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本奏折,里面居然能够囊括了从日常的请安、再到现象、问题、建议,以及最后的敬语。
这放到现代,无疑是一篇十分标准的公文格式。
谢微凉只觉得大受震撼,随后便开始效仿,回去就颁布了后宫每月以及每季度总结报告都用奏折代替。同时更是将现代的报告模板本土化,以更适应奏折的需要。
目前看来,效果似乎还不错。谢微凉随手拿起一本奏折,这样想着。
只是看到内容,她刚刚才扬起的嘴角,便又下去了。
御书房
“选秀?”谢訦“啪”的一声放下了手中的折子,目光便落在了眼前被他的动静吓到,慌忙跪下的两位大臣身上。
来人正是新上任的丞相,以及礼部尚书。
“朕若是没有记错的话,我朝律令,选秀三年一次,况早在去年腊月,便已经选了一批秀女入宫。”
谢訦说话的声音虽然不大,可话语里的威严,却还是让站在下面的两位大臣互相对视一眼,随后纷纷跪下,一言不发。
但很显然,两人此次来觐见谢訦,自然是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谢訦显然也知晓这一点。
日前,谢訦在雷厉风行地处理了涉及以薛程以及孟京华一案相关的一系列涉案人员之后,京城顿时便变了天。
而与此一同进行的,还有不日前谢微凉曾经在深夜送到御书房的一本奏折。
在那之后,谢訦不知是否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开始在前朝大肆进行改革,直接撸掉了不少人的官帽子。
而隔日,他的桌子上便多了不少折子——其中约莫有一半是对他如此大动干戈的行为表示不满的。
而另一半,则是对于谢訦一意孤行实施新政策的观望。
至于谢訦自己,他也不是不知道官制一事关乎国体,万不可轻举妄动。
可先有薛程、孟京华之流勾结,后有京城科考学子内乱,再加上朝中势力盘根错节,他每每商超,都觉得力不从心。
这桩桩件件,都让谢訦意识到一点——
或许,是时候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况且,他也有自己的打算在里头。
想到这里的谢訦,看向下面候着的两人的目光里便多了几分温和。
随后,他又从旁拿起一份奏折,语气相较之前却是温和了不少:“两位大人的想法朕也明白,只是上一次选秀距今还不足三月,若是就这样突然开启下一次,怕是会惹得御史台的人非议。”
御史台,掌监管之责,督察帝王及前朝官员之言行,历来是言官当中的厉害角色。
如若被他们得知谢訦身为帝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进行两次大规模的选秀,必定会极力劝谏——而今日来御书房的他们,自然也逃不过。
听到谢訦这样说,丞相和礼部尚书互相对视一眼。
很显然,两人似是想到了什么,随后便纷纷俯身行礼道:“陛下圣明。”
而谢訦见到两人态度转变如此之快,脸上的笑容却不甚明显,反倒是将手里的奏折递给了离自己比较近的丞相,语气细听起来竟然还带了一些温和:
“朕知晓二位大人在担心什么,不妨先看看这个?”
丞相和礼部尚书二人,此次本就是为了为了试探在处置了一批同地方牵连、结党营私的官员的谢訦的态度。
而至于所谓的劝诫谢訦选秀,只不过是表面的一个幌子罢了。
是以当听到谢訦毫不犹豫地否认了选秀的提议之后,他们虽心中有遗憾,却也尚且在能接受的范围当中。
反倒是谢訦接下来的这一行为,倒是着实令二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尽管如此,两人还是半信半疑地打开了手里的奏折。
只是在看到上面的内容时,这两人自一进来就没有产生多少变化的脸上,却在下一刻相继皱起了眉头。
而坐在书案后面的谢訦,则是将二人脸上的表情尽收眼底。见状,嘴角微微扬起。
丞相和礼部尚书二人则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两人看着奏折上密密麻麻的文字,通篇只将注意力落在了其中的一个在他们看来实在是陌生地有些过分的词上——
选调。
崇德殿
谢微凉看着眼前难得聚集在一起的四妃子,面带笑容。
而竹沫,则是领了她的命令,正将手里的奏折一一发放到四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