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若暂且忍耐几天,摸清那些衙役情况后来个釜底抽薪。”
第31章
萧佚提供给赵云的方法很简单,先从流民手中统计有多少人被衙役打过,将那些人暗中保护下来,再邀请府衙中清正廉洁的官员或是施粥的提议者过府一叙,请对方看流民被打的伤痕、倾听流民的控诉。也许对方一时之间不会相信,但回去后官员会暗自调查,那些衙役并不是第一次这么做,做得多了总是有马脚会露出来。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
“也许那些衙役和府衙里的官员早就勾结在一块,官员默认衙役驱赶流民省下救济钱。”萧佚此时带着马钧坐在赵云的府上。
大街上不是议事的地方,赵云将二人带回了自己的府邸,那只是一处很小的院宅,对于赵云来说却是足够了。事事习惯自己动手的赵云准备好了茶水,跪坐于几桌前为他们三人斟满茶杯,赵云也没想到自己出去一趟正巧遇见了能出谋划策的人,当即虚心请教如何揭穿那些衙役。
赵云听见萧佚的怀疑无言,他回忆着府衙中的几个官员性格,不得不承认对方说得很可能是事实。受腐败的朝廷中央影响,地方官员上行下效也学到了那一套奢靡的生活之风,因刘虞上任后励精图治、施行仁政,手下的官员为了附和皆逐渐戒去奢华喜好,但稍远一些的代郡上谷郡右北平等地仍是保留了风气。为了应付不时下来巡检的官员,这些地方的人想出来一个好办法,从其他地方去平他们为了奢侈而花费的钱财。
上谷施粥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每日来喝粥的人越少,他们以此为理由能平的钱财就越多,为了效率才会暗中示意衙役驱赶流民。
听闻白马义从公孙瓒的名声从常山迢迢赶来的赵云有见到在刘伯安影响下清正的好官,也看见了许多挂着张假面满足私欲的贪官,他是为了追随公孙瓒而来但也会因为刘虞的仁政折服。赵云不由的发出一声叹息,为大汉看不见的未来而叹息,“云不过一小将,因勇猛被公孙将军提拔上来,可面对府衙那般多的官员仍是无力。”
“若是、若是刘伯安仍能保持初心,这幽州还会是今天这般模样吗?”
萧佚提起了些许兴趣,他没记错的话这个刘伯安就是幽州牧刘虞,也是最近他听到的登基称帝传闻中的主角,“可是刘虞?他最近不是在邺城筹备称帝的典礼吗?”
“是这样,但刘伯安之前并非如此。”赵云摇首,面露可惜,“公孙将军和刘伯安接触更多,这些日子公孙将军总是愁眉不展,云幸而在将军面前有些许存在感,得将军解惑。公孙将军言刘虞刘伯安此人忠君仁义,他虽不喜那仁义过头反倒显得软弱的处事方法,但刘伯安绝不可能在陛下还在的时候公然登基。”
“公孙将军怀疑有问题,几次试探的结果都没问题,将军便常常感慨自己竟然会走眼看错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