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32节</h1>
“这个药每天一粒,先吃三个月。精神上的疾病,家属的关心比吃药重要,如果她不再复发,半年后我再给她施一个疗程,如果发病就比较麻烦,你们一定要注意她的情绪变化。”
白露交待李锴,李锴拿了药,激动得流出了泪水。
鲁明月虽然命运波折,但不得不说,她天生就拿了一副好牌啊,父母、哥哥、青梅竹马的丈夫,都能当团宠文女主了。
薛承曦走了,两位病人的诊疗结束了,眼下寨子里也没有其他事情,白露便打算把去其他寨子里看病这事捡起来,毕竟当初答应了人家的。这事儿要在今年做完,等明天开始种植药材,她就不想到处跑了。
这一次去的是西边的线,那边有四个大队:拉么、簸箕、永丰、白石谷。不过在这之前白露又跑了一趟县城,进行大采购。上回她去治病收回来不少粮食,但大部分是粗粮,木月通过县政府那边和其他大队换的粮食也大部分是玉米和豆子。白露喜欢吃大米饭,馒头里也要白面多才吃得惯。
白晨和白霜了解她这点,只要她在家都尽量做米饭给她吃,寨子里晓得她们这里有大米,偶尔有小孩子断奶也会过来换一些,家里的大米和面粉已经不多了。白露只有出去姚县采购才能偷渡出来,这种事情她得单枪匹马的去。家里最近请了几次客,肉食消耗了不少,白露便去银花家里换了些腊鸡腊兔木耳香菇,给纺织厂老厂长,运输队老主任,供销社胡家和奶奶一家准备了包裹。
木家堡的药好,纺织厂运输队和供销社的有些人家已经知道,最近几个月他们寄过来的包裹越来越大,除了物资还有钱和各种全国通用票,都是跟白露换药的。现在两个省之间太远,但等以后发展起来,木家堡的药品在林市也算是有基础了,容易发展起来。
“哟,沈厂长来了。好久没见你,这回要买些什么?咱们刚进了一批北京酥,价格死贵死贵的可味道真绝了,你要不?”柜姐也是有消息渠道的,早就晓得这位出手大方的知青就是木家堡那大名鼎鼎的沈厂长,连忙招呼。
“要,给我称十斤,高粱饴和水果糖也来点,你不晓得咱们木家堡多不容易,出来一趟跟出省似的。一听说我要出来,一群大姑娘请我买糖呢。”白露笑着跟对方说话。这回她其他的东西都没买,就买了糖,又去粮站把粮票都买了粮食,最后请招待所的那小姑娘去她们大队买细粮,零零散散的也买了七八十斤。
等到了木家堡,骡子背上就变成了三百斤粮食,而白霜身上则背着十匹布料,担子上挑着三十斤油三十斤糖果,三十斤白糖和红糖。粮食是自己家里吃的,厂里这边不用担心,秋收刚结束正是各大队富裕的时候,成品药的药费也要收一波,只用把布拿到会计处,接下来几个月就不用担心物资问题了。
第二天一早,白露骑着骡子,带着云华和木雄离开了木家堡。
作者有话说:
小天使们点点预收文收藏,么么哒
第69章 养羊的拉么大队
木家堡虽然是木氏当家,但当初干黑活的时候吸收了不少各路英雄好汉,是汉族和各种少数民族杂居。之前去的小河村大队、柳江大队村里汉人也不少,战乱的时候姚县这边比起其他地方安生许多,只来了零散的以掠夺为主的鬼子部队,木家堡和当时的三民党都在抵抗,并没有发生县城被攻占的情况。当时不少人家都有亲戚来投奔,还有些外地来的战乱流民给了东西在村子里落户的。
“拉么大队是纯彝族大队,咱们住坝子,他们是分散开居住在山头上的,一个小村子多的二十几户,少的三五户、甚至独居的都有不少。不过解放之后把拉么村定为大队所在地,这些年发展起来,也有四十多户人家,咱们就去拉么村等,他们自己会通知人。”
木雄给白露介绍拉么村的情况,彝族的老乡好客爱喝酒,去了彝族的寨子不能说“杀”“死”“病”,白露以前听说过外省的彝族还有女人不能上楼的规矩,不过木雄说姚县这边没有,这边出过好几位有名的女首领。且寨子里的人对周围几个大队的村民要宽容很多,像他们去永丰大队换牛的时候,谈的就很顺利。
进了拉么大队,白露就感受到了彝族人的热情,拉么大队现任的大队长叫杜嘉,是位五十多岁的黝黑汉子,穿着传统的彝族绣花褂子,连脚上穿啊的凉鞋都是绣花的,头上带着黑布裹的大帽子,帽檐上插着一根色泽艳丽的野鸡尾羽,确实很有少数民族首领的味道。
“前天有小子过来说白医生今天要来,我们一大早就拿了羊,咱们边吃羊汤锅边聊。”杜嘉领着白露往屋里走,他家里的院子比较大,看病的地方就在院子里,杜嘉还让人搭了一个棚子。
“这怎么好意思,你们太热情了。”白露只听说彝族遇见贵客会杀杨款待,可如今大家吃饭都不容易啊。而且杜嘉这热情好客的态度里总感觉还有点其他事情,不过说来也怪,白露一个看病的医生,好像有那么点体质,经常有人找她办跟治病无关的事情。想是这样想,但饭还是要吃的,白露有自己的原则,如果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帮忙也就帮了,但如果对方所求的事情超过她的原则,以她如今的身家,一顿饭的人情也还得起,还有木家堡在她身后呢。
“这位就是白医生,多年前啊,小姑娘长得真俊,来,喝甜酒。”进了厨房,有位口音别扭的大姐端过来一碗甜酒,这白露可不敢接,木家堡也有这东西,用玉米和高粱做的,看着像甜酒酿,其实用的酒曲可是烈酒曲,做一次放坛子里能吃半年,时间越久度数越高。当地人习惯干活回来之后舀一勺,条件好的放点糖,冲上开水,解乏又管饱,山里人老老少少的都能来一碗。
“阿姐,这可真不敢喝,上回在木家堡喝半碗睡了一天,今天要是再睡,来找我看身体的老乡们可得找你麻烦了,您给我这个不如给我来碗野坝子水实在。”白露醉过一回,木月才相信原来甜酒也会醉人,再不敢给她端。边上木雄解释白露是真会醉,并且接过了甜酒喝起来,这位阿姐才不再劝,招呼着白露上桌吃饭。
杜嘉家里没分家,儿女六七个,加上媳妇孙女两桌人都坐不下。杜阿嬷在灶房摆了两桌让孩子们吃,又在正房撒上松毛摆松毛席,只有杜家爷奶,杜嘉两口子和杜嘉的长子过来作陪。
彝族人不喜欢在饭桌上聊正事,所以这顿饭便只是吃饭,羊汤锅是把整只羊砍成小块,用辣椒花椒八角草果炒香后加水煮,吃的时候碗底放薄荷再舀肉和汤进去,再沾着糊辣椒蘸水吃。白露穿越去赶火把节的时候吃过几回,很喜欢这个味道。如今的黑山羊品种更纯,吃起来更香,这一顿,她直接吃撑。
杜嘉看白露云华几人吃得高兴,乐呵呵的,等吃完了饭,才跟白露说起了为什么这顿饭这样隆重。
“我们拉么、簸箕、永丰、白石谷几个大队以前是同一个首领的族人。在以前,我们族里的彝医在这一代也是非常有名气的,尤其是蛇咬伤,不管是黑乌梢还是青竹彪,咬了送过来,老医生一副药下去都能救回来。可在几十年前,狗日的小鬼子来姚县搞破坏那会儿,听汉奸说了我们彝家的这个方子,不仅找了汉奸过来寨子里偷走了大部分医书,还把彝医给抓了,当时医生替换没几年,那位彝医也才四十不到,没来得及收徒弟。人死了,书没了,我们彝医的传承就断了,幸亏祖神包邮,给我们留了希望。”
原来这位彝医当时娶了一个了不得的媳妇,那姑娘是他从军阀手里救下来的女学生,全家都没了,愿意跟着他回寨子里过日子。女学生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两人的女儿继承了这项能力,孩子启蒙,女学生便拿着医书来教,那些医书她们母女两人都看过。母女两个不敢告诉任何人,甚至不敢直接默写出来,每天都悄悄避着人背一遍,直到解放后,女学生才敢把这件事跟当时的大队长通气,大队长激动得热泪盈眶。
“我们也想过送孩子去读书考大学,可她虽然背书厉害,但只会死记硬背,教过的题目都能做出来,换个方式她就答不对了,成绩一直不好不坏,最后也没能考上。”好在还有位有文化的母亲在家,母女两人把医书抄写出来分成了几份,如今四个大队各保管一份。
彝族的典籍是他们的传承,杜嘉和其他三个大队不想把这些典籍交出去。题目觉得几个大队在山里,交出去国家也不可能来山里开个医院,族人们还是受惠不到。比起钱物,他们更希望能把传承捡起来传下去。杜嘉请求白露把这位杜文星和她的儿子带在身边学习一段时间,再送几个小子姑娘其余木家堡学校学习,看能不能培养出一个医生来。
“我先看看人吧。”白露没有一口答应。
杜文星是个身材娇小的女人,长了张娃娃脸,年近三十身边站着两个儿子的她,看上去还像个孩子。
“白医生好,我是杜文星,这是我的两个儿子杜远、杜回,他们两个都是识字的,第一次见面,这是我们准备的礼物,希望你喜欢。”比起彝族汉子的直爽,杜文星确实更像女学生教出来的孩子。她来见白露带了一株品相很好的紫灵芝过来。
不管白露带不带走杜文星三人,在拉么大队这几天肯定是要跟在她身边的。到了下午,陆陆续续就有村民过来看病,白露体会到了把杜文星带身边的第一个好处。纯彝族寨子里会说汉话的人是少数,而彝族更有“隔山听不懂”的说法,意思就是“彝话”只是泛指所有彝族朋友说的语言,但是这些语言其实是不一样,可能两个村子只隔一支山就听不懂了,虽然有些夸张,但云省这边确实是这种情况。所以翻译这事儿木雄也不行。
杜文星性子温柔,说话轻声细语,又因为她的身份受这些老人们尊重,翻译起来事半功倍。白露心里暗暗点头,性子不错,也有灵性,如果是这样子她倒是愿意带一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各地各族都有文化瑰宝,彝医苗医藏医等等少数民族医生里有很多方子确实很优秀,失传了是整个民族的损失。大家都是中国人,中医自然也包含了这些各族同胞们的传承,守望互助共同发展才是硬道理。
而这杜文星也是有些天分的,她能探出脉数,对于其他浅显的知识也学得很快,天分虽不及云华,但云华这样的才是少数。白露的大部分师兄弟天资和杜文星差不多,虽然她年纪大了些,但彝族寨子想要的是学会后看得懂医书,捡得起他们的传承,而不是培养一位神医,这点完全没问题。
一连看了几个高血压,白露对杜文星和杜嘉说:“寨子里的人盐吃得太重,老人们又爱吃肥肉,这点以后要注意一下。”拉么大队是有名的养殖大队和核桃大队,他们养的黑猪黑山羊非常有名,且因为他们是山民,又是少数民族,政策什么的也不能太紧,所以养殖队虽然挂着生产队的名义,可其实都是各家自己养殖,每户都养了几头猪,白露来的时候就看见不少放猪小朋友。猪是杂食动物,放出去它也会吃草和虫子。
而村民们又比较尊老,家里有好吃的都紧着老人家,这会儿肥肉是最好的东西了。重盐的腊肥肉加上纯核桃油加上人均吃米酒,种种因素堆叠起来,年轻人还好,老人家里高血压的患病率是白露看过所有村子里最高的了。
“在不缺油脂的情况下,瘦肉比肥肉更有营养,利于身体健康,老人家们可以适当的吃点瘦肉。”咸咸的腊肉香是很香,白露也喜欢吃,但只吃肥肉也不行啊。
村民们没想到孝顺老人还能给老人家吃出病来,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家里的老人确实不爱吃青菜,没有肉的时候宁愿沾着油煎核桃吃窝窝头都不愿愿意吃青菜,不仅是自己的,文星说的其他几个查出来这个病的都是有名的不爱吃菜的“老虎命”。人家医生不是瞎说,家属便决定回去就盯着老人家吃菜,拎着药带着自家一脸菜色的老人家离开了。
拉么大队的村民们人均劳动力,年轻人要种地,老人家要放牛放羊,小孩子要放猪打猪草。大家天天活动身体还是比较好的,除了高血压外患病的最多的是老年女性头痛,山里风大,长时间吹风本就会导致头痛,加上这时候女性辛苦,生了孩子大多只能做几天月子,小产更是休息不了,月子里吹了风,老了一夜一夜的痛,去痛片成了她们的救命药。白露上回挖了不少天麻,做了一味麻芷祛风丸,此刻正好派上用处。
恰好这些人都是当了婆婆奶奶的,白露便以她们自己作为例子,跟她们讲了怀孕和坐月子这个时期休息和保暖对于女性的重要性。如今关于妇女没有什么知识讲座,大家连得了妇科病都不敢来看,白露只能通过这样的机会来给她们科普,还得换一种她们能接受的方式。
“汉人里有个说法叫多年媳妇熬成婆,我听说那些村子里有些婆婆年轻时候吃了苦就心理变态不折腾媳妇不舒服,非要媳妇把自己走过的路走一遭才舒服。可是各位阿嬢想一想,这媳妇坏了身子,影响的可是传宗接代的大事,怀娃坐月子就那么几年,耽误不了多少工夫,可要是不好好休息,不能生了或者人没了,那得干多少年的活才能攒出钱来再娶一个。而且再娶也不好娶,儿子在自家人眼里哪里都好,当娘的都觉得能娶天仙,可大家也是有女儿孙女的,咱们愿意把黄花大闺女嫁给鳏夫吗?”
白露以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方法,夸大了传宗接代的重要性,大部分婆婆都只是正常人,她们听白露这么一说了解了坐月子的重要性。就算有那么一两个抱着压媳妇一头的想法,但涉及到利益牵扯也要收敛几分,就算她们听不进去,陪她们一起来的儿子听得进去就行。就着这个机会,白露又跟这些上了年纪的妇人科普了早孕和晚孕的危害。
“家里有女儿可一定要叮嘱好了,嫁过去不能太早怀娃。二十多之前身子还没长好呢,怀了娃可是大伤,男人二十之前有娃了这娃身体也不如其他孩子好,容易生病。”
这些都是有数据支持的,白露直接把本子拿给杜文星,让她去跟看过诊的病人说说那个村谁家夭折了多少小娃,白露则继续看病。遇见来看妇科病的,又跟人科普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清洗下身的盆一定要是专用的,洗完用开水烫或者太阳晒。
她可不会小看这年头妇人们聊天的尺度,这些科普看着繁琐,其实你只要跟一个人说了,要不了两天大半个村子的妇人都能晓得。只要有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的人重视起来,科普都是成功的,有意义的,起码木家堡那边效果就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