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燃烧的蜂鸟:迷案1985(出书版) > 燃烧的蜂鸟:迷案1985(出书版) 第3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燃烧的蜂鸟:迷案1985(出书版) 第34节(1 / 2)

(' 民警看了看信封,这次的信封和上次不一样,果然是有投递地点的邮戳和收音机厂辖区邮政所的邮戳。也就是说,这封信并不是像上次那样是自己送来的,而是通过邮筒邮寄的。绑匪可能猜到杨谦宁会报警,于是改变了投递方法。

为了保险起见,民警带着这位邮递员去了邮政所,证实他确实是一名邮递员,清晨投递也确实是正常的工作时间,而这封信也确实是凌晨时分由邮政中转站从本市转过来的信件。于是,民警只能打电话把此事告知了顾红星。

来到了邮政所,卢俊亮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拆开了信件,拿出了里面的信纸。

和上次的信纸大小、质地和印刷的红色线条都一模一样,叠起来的信纸上,用伪装笔迹写着:“9月8日上午8点,龙海区官亭路电话亭门口交易。”

“8日,那就是明天上午啊。”民警说道。

顾红星拿过放大镜,在信封、信纸上仔细看着,嘴里念念有词:“三点水写成竖钩,宝盖头先写盖再写点,确实是一个人所书。这个文件检验也果真是有意思的学科啊。”

卢俊亮接过顾红星手里的放大镜,看了看,说:“真的是啊,每个人写字都有独特的习惯。你看这个‘亭’字和‘交’字,虽然不是宝盖头,但他也是习惯性先写横,再写点。”

“用茚三酮试试。”顾红星说。

卢俊亮从勘查包里拿出试剂瓶,在信纸的周围点了几滴,并没有显现出任何纹路。

“依旧是戴着手套写信的。”顾红星说,“绑匪狡猾得很。”

“现在怎么办?”民警问道。

顾红星翻转信封,看了看寄件的邮戳,写着“龙海区牌坊邮政所”。顾红星问邮政所的所长:“这个邮政所在什么地方,有地图吗?”

民警从包里翻出一张龙番市地图,在桌子上展开。顾红星先趴在地图上,找到了官亭路的位置。这是一条小路,从地图的比例尺看,也就几百米长,虽然不知道电话亭的具体位置,但顾红星估计电话亭最有可能在路的中段,于是在官亭路中段用黑笔画了一个圈。

邮政所所长接过顾红星的笔,在牌坊邮政所的大致位置画了一个圈,说:“这个邮政所大概负责方圆5公里的邮筒,所以,应该是这个大圈才对。”

说完,所长又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

“这个大圈和官亭路距离很近了。”顾红星见小圈和大圈并不相交,但距离很近,说道,“按理说,这两个圈之间的范围,可能就是绑匪的居住地了。”

说完,顾红星心里很是高兴,因为之前冯凯和他说“定位”什么的,他一直不能理解,现在突然就明白了。看来,冯凯是有真才实学的,他冒出来的新名词,总是会在恰当的时机发挥出作用。

2

“这个范围,看起来也不小啊。”办案民警说,“这个地方我去过,乱得很,有六层居民楼,也有很多平房,还有很多商家。总之,是需要城市管理部门管一管了。”

“也就是说,不好搜索对吗?”顾红星问。

“那确实。”民警说,“而且我们只能秘密搜索,不然被绑匪发现了,后果不堪设想。秘密搜索,难度就更大了。最关键的,我们搜索什么呢?难不成还能直接发现杨巧剑?或者听见呼救声?那运气也就太好了,对吧?”

“有甄别的依据呢。”邮政所的门口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是昨天配合冯凯调查的郭所长。

“冯凯呢?”见到郭所长进来,顾红星连忙问道。

被顾红星问得一怔,郭所长反应了半天,才说:“顾支,昨天下午我们到现场看完,就没见他了,他没回市局?”

顾红星摇了摇头。

“那我就不知道了。”郭所长说,“他好像说要回杨谦宁家里问一些事儿。”

“问事儿?没说问什么事儿吗?”

郭所长摇了摇头。

“好,你接着说,有什么甄别的依据?”顾红星问。

“凯哥和我去了现场,大致还原了绑匪绑架杨巧剑的过程。”郭所长说完,一边陈述依据,一边绘声绘色地把想象中的绑匪是如何骗杨巧剑去园丁室拿卫生纸;杨巧剑又如何在园丁室和另一名绑匪发生搏斗,最后被制服;绑匪再如何把杨巧剑捆绑、封嘴后装在三轮车车斗里运出市民广场的过程讲了一遍。

“凯哥太牛了,这推理,没话说!”卢俊亮毫不掩饰自己对冯凯的崇拜。

“是啊,我也是大开眼界了,比看《福尔摩斯》还过瘾。”郭所长也是面露崇拜之色。

“所以,三轮车就是我们甄别的依据?”顾红星问道。

“不,凯哥还分析绑匪和杨谦宁并不是很熟悉,只是有简单的交集。”郭所长说,“绑架应该是预谋作案,而不是临时起意。”

“嗯,我们也得出了这个结论,勒索信是三天前写的。”顾红星说。

“哦,对了,还有这个。”郭所长从包里拿出一个化肥袋,说,“我们分析,绑匪应该是用这个盖住三轮车车斗,离开市民广场的,所以可以以此为甄别的依据。”

“所以,先在这个特定区域的垃圾堆里找化肥袋,如果找到了,就在垃圾堆附近找三轮车,尤其留意和杨谦宁有交集的车主,对吗?”顾红星说。

“对,凯哥还提出,绑匪应该有独立住所,其中一人身材不高大,对抗一个小孩子都不能得心应手。”郭所长说,“我觉得,还是有希望在交易前发现一些线索的。”

“如果发现线索,最好能找到嫌疑人手写的东西,文件检验也是一个甄别依据。”卢俊亮说道。

“我们现在必须要两手准备。”顾红星指着地图上大、小两个圆圈中间,说,“一方面先行对这一片区域进行秘密搜查,可以找一些侦查员化装成垃圾清运工,重点寻找化肥袋。找到化肥袋之后,再做下一步部署。这一步,不宜投入太多警力,因为人太多反而容易引起绑匪的警觉,从而危及人质的安全。另一方面,让龙海区的刑警部门加入专案组,仔细研究交易地点的地形,设置足够的岗哨,准备交易,这些工作也要在保密中进行。对了,郭所长,你负责派人暗中保护杨谦宁取钱,做好交易的准备。”

“我觉得,最好让孩子的妈妈高萍去交易。”卢俊亮说,“女人交易,容易让绑匪放松警惕,小说里都是这样写的。”

“嗯,有道理。”顾红星点头同意,说,“交易的工作,重点在于对地形的勘查,必须完全了解交易地点周围的全部道路、小巷、胡同,哪条路通哪条路、哪条路是断头路,这些都必须搞清楚。”

“好的,没问题。”郭所长说,“我们和分局刑警部门,会同龙海区的刑警部门一起去做。”

“我会让我们支队的秦天和肖骏配合你们。”顾红星说。

“那我们呢?”卢俊亮好奇地问道。

“我得去找冯凯,必须找到他,因为他必须参加明天的交易诱捕。”顾红星说。

有了之前的肺腑之言,顾红星和冯凯的心扉就像是再次互通了。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顾红星很期待和冯凯再次并肩作战。这段时间以来,顾红星意识到冯凯似乎变回了几年前的那个他,有些神秘,却总能在关键的时候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虽然顾红星对冯凯是批评大于赞赏,但在内心里已经离不开冯凯的出谋划策了。不过,顾红星牢牢记得冯凯的话,他需要自立,需要有自己的观念和主见,他不能依赖任何人!

“如果抓捕行动不带上他,他又该叽叽歪歪了。”顾红星补充了一句,像是在解释刚才的话语。

而冯凯此时正坐在郊区公安分局刑事技术室的办公室里,对着眼前的一张纸发呆。纸的旁边,放着几张指纹照片、一瓶写有“茚三酮”标签的试剂瓶,还有一只马蹄镜。

原来,昨天晚上,从杨谦宁家里出来后,冯凯就迫不及待地赶往郊区的商业中心。为了防止自己目标太显眼,冯凯专门选择了穿便衣、踩单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