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家堡最大的收入来自于打猎和捕鱼,只要参加了劳动,都能分一份。没有力气不能干这些的就下地,如果连下地都下不了也没事,还可以织布,实在连织布都做不了的,就在村里帮忙干其他事情,比如有几个知青,每天都会去照顾村里的几位孤寡老人,有的是一辈子没成家,有的是儿女都在战场上没了,现在年纪大了,眼花耳背,实在难以照顾自己,知青们每天去帮忙挑水打扫洗衣服做饭,木月就会从狩猎队里拿出一部分收获来分给知青们。
“如果你们自己有手艺,也能凭手艺和老乡们换东西,像刘潇,他不仅做饭手艺好,还会做豆腐魔芋凉粉,靠这个就能养活一个家。”
张梅这话带着很强的暗示,沈白露也没藏着掖着:“我会医术,白霜也会处理药材,以后可以教给大家一些有价值的药材,大家遇上了可以拿来和我们换需要的药。”别的不敢说,但是对于自家的医术,沈白露还是很有把握的。
这话一出,所有的知青都很高兴。木家堡倒是有大夫,但那位阿爷当年跟着大家伙去做了战地医生,一条腿了没了,现在已经七十多高龄了,人有些糊涂了。偏偏收了几个徒弟都没有天分,阿爷教了几年,把个脉都把不准。现在木家堡像感冒拉肚子之类的小病和外伤,都靠着老爷子留给木月的药方子自己配药,如果是其他病痛,就只能折腾四天去县里,每年都有人因为耽误病情没了命。
从一开始来木家堡,沈白露就是打着干老本行的主意来的,现在借知青们的嘴巴传出去,正合她的意。沈白霜也很高兴,她不想成为姐姐的拖累,但如果能在家里炮制药材能养活自己,那也不错。师娘当初教的时候是一起教的,可她在医术上是真的没有天分,把脉这东西太玄乎了,她觉得自己脑袋就像浆糊,除了脉搏强弱外,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区别,好在她耐心好,对于炮制药材学得很不错。
白露以为,她是医生这件事,怎么也得几天才能传出去,没想到当天晚上就有了来敲门。
凌晨两点,知青点的门被拍得啪啪作响,张梅从被窝里爬起来开了门,就见去年嫁到了木喜家的知青何月月夫妻满脸焦急:“梅子,帮我叫叫沈知青,我阿娘难产了。”
敲门声这样大,院里谁睡得着,沈白露耳力好,刚出了门就听见焦急的声音,交代了白露两声,拿起白日里收拾好的小箱子就跟着两人走。
到了木喜家才晓得,虽是难产,但孩子是生下来,但现在大人出现了血崩。
木喜一家子陷入了陷入了悲伤当中,就算是再不懂也晓得,血崩的妇人,基本上就等于丧了命啊!
木喜爹在产床旁边拉着妻子的手,听着妻子交代遗言,见来了个面生的知青,想来就是儿媳妇说的大夫,激动道:“大夫,你来看看我婆娘,你看看她。”
“大叔你先别激动,家属不要都挤在这里,留下一个能主事和接生的就行。”
等人出去,沈白露先把脉,又掀起被单看了产妇的情况。眉头一下子皱起来,情况非常不乐观,高龄产妇,且胎儿过大,产道撕裂的情况非常明显,下红不止,出血量已经达到危重。
现在最重要的止血,沈白露拿出一颗珍藏在空间里的保命药丸,又迅速捡了一副药让去熬,交代接生婆给产妇擦干净身上的汉,这才奄奄一息的产妇和她丈夫交代道:“接下来我要给你扎一套针,但是这套针法非常耗费精力,行针期间,你要尽量忍住不动?而且你这个出血量实在太大,我也没有把握能止住血,你们明白吗?”
“明白,明白,你放心,我看着她,肯定不让她动。”
“闺女,别...别折腾了,我娘....活...活着的时候就是接生婆,血崩....的妇人哪有活得.....下来的,别为....我,坏...坏了你的名声。木贵,再...叫我看看孩子”产妇非常悲观,这可不行。
“我能不能救你,有五成在我,另外五成在你,你得想活,才能活,想想刚刚生下来的孩子,你要是没了,他爹再给他找个后妈,以后别人睡你的男人打你娃,你闭得上眼睛吗?”
“他敢!老娘劈了他!”沈白露这话是前世网上看了以后现学的,觉着拿来激起产妇的求生意识不错,毕竟这话听着就拳头硬了,真到了危机的时候,那口精气非常重要。
但前世医疗设备好,难产的妇人基本都是送到综合型的医院,很少有来医馆的,没想到这第一次用,就看着奄奄一息的妇人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竟然一把抓起枕头把打在了男人脸上。
这,是不是刺激过头了
作者有话说:
小说有特定的背景时代,不牵扯现实,请大家勿带入,请勿食用野生动物。医术方面的知识来自百度和衍生杜撰,请勿较真。
第13章 金针止血法
激起病患求生意志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重中之重。
沈白露的这套针法叫“金针止血法”,完整的阵法共有二十七套,这套阵法主体大同小异。不同的部位、出血的深浅,性别年龄等等原因有特定的下针位置。
金针止血简单来说就是用特殊的手法把金针扎入特定的穴道来达到止血的目的。针灸是中医重中之重的一大分支,这一科因为其掌握程度完全靠医师的悟性,不管是刺入的位置还是深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且入针**位和脂肪之间的差别全凭那一丝感觉,所以并不能达到西医那样明明白白的教学效果,很多半灌水没有天赋,学了个皮毛达不到效果,最后还要来一句“骗子邪丨术。”
因为对传承人的要求颇高,且古代各家秘术不外传等种种原因,很多神乎其神的针法都在历史的长河里失传了,这是沈白露在交易系统里淘来的宝藏之一。
上一世为了练习各类医术针法,她有一段时间都混进了救援队,混迹在各种灾害现场。现在虽然不是炉火纯青,也算小有所成。
但就像沈白露一开始说的,这套针法十分繁复。难产血崩所要用到的阵法是里面最繁复的,她需要不停的下针,最难的是其中有几个穴位需要同时下针,且两根针之间的深浅度是不一样的,沈白露全全神贯注,半点不敢分心。
太过专注便注意不到周围,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留在房间里的几人连呼吸都慢下来,他们看着眼前这个十六七岁的医生,被汗水浸透的衣裳和沉稳快速的手法都叫众人敬畏,生怕惊扰了她。
外人看不出效果,但木米身为被治疗的当事人,却能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就在一个小时之前,她浑身冰冷,连意识都是冷的,那种生机一点一点流失的滋味让她惶恐不安。
但在沈白露下来几针之后,她的身体就起了反应,随着一针针的扎入,她的身体就像注入了一丝丝暖流,一开始很浅,然后越来越多,僵硬的身体开始回暖,渐渐的,她感觉到身下的出血越来越少........
这一套针法在抢救的时候需要不停调整,历时三个小时才完完整整的施完。拔完最后一根针,沈白露已经累得手都抬不起来,这便是这套针法最难的一点,它需要强健的体魄,连沈白露这样常年习武的人都累成这样子,哪怕里面有大出血需要的针法繁复的原因,但哪怕是最基础的那一套适合外伤轻症的针法,也是不轻松的。
“不流红了,真不流红了!”接生婆是木米的大姐木豆,第一时间检查了妹子的身体,激动得几乎哭出来。她继承了母亲的手艺,木家堡这两代的孩子都是她们母女接生的,每年都有妇人因为难产丧命,没有人比她更了解生孩子的凶险,她有个姑姑也是难产没了的,没想到厄运竟然会降临到妹妹身上,这种看着亲人遇难却无能为力的感受,实在太折磨人了。
一张张熟悉的痛苦无力的脸盘在木豆眼前滑过,那都是她和母亲接生时没了命的妇人。感谢老天爷啊,给她们木家堡送来了医术这样好的医生,以后木家堡的妇人再不用担心走这趟鬼门关了。
这个时候,何月月端着熬好的药过来,木米喝完药之后便沉沉睡过去,她丈夫看媳妇秒睡还睡得沉,竟然颤抖着手去摸了摸媳妇的鼻息,被大姑姐一巴掌打开拉到院子里臭骂了一顿。
此时天已经麻麻亮了,沈白露累极,这几天长途跋涉,在山上露宿哪里敢睡着,才来第一晚又遇上这种事情,也确实是伤神。说好下午再过来施针,又叮嘱了几句,就在何月月夫妻的搀扶下回了知青点,涨了枕头就睡着了。
担心了姐姐大半夜的沈白霜悄然起床,看着床上的姐姐满眼心疼,跟张梅借了些柴火,烧开了姐姐昨晚打回来剩下的半桶水,拿着帕子给沈白露擦洗。
感受到身边熟悉的气息,睡梦中的沈白露放松了警惕,沉沉睡去。
沈白霜整理了两人的粮食,拿出一些钱粮。两人的家当是沈白露一个人去置办的,白霜也是整理到现在才发现姐姐到底带了多少东西,其他的不说了,背包最底上,竟然有一口铁炒锅和一口小罗锅,罗锅里装满了米,再下面,是五个铝饭盒,里头竟然也装满了盐和糖,单单这几样东西,她就提不起来,这些还只占了背包的一半,想到姐姐一路上背着这些东西加上几十斤粮食走了四天,哪怕晓得她力气大,也心疼得不行。
虽然有了两口锅,不过做饭是不够的,山寨里有烧陶的人家。带上钱,在张梅的带领下,沈白霜先是在烧窑的人家买了几口大水缸和几口陶锅和红泥炉子请人送过来。姐姐采药回来都要洗热水澡,喝水也要喝凉白开,这些缸是少不了的,又买了些簸箕箩筐其他东西,她嘴甜大方,卖家也不介意给她送过来。
置办好了家当吗,沈白霜又和老乡买了一只鸡,出五分钱请人杀好,这才拎着回家。她学医不行,但厨艺很好,尤其药膳做得好。从沈白露的药箱里找了些党参等药材,和山鸡一起用小火慢炖。
鸡汤的味道很霸道,不过木家堡不缺肉食,只要人不懒,山鸡和野兔容易抓得很,也没人说酸话嫉妒啥的。晓得两人刚来没有青菜,住在隔壁的叶援朝还送了白霜两颗大青菜。白霜也没推辞,回了几颗水果糖回去。
这边沈白露才醒过来,那边白霜已经麻溜的兑了一盆热水给姐姐洗脸。趁着姐姐洗脸的功夫,一盘蒜泥炒青菜炒好装盘,一汤一菜色香味俱全,白霜还开了个罐头切了几片蒸在二米饭上给姐姐。
沈白露享受着妹妹的照顾,吃着比国营大饭店味道还好的饭菜,幸福得眼睛都眯起来。
这一路上不少人觉得白霜是个拖累,却没有人晓得她有这样一个妹妹多幸福。她是那种不怕苦累,但不喜欢做家务的人。如果形容的贴切些,就是那种上班的时候打了鸡血猛干,下班后能一个月把沙发躺出一个坑的间接性懒人。偏偏她嘴又挑得很,没条件的时候,啥都吃,但凡有点条件,嘴就挑起来,可自己又不乐意做。
穿越之后的白露,最怀念的就是妹妹这个家务小能手。闲着刷某音,看见那些渣男吐槽老婆虽然温柔贤惠家务干得好,但一个月竟然要花两三千块钱的时候,沈白露都想回一句,你不要就给我,只要你老婆性别卡得没那么死,给五千都不成问题啊。
两人正吃着,就有人找来,原来是何月月一家带着谢礼过来了,木喜手上的几只野鸡野兔明显是早上刚打的,何月月左手抱着一捆青菜,右手拎着个网兜,里头的鸡蛋粗粗一看就有几十个,木贵背着一捆劈好的粗柴,手上还拿着两条腊肉。
“我婆娘醒了,谢过小神医救命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