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朝中其余亲贵,如承宁伯崔鹤雍的次女崔岚若,和其他家世显赫,年龄匹配小皇帝的女儿,也都在其列。
更有一些地方上奏,有淑慧名声的孝女,如此种种,从权贵,到德名,具有全意。
听了只让人佩服梁道玄的周密。
其实大家心中都清楚,之前太后和国舅一直属意的是先择一可为后选之女,根本没有上来就充实后宫的意图,所以很有可能这些女孩子只会择选其一,其余的顶多是冲着均衡态势,再择一二,不会更多,毕竟谁一上来就希望亲政掌权的皇帝乱花渐欲迷人眼呢?且后宫纷争,未免不是往后波澜之始,这方面审慎一些,还是好的。
等待长长一串名单念完,奏呈最后还表示,当然这个只是宗正寺的看法,一切都听太后和皇帝的定夺。
然而人人都清楚,国舅的意思,就是太后和皇帝的意思,人家全家上下一条心,关起门来只论亲近,怎么还会否决呢?
缄默当中,原本要站出来说话的人也决意持中。
尤其是许多人自家女儿就在奏呈上,这样的话,哪怕千分之一的机会入宫成为妃嫔乃至皇后,自家荣华自不必说,怎可能拥戴一封王的子嗣先做太子?指不定还有更大的可能性摆在眼前。
而梁道玄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这个可能性。
今日很巧,洛王自己告假未至,梁道玄心想果然是要避嫌的,但这个避嫌如此巧妙,可见是早就“未卜先知”。
梅砚山这时缓缓道:“老臣不知国舅早有安排,唐突圣尊,还请赐罪。但老臣所虑,皆为社稷,国祚永继之迫,总免使得四方觊觎而动天下根本,还望太后与陛下明察。”
以退为进的话术,梁道玄听得刺耳,还国舅早有安排,怎么?要不是他有这个防患于未然的后手,今日岂不被牵着鼻子走了?
“陛下,太后。”梁道玄朝前一步,禀上道:“议国本,论承嗣,皆是在国有长君,而长君无后之时。陛下大婚在即,人选已有,怎能妄议?若真议论起来,才会使得四海沸议,于陛下多有冒辞。当务之急,仍是陛下亲政事体,大婚、亲政、皇嗣,步待来兴,自而有之,断不能越前顾后,姑妄言之。”
梁道玄今天预备好了吵架的阵势,不等梅砚山再开口,自行道:“梅宰执确为国体,多思多虑,然国体尚在圣天子,圣天子未临朝主政,便代议后继,臣闻所未闻。”
这话就说得很严重了。
小皇帝活蹦乱跳,刚到结婚的岁数,忽然说要为后继考虑立嗣,这难道不是想另立门户的暗示么?托孤重臣,辅相之尊,这般言语实属不敬。
今日本是一场突袭,然而却变成了梁道玄的绝地反击,梅砚山一时竟不能辩驳,梁珞迦心下大晴,却装作深思苦虑,只道:“陛下,此二位皆作忠言,陛下既然即将亲政,哀家便请陛下定夺。”
小皇帝被亲舅舅的话提了醒。
是啊,自己还没成亲呢!怎么就能说无嗣旁继,他忽然想起太宗实录来,这还是前几日徐师傅教授的内容,立时有了底气,沉声道:“承母后之意。朕尚未亲政,于朝中诸事,熟稔不及众爱卿,于国之关要,思虑不及母后,不过方才这一席话,倒让朕想起了前几日所读《太宗实录》当中的内容,朕自知德行治道不及祖宗,唯有效法,方不辜负四海江山。”
说话先立定大基调,这是舅舅教过他的话术,搬出太宗来,总不能梅砚山一会儿说出一句:我比太宗还懂治国。
“陛下圣明。”
众臣承后,小皇帝姜霖才再慢条斯理开口:“太宗十五大婚,七年未有子嗣,后充实后宫,选秀掖庭,又三年,宫中才有皇嗣降世,于此多年,子嗣盈朝,繁茂如巍巍苍树,福祚绵长,百世不息。为何《实录》所记载,太宗当年婚后无嗣,却未有人议旁支入嗣于帝?难不成……是太祖皇帝留给太宗皇帝的辅政大臣不够尽心竭力,不能为国早忧?”
他说完,一双明亮的目光就落在了梅砚山身上。
梅砚山登时感觉汗流浃背,跪地道:“是臣唐突,死罪死罪……”
“朕也是求教诸位爱卿,梅宰执大可不必如此,请起吧。”这阴阳怪气的本领,小皇帝姜霖也是得自梁道玄真传,明明很是刻薄的话,却说得极为老实憨厚,还能笑出来,“这事儿,朕有点想不明白,今日朝会先散了,诸位爱卿同朕一道想想,到底为何?”
说完,他不再看任何人,示意沈宜,沈宜站出一步,扬声:“朝毕,叩首。”
“万岁万岁万万岁。”
……
梁道玄散朝后心情好得很,一是为这防守反击的效率实在是高,二是为了小外甥的本事见长,语言艺术已进入到可以独自与朝臣对话而不受挟制的阶段。
真好。
当然,得意不能忘形,这只是个开始。
梁道玄自行宫出来,没立即回宗正寺衙门,反而是绕了个路,去到兰台,广济王的弟弟,原来的小世子姜玹,正在这里领着一份历练的闲差。
他本是皇亲国戚,祖制在身,不能随意入朝参政,也不能取功名入朝班,但一些文书上的闲散清贵差事,还是要有些倚重的。
兰台掌府库书籍,姜玹正在这里学习编纂书籍,十分刻苦。
见到梁道玄来了,他立即笑出灿烂的春光,丢下笔,一遛弯跑出来,跟小时候一个毛躁的样子。
“当班要有当班的样子,你看你,冠头都歪了。”
梁道玄忍不住给姜玹正了正帽,到底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话里免不了有些操心的意味。
“国舅,怎么样了?”姜玹顾不上这些,拉着梁道玄就往僻静的后斋走,这里四下无人,他也忍不住追问,“他们……真是这个意思么?”
梁道玄笑道:“多亏洛王世子百日那天后,你来告知我,这我才预备好了后手,今日必然是不会吃亏的,你放心好了。”
“国舅的本事,我是知道的,当然放心!”姜玹忘了前一刻自己是怎么催促的,先笑过后,却又不禁忧虑,“那日王叔同我暗示,希望我王兄能一道上书,请立小世子,虽然他说得国不可一日无继似乎也有些道理,可这些年我在京中,该看的不该看的,都心头有数,该懂的忌讳的,自然也清楚明了。我王兄必然不会答允,我也不会眼睁睁瞧着国舅你腹背受敌,你是我家的恩人,我兄长和姐姐都要我唯国舅马首是瞻,于是便第一时间告知国舅当务之急。今日之事,我说了却也觉得蹊跷,陛下又不是生不出孩子的老皇帝,他们到底在急什么?”
第123章 耾耾雷声(三)
梁道玄并不言语, 姜玹到底年轻操切,忍不住追话:“这样的事他同我说了,就是有些把握在的,可见已然联络好了。国舅, 他们会不会已经是勾搭成奸?”
梁道玄听罢忽得笑了:“这是什么词, 你在国子监太学就学了这样遣词造句么?往后编书出去天下刊印, 也这般措语于世人?”
说得姜玹有些不好意思,经过几年前的事,他素来奉梁道玄的话为圭臬, 只窘迫得说不出话,半晌才憋出来道:“我也是着急……”
梁道玄笑着领他边走边道:“是不是勾搭,成不成奸,现下说都还为时尚早, 我不是早就教过你, 静可制动, 不如且看看到底如何, 再做判断。”
“那……择后只是一时托辞?”姜玹奇道,“陛下不着急吗?”
“他倒是年轻,不过你这个年纪,也是该考量考量赐婚了。咱们朝有制度在, 一大批等着赐婚的亲贵,不如一并在此次甄选里看好,也让太后为你寻觅一佳人良眷,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