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杨谦宁没有找学校的麻烦,但学校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冯凯和郭所长赶到学校的时候,校长正在亲自调查此事。因此,冯凯也省去了逐个询问杨巧剑同学的麻烦。
当天活动的情况和杨巧剑失踪前的情况,校长这边已经基本调查清楚了。
当天上午9点,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了市民广场。龙番市市民广场是以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中心的广场,面积很大,周围有铁质栅栏,是很多市民聚集、游玩、休闲、锻炼的地方。
因为市民广场和周围马路之间有铁质栅栏阻隔,且这个年代马路上的车辆较少,所以孩子们在市民广场玩耍其实是很安全的。老师在带孩子们给人民英雄纪念碑献上花圈之后,和大家约好,看广场高台上的大钟楼时间,两个小时后依旧在纪念碑前集合,就放孩子们自由活动了。
孩子们开心地四散到市民广场的四周去玩耍了,到了约定的集合时间,杨巧剑没有出现。于是老师让几位班干部四处去寻找、问人,但依旧没有杨巧剑的下落。
打弹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孩子中流行的一种游戏,孩子们用手指弹出玻璃球,击打其他的玻璃球,也叫作打弹珠。
经过校长的逐一调查,大概查清楚了杨巧剑在失踪前的行为轨迹:自由活动后,杨巧剑一直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在市民广场小树林里打弹子 打弹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孩子中流行的一种游戏,孩子们用手指弹出玻璃球,击打其他的玻璃球,也叫作打弹珠。,打了一会儿,杨巧剑就起身走了,同学们问他去哪里,他说“去尿尿”。
市民广场小树林的西侧是公用厕所,当时几个同学都看见杨巧剑朝公用厕所走去。之后一直到重新集合,这些仍在打弹子的孩子就没有再看见杨巧剑了。但有一位去上厕所的女同学,曾看到杨巧剑从厕所出来,急匆匆地向南边走。还有一名独自坐在雕塑前画素描的男同学说,杨巧剑过来问他有没有卫生纸,他说没有,杨巧剑就向南边离开了。
至此,没有一个人再见到过杨巧剑。
“上厕所的时候被绑架了?”冯凯沉吟着,对郭所长说,“我们去市民广场看看现场吧。”
学校和市民广场很近,当天的活动,也是老师带着孩子们步行过去的,所以冯凯和郭所长也选择了步行。
“这么大的孩子,不可能是被拐走的。”冯凯说,“11岁了,肯定是有足够的认知能力了,除非是非常熟悉的人能把他带走。”
“我也觉得是熟人,所以一开始就在问杨谦宁有没有怀疑的熟人。”郭所长说。
“市民广场一直人很多吗?”冯凯问。
郭所长疑惑地瞥了冯凯一眼,说:“弄得好像你不是龙番人似的,那个地方,常年都有很多人啊,老头老太太的聚集地。”
“老头老太太多,嗯,应该都很喜欢‘管闲事’吧?”冯凯说。
“啥意思啊?”郭所长领悟了一会儿,说,“你说强行绑走?那我可以告诉你,绝对不可能!”
3
走到了市民广场,冯凯就知道郭所长所言不假。
虽然广场面积很大,但一眼望去,每个地方的人都非常多。有的聚在一起下棋,有的聚在一起打牌,还有的在一起拉琴唱歌,更多的则是在绕着广场散步。
可以说,只要你在广场上活动,全方位无死角都能被“人眼监控”。冯凯也注意到,虽然汽车进不来广场,但自行车和三轮车是可以穿过铁栅栏的开口处进入广场的,这些车子也在广场的人流中穿行。
“你看看,这要是孩子不愿意,绑匪怎么也弄不走孩子。”郭所长说道,“到处都是人,即便是在厕所里,也不可能没有其他人,不信我们去看看。”
“我在想,这么多孩子,为什么绑的是他?就因为他家有钱?所以,绑匪肯定是有预谋的。”冯凯说,“虽然是有预谋的,但我总觉得不是熟人。”
“不是熟人带不走啊。”郭所长一边带着冯凯往小树林西边的厕所走,一边说,“这么大的孩子,用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来骗,肯定是骗不走的。”
冯凯微微摇了摇头,说:“先看看厕所再说。”
广场只有这一个公用厕所,所以很大,有二十几个蹲位,男厕所里还有一排小便池。
“杨巧剑说要来小便,却在找卫生纸。”冯凯沉吟道,“如果他真的是突然来了大便的便意,为什么后来就没有回到厕所了?如果重新回来,在这附近素描的孩子,肯定能看到他。”
“你说为什么?”
“我就是在想,如果我是绑匪,而我和杨巧剑并不熟悉,怎么才能在这么多人的地方把他弄走?”冯凯说。
“怎么弄?”
“首先我得让杨巧剑自己心甘情愿走到一个没人的、隐蔽的地方。”冯凯一边说着,一边走出厕所,按照目击者的叙述向南走去。
走了大约100米,南边有一间小屋。这间小屋子是维护广场花草树木的园丁储备肥料、工具的小房间,面积约十几个平方米,有门但是不锁。因为有肥料的刺鼻气味,所以这周遭几乎没有什么人。
“你看,这个地方够不够隐蔽?”冯凯眼睛一亮,快步向小屋子走去。
“可是,杨巧剑在目击者眼中,都是一个人啊,并没有人和他一起行走,怎么会有人把他带到这里来呢?”
“咱们如果把上厕所、找卫生纸、往南边走几个因素结合在一起看的话。”冯凯说,“我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假如有人一直在厕所里,等候着杨巧剑,等到杨巧剑来的时候,他知道厕所有人进出不是动手劫持的地方,那么他有没有可能以‘帮忙借卫生纸’为名,让孩子来这一间园丁室找卫生纸?”
一语道破天机,郭所长满脸醍醐灌顶的表情,说:“你是说,作案的有两个人,之前就策划好了绑架的方案?”
“那是肯定。”冯凯说,“你们也调查了,杨巧剑平时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家里,上下学有高萍接送,又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也不喜欢乱跑,那么他们根本没有机会绑架他,只有这次活动是个机会。”
“而这次作案的地方人太多,所以他们只有设置一个陷阱?”郭所长说,“他们知道孩子们出来游玩不太可能随身带卫生纸,而孩子们多数会学雷锋做好事,所以用这个办法,可以成功地让杨巧剑毫无防备地去他所说的南边小房子里取卫生纸,而另一名绑匪早已潜伏在这个平时没人的小房子里等他了,对吗?”
冯凯点了点头。
“可是,毕竟这个小房子也是广场范围内的,虽然周围没多少人,但是即便绑匪劫持了孩子,也同样没有办法把孩子带出广场啊。”郭所长说,“除非是很熟悉的人,可以让杨巧剑心甘情愿地跟他走。”
“如果真的是熟人,就无须这样麻烦了,学校门口就可以做。”冯凯说,“我总觉得,作案的并不是熟人。”
“有依据吗?”
“有。”
“可是,那人怎么把孩子带出广场呢?”
“别急,我们进去看看,也许就知道答案了。”冯凯指了指园丁室虚掩的小门,说道。
走进了园丁室,室内的陈设比想象中杂乱得多。数袋化肥毫无规律地堆放在小屋子的四周,还有几十个用过的空化肥袋子也胡乱地堆放在周围。园丁的工具东倒西歪地被抛在化肥袋子上。一条被盘起来的数十米长的塑料水管摆放在化肥袋的旁边,每一圈的直径都不相同,毫无整齐可言。
塑料水管旁边的地面上,有很多黄色泥土的附着。这些黄色泥土附着得并不均匀,一部分地面有明显的擦蹭痕迹,原本附着在这部分地面上的黄色泥土,都被推移到了两侧。
冯凯蹲在地面上看了一会儿,指着这一大片因为黄色泥土不规则附着而显得格外凌乱的区域,说:“你知道这个在痕迹检验学上,叫什么痕迹吗?”
“泥巴痕迹。”郭所长笑呵呵地说。
“搏斗痕迹,这就是搏斗痕迹。”冯凯说,“你看,现场虽然没有完整的鞋底印,但可以看出是有鞋底花纹刮擦地面而形成的痕迹,痕迹多、分布广,互相交杂、覆盖,显得非常凌乱,这就是两个人在一起纠缠搏斗而形成的痕迹啊!这个地方既然平时没人来,这个痕迹又比较新鲜,那就说明这个痕迹很可能和本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