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8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86节(1 / 2)

<h1>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86节</h1>

“孩子,这些年是我们楚家对不住你和孩子。搭上了那样一个妈,席江也是命苦的,不过你放心,以后她都影响不到你们了,这些东西是我们给席江准备的,你们以后好好过日子。奶奶也没有其他要求,只是我们老人,没多少日子了,想见见两个孩子。”

楚奶奶笑着递过一张红色的礼单,老爷子看着花团锦簇,但他不少战友都牺牲在战场上,要顾着这些兄弟的家人,根本没有多少盈余。好在她嫁妆还算丰厚,老爷子明理,再困难的时候都不愿动这些,她便留下来,小部分给了大孙子生的重孙重孙女,大部分给了楚席江。

“等忙完这阵,我带着两个孩子过来迎亲。”木月本就是个心软的人。她知道在过去的这些年,眼前的两位老人其实也不太希望楚席江和她在一起,他们也接受不了入赘,不然单靠一个陈如华,哪怕她以死相逼也折腾不了这么久。

但这两位老人确实对楚席江很好,既然决定继续在一起,木月也能放下这些恩怨。

婚礼过后,楚席江彻底成了木家堡的人。他毕业后本就在白氏集团工作,婚后,白露把他调回来,负责木家堡这边的部分事宜,这对分别多年的苦命鸳鸯,终于能够好好在一起。

也是这一年,薛奶奶在一个温暖的冬天去世。遗憾的是她没有等到薛承曦,庆幸的是,木月和孩子终于不再是一个人,她是传统的老人,很看重这点。

木月楚席江和白露带着孩子们送老人上山,不到半年,痛失老伴后精神一直不好的薛爷爷也与世长辞。

九十高龄的木年送走两位亲家后消沉了很久,白露和木月不得不放下手里的事情陪伴这她,生怕她撑不住。

第160章 得罪所有商人也要做的事

木年熬过了这个坎。

病了一场后,她又好起来,因为习武锻炼和养身丸的关系,脱离了疾病的木年又变成一个精神抖擞的老太太,每天提着鞭子领着四个孩子在木家堡遛弯,偶尔后面还跟着一只白虎。

白露也没有一直待在木家堡,九个省的制药厂都有人负责,运行起来之后白露便没有去看过,如今有了时间,她便开始了巡查之路。厂里的运作要看,种植基地要看,一个县要停留大半个月愣是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这次巡视。

好在结果还行,虽然有少数几个人,在独自掌权后沉迷于利益,触碰到了白露的底线,被她处理了,但大部分跟着她的老人,还是信得过的。

等睿瑜兄妹上三年级的时候,木家堡学校培养出来的中医类专业生越来越多,木家堡名下的几处医院医疗资源过甚。

这个时候,国内并不太平,国有工厂的弊端在那里,成为了这个国家的负担。

比如说白露出生的纺织厂,一个厂从上到下都在混日子。生产出来的布料花样老旧竞争不过新建的私人工厂,单子被一笔笔抢走,接到单子后工人也不上心,厂里用的都是老机器,这种机器在漏线跳线的时候并不会停下来,需要工人时时刻刻盯着,一旦有瑕疵便主动暂停机器。一笔订单要生产出来大量的瑕疵品。

以前大家买布买衣裳要靠着布票,只能去供销社,瑕疵品也能卖,只是价格低些。但如今票证取消了,各种布店裁缝店如雨后春笋般开起来,外企工厂的机器能生产出更低廉更精美的布料,纺织厂完全竞争不过。

如果厂里领导有魄力些,愿意开拓创新,愿意转型,那厂子还有路走。但纺织厂不是,现任石厂长搞阴谋诡计是一把好手,实际能力却不及老厂长一半。

厂里收入一天天减少,工人们的工资却随着工龄增加涨上去,厂里入不敷出,在拖欠了一年工资之后,厂里不得不宣布破产,打算把厂里的资产卖了来给员工开工资。

国企破产、员工下岗,这是时代的阵痛,谁都没有办法。

这个时候也是外企进驻最多的时候,很多外企、私企靠贿赂厂里领导的方式,让他们把国家财产贱卖,然后又贪污了国家给工人的补贴费用,不知道逼死了多少人。

贪官的儿女拿着工人们的血汗钱在国外挥霍,工人们冻死饿死了只能咒骂国家。

白氏集团这些年一直发展霜露,积攒了大笔资金,并未置房置地,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她不愿意让事件重演。

这一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上代表的白露在会议上提起了这个问题,她建议国家组成调查团,要清晰明确的调查每一个工厂拥有的固定资产价值,尤其是厂房地块,这些资产必须登报确认,设置最低出售价后才能由其他企业竞拍,而拍卖后的款项将由当地财政首先发放拖欠工人们的工资以及安置金。

白露这个提议一出来,在场的有经商的代表暗地里的目光几乎要把她射穿。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坑别人的时候连自己一起坑了。

这个提议受到了领导们的重视,目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国有工厂、集体工厂都在亏损,那么多工人,国家确实安置不过来。所以卖厂自救是上面允许的,只是这些事情是地方官员在管理,中央这边在此时此刻确实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

“以林市纺织厂为例,林市纺织厂虽然入不敷出好几年,但纺织厂占地上千亩,按照林市地皮的价格,仅仅是这块地,就价值1.1亿,加上厂里的其他资产,价值在1.3亿左右,但是据我得到的消息,石厂长在和倭国外商商谈,暂时拟定的合同是两千三百万,理由是厂子太大,如果要价太高,无人接手。各位代表觉得,真的无人接手吗?如果这个两千三百万的价格公布出去,这个厂,会没人买吗?”

这怎么可能!改革十来年了,全世界不少富商都看到了华国的潜力,每年大把来投资的华人华侨、外商,国家欣欣向荣的发展。当年他们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把地皮贱卖,如今又哪里需要。

白露拿出来的资料真实齐全,林市纺织厂一下子便扬名了。

白露和石厂长的恩怨可以追溯到白薇薇那一辈去,他把妹妹石秀的死亡推到了白薇薇上,一直想对白家报复,后来白露和胡家做了交易,他拿白露没有办法。

这次的事情,恰好就是胡家的那位嫂子无意中看到资料,心中气愤不过便透露给老厂长,最后找到白露这里来的。

抗战时期,胡家出过三位烈士,作为厂长夫人,胡阿姨知道这个厂的具体价值,她实在受不了她的丈夫竟然要和倭国商人勾连,把纺织厂贱卖。

他们原本的意思是希望白露把厂子买下来,毕竟这原本就是白家上交的厂子,按照政策,白露回购是有优惠优先政策的。但白露直接以纺织厂为例子,把地方官员和各厂长瞒上欺下的事情摆到了如此严肃的场合。

“我是一个商人,商人以利为先,我自然想挣钱。但在此之前,我首先是个华国人,国家强大,我们这些商人在面对外商的时候底气才能十足,做人要有基本的底线,这样坑害国家坑害人民赚来的钱我用着于心不安。

更何况大家要知道,眼下能接手这些资产的国内商人其实不多,更多的还是外资华侨和港澳台商人。”

不管是领导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都被1.3亿和两千三百万这两数字吓到,虽说水至清则无鱼,但这还不到零头啊!这些人怎么敢!他们怎么敢啊!

“查?这件事必须彻查!”

这是所有人的心声,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下面得知消息后连夜签约,代表团当天便完成了表决,政府部门临时给各省市下达文件所有国有工厂的出售必读等待国家相关法案出来,从今天开始,在法案出来之前签订的所有合约都将作废。

这个条约不知道让多少人睡不着,尤其是那些已经收了钱的厂长,仿佛看到了自己头上悬着的钢刀。

会议结束之后,黄文明来找白露。

“你呀你呀!你说说你!你怎么那么敢!晓不晓得这消息一传出去要有多少人恨你?那些人报复起来手段可是残忍得很!”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白露此刻断的可不是一人两人也不是普通人的财路。

“在我出发之前,木家堡已经森严戒备了。老黄,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的,如果大家都害怕,那么历史只会朝着它既定的方向走,谁都改变不了。”

重头再来说着容易,但是对于那些在国企安稳了一辈子的工人来说,他们已经不年轻了,文化程度不高,会的东西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能留给他们的工作岗位很少很少。

他们抢不过年轻人,如果连安置费都被人贪污了,那对于他们来说太残忍了。

而且他们也不是一直磨洋工的,刚刚建国那些年,这些工人们敢打敢拼,在工厂赶货的时候,加班加点熬夜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只能说,十年运动的影响太大了,但工资稳定,福利稳定,每次做多做少都没有区别的时候,出现如今的情况是必然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