几次听到类似的新生言论,明明早已习惯,但她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口气。
这一届也是一个上进的都没有,她这么想着,目光扫到钟巧珍,忽然停了下来。
扎马尾的女生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她好像有一种远超年纪的成熟,坐在那里就和其他唧唧喳喳的小孩儿不同,那是一种泰然自若的沉稳气度。
刘秋霞忍不住看了眼讲台上的花名册,可惜那上头只有名字没有介绍,她一时无法将人对上号。
“那么,下面我开始点名,叫到名字的同学请站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你。”
刘秋霞话才说完,底下就高高举起来一只手。
刘秋霞惊讶地看着钟巧珍:“这位同学,你有什么疑问吗?”
提问的正是钟巧珍,她站起来斟酌了一下言辞说:“老师,我想请教个问题。”
刘秋霞:“请说。”
“按照老师您的说法,我们学校其实可以看做是赵氏工厂的工人培养学府?”
刘秋霞在心内暗叹,果然人不可貌相,好一个锋芒毕露的女孩,好一个直指核心的问题!
刘秋霞也斟酌了一下说:“不能完全划等号,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英华毕业生都没有机会进入更高学府深造,我校每年有5%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只不过99%都集中在丙班以上学生中。”刘秋霞的意思是,只要你足够强,哪怕在癸班也能考上好大学。
钟巧珍又说:“赵氏对本校学生有优待,所以给我们划定的校招录取分数线会比外界更低?”
刘秋霞说:“分数线是一样的,只是同等分数下,英华毕业生的录取序列更靠前。”
“那就还是特别照顾。”钟巧珍思索着说道。
刘秋霞说:“不是人人都会用到这条规则,当然也总有人需要这条规则。”刘秋霞的意思是,如果去高等学府深造,就不用考虑工厂就业问题,对优秀学生来说,不用觉得特殊照顾伤自尊,那是为其他人准备的。
钟巧珍终于问出自己最想问的那个问题:“我想问一下,那么读书期间,赵氏会给我们学生什么福利优惠吗?”
“福利?优惠?”刘秋霞一脸茫然。
“就是读书期间的特别照顾,比方说,咱们学校食堂有免费三餐提供吗,或者我凭学生证去赵氏旗下的菜场买菜能打折吗?不瞒您说,我也不是故意想占便宜,实在是我们家条件比较困难,我吃得又比常人多那么一点儿,就……一点儿。”钟巧珍用大拇指和食指比了一下。
刘秋霞脑壳有点疼,她突然想起自己来教室前,同事卓美丽曾提到早上在校门口值勤时碰到个新生,提着一塑料袋菜就想进学校不算,那居然还是个元人!
“钟、钟巧珍?”刘秋霞目光停留在花名册最后一行打了个惊叹号的格子上,那里头规规整整写着这三个字,旁边的备注是“元人”。
钟巧珍:“老师您认识我?”话还没说完,肚子先“咕噜”叫了一声。
刘秋霞险些一口气没喘上来,去他的泰然自若,那是饿得没力气了吧!
第3章 人多的地方,流言蜚语向来传起来很快。不到半天,今年的高……
人多的地方,流言蜚语向来传起来很快。
不到半天,今年的高一癸班有个新生是元人,毫无常识地企图带菜进校,甚至在班上向班主任讨饭吃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高一;到了下午,流言进化成了今年的高一癸班有个元人新生,不仅毫无常识地带菜进校,还为了向班主任讨饭吃装昏躺在地上不肯起来;等到下午放学的时候,流言则进化出了更多离谱的版本。
“你听说没?”
“高一癸班的事吧,当然听说了!”
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边走边说,声音大得似乎生怕周围人听不到。
“你听说的是哪个版本,我敢打赌,你肯定不如我知道的多!”
钟巧珍的脚步微微顿了一下,继续背着书包不疾不徐地往校门外走。
“什么版本,不就是有个元人新生,带了没检测过的食材进学校,结果发生变异,菜差点把班主任给吃了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