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张江慷慨激昂地说完这一番话之后,便下意识看了谢訦一眼,却发现谢訦面带笑容,分明不似要阻止这件事情的意思,又想到自己这几日在百姓当中听到的关于科举考试的诸多传闻,顿时一股怒气涌上心头,作势便要说些什么——
怎料这时却有人站了出来,开口便道:“陛下,微臣以为,我朝历来民风开放,对于民间议政之事向来不加以阻止,如若贸然叫停,怕是会引起民愤……”
“郑大人这话便说错了!”发言的正是张江门生之一的吏部侍郎萧呈,同时也是此次科举考试的主理人之一,“下官记得,郑大人乃是寒门出身,该不会郑大人妄图借机安插自己人手发展势力,这才一力报下吧?”
“你,你……”郑清才刚上任不久,哪里遇到过这种情况,顿时被气得说不出话来,但他也不能发作,只得压下心头的那股愤怒,转过头去,只是脸色却顿时就沉了下去。
“咳咳,肃静!”而站在谢訦下方的王诚注意到上面那人不悦的神情,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王诚说完这话之后,原本吵吵嚷嚷的大殿之上安静了不少。只是坐在上面的谢訦却是看得真切——这一切,只不过是暂时的平静罢了。
“陛下明鉴,近日京城所盛传之事,微臣也有所耳闻。”过了许久,终于才有人再次站了出来,打破了这一室沉默。
“从您登基到现在,因贪污等事由所惩处的官员不下几十人,如我们能借此机会将其掌握在自己手中,未尝不是可以成为提高官员素质的举措。”
这般标新立异的发言,倒是让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的群臣顿时又躁动了起来。只是许是因为先前王诚那一嗓子的缘故,这些人这次虽然心思各异,可到底还是没有之前那般放肆了。
而谢訦听着这人这样说着,倒是露出了一副感兴趣的模样。
先前他也曾经在崇德殿见到过谢微凉对于所谓“培训机构”的设想——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一种用以检验群臣的手段罢了。
不过现在看来,似乎还可以发挥一些其他的作用。
这样想着,谢訦又看了一眼下面语气认真的陈寻,眉眼便微微眯起,同时心中也暗暗惊讶着。
这还是陈寻第一次在朝堂之上没有出言讥讽其他人,而是如此心平气和地说话。
“微臣以为不妥!”眼见着谢訦似乎被陈寻的这番话所打动,郑清环顾了一下四周,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整个人却更加着急了,阻止的话想也不想地便说出了口。
然而,站在最前面的张江在听到郑清这样说之后神色一凛,自始至终也没有说过一句话,一双眼睛反倒是落在了上面的谢訦身上。
只是,在听到这话之后,谢訦却并没有众人预想当中的恼怒,反倒是将目光落在了正候在一旁的陈寻身上。
要知道陈寻作为御史大夫,一向以直言不谏闻名,而他所在的御史台则更是如同鬼魅一般监督着朝中官员的行为。凡是经过查办的官员,背后多多少少都会有御史台的影响在。
而且,现在正是缺人的时候。
这样想着,谢訦这才将目光落在一旁一直低着头的吏部侍郎萧呈身上,状似无意地问道:“萧侍郎以为如何?”
被公然点名的萧呈闻言上前一步,先是恭敬地颔首,随后便回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陈大夫说的有理,此等机构若是能为我官员所用,势必能与现有的考试制度相互辅助,为我朝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哦?”闻言,谢訦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张江,嘴角浅浅勾起一抹笑容,“那按照萧大人的意思,是认为应该留下这些机构了?”
与此同时,宾华楼
谢微凉品了一口茶,看着台上说书人慷慨激昂的模样,一双眼睛便落在不远处的书生身上。
而那些,正是不久之后便要参加考试的考生,虽然考试时间将至,可所谓的考试内容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便是围绕着当年的政策看法来出题的。是以这些考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今形势,还是在百忙之中抽空来了这里。
而此时,几乎是将整个二楼都遍布着这些人的身影,谢微凉便支起了胳膊,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些人在那里高谈阔论,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要我说,这些所谓的有着内部消息的人就是骗子,现在还妄图将手伸到选秀上,这些商人,简直是为了赚钱没有下限!”
“非也非也,在下倒是不这样以为。”另一人并不赞同他的观点,随即便出言反驳道,“这种事情风险极大,寻常商贩必然是没有此等门路和心智,只能是那些高官,可是这样的人又怎会缺钱呢?”
“我倒以为,这倒像是那位的意思。”突然,有人开口道。
此话一出,周围所有人便立刻安静下来,纷纷用惊讶的目光看着他。
“你说这话,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就在这时,旁边有人开口道,“我听说,曾经有人花重金要与这位背后的人合作,结果你猜怎么着,都被拒绝了!”
第135章
“所以啊,这背后的事情可大着了,我们啊,还是别轻易议论比价好。”这人说着,声音便小了很多,还不忘看看周围,随后又朝着上面大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