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分卷阅读7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72(1 / 1)

宴谁都不肯和董卓手下的军队交锋。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董卓没死,各个驻地的盟军粮草耗尽后也会做鸟兽散。 狗屁的讨董,分明是居心叵测只想扬名不想干活儿。 荀彧和荀悦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忧心。 原想着冀州远离中原战场能躲过战火,现在看来还是不行。 关东联盟是一盘散沙,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思量。 董卓没有伏诛的时候兖州刺史刘岱就和韩馥麾下治中写信说:董卓不足为惧,讨董结束后要挥师讨伐韩馥。 先不说他们那儿来的“董卓不足为惧”的自信,只那封信就能说明联军内部不稳。 w?a?n?g?阯?f?a?b?u?页?????ū???e?n?2?〇?????????????? 事实也是这样,董卓刚死,驻军酸枣的刘岱就杀了东郡太守桥瑁,驻军鲁阳的几路大军也互有攻伐。 渤海太守袁绍和河内太守王匡虽然没有打起来,但是袁绍回到冀州后就明着要和韩馥夺权,双方打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也不知道刘子惠到底怎么想的,刘公山给他写信他藏着就是,还傻不愣登的把信交给韩文节,这不是上赶着找不痛快吗?”荀衍心里不痛快,想起来犯蠢的前顶头上司忍不住骂骂咧咧,“韩文节什么性子他又不是不知道,要是袁本初的话说不定还能夸他几句忠义,把讨伐韩文节的信件递到韩文节手上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韩馥本就胆小,看到信上说要讨伐他吓的面如土色,解决不了信件就解决送来信件的人,当场就不分青红皂白要处死那家伙。 要不是他和别驾耿武等人都在现场拼死相保,那家伙早就在黄泉路上和他们老刘家的列祖列宗见面问好了。 刘子惠被罚作劳役,治中从事一职便空了下来。治中乃众从事之长,位仅次于别驾,那么重要的职位不能空着,于是韩文节就看上了他水灵灵的弟弟文若。 不是,他有病吧! 荀衍气的磨牙,他知道他弟很有才,也承认整个冀州所有人加起来都比不过他弟一根手指头,但是今时不同往日,贸然将人抬到治中的位子无异于火上浇油。 他们荀氏是刚添了两位县侯,还都是诛董的大功臣,但是这并不是上来就提拔他们家兄弟的理由。 袁本初本就因为袁氏在京族人被董卓屠戮一空荀氏却大出风头而闹心,这些天甚至连向来看重的友若都不爱见了。 现在再让文若当冀州治中,他是生怕袁绍不炸? 荀衍想起来韩馥这些天的动作就生气,在外面要保持礼节不能随便开口,回家在兄弟们面前终于能轻松点儿,一骂起来就收不住。 荀悦捏捏眉心,叹道,“休若真是越发不拘小节。” 荀衍置若罔闻,骂爽了之后才长出一口气,“韩文节不是袁本初的对手,我们什么时候离开?” 叔祖已被任命为并州牧,阿牞侄儿也以宁朔将军之职随行。 虽然不知道陛下从哪儿扒拉出这么个将军名号,但是这个称号比之前那个强弩将军好听多了。 荀彧也想尽早离开,但是时机未到还不能走,“并州境内贼匪横行,近来白波贼和黑山贼都有大动作,公达说让我们等他的消息。” 冀州之主是韩馥还是袁绍对他们而言都没有荀氏自家长辈靠得住,就算并州和冀州一个贫瘠混乱一个富有甲兵,他们的第一选择也还是自家长辈所在的地方。 荀衍又倒了杯水,“我不明白,韩文节是有朝廷诏敕任命的州牧,他有什么好怕的?” 虽然他没有袁绍四世三公的家世,虽然他比不过袁绍临危不乱智勇过人,虽然他不如袁绍名扬天下能为天下豪杰所归附,但是只他是州牧这一点就比袁绍强。 渤海一郡实同一州怎么了?这不还不是州吗! 身为州牧却被治下太守逼的胆丧魂惊,要不要窝囊成这样? 第36章 赵爹破大防 * 乱世最重要的是什么?人。 在这人口就是生产力的时代, 打仗要人,种地要人,干什么都缺不得人。 剿匪不能把贼匪全杀掉, 在并州人口是稀有资源,那么多良田荒在那里实在浪费,全都劳改开荒去。 荀晔最开始的想法是他自己带人和山里的贼匪干仗, 年轻人就要多历练, 山贼这种难度的任务正好适合他这种经验不多的小将练手。 吕奉先张文远从小就在战场上摸爬滚打, 所以年纪轻轻就作战经验丰富。 尤其是张文远, 二十一岁的年纪能有十五年的工龄, 他们家阿飘爹听了都摇头。 计划的很好, 他带兵去剿匪,吕奉先和张文远都留下防备山贼狗急跳墙。 结果俩人都不讲武德,听了他的计划二话不说把开路和押队的活儿都交给麾下校尉,挑好山头后一个比一个冲的快, 愣是把他这个提议剿匪的大功臣给留后面了。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深呼吸,冷静。 荀小将军看俩人风风火火扫荡山头也不好和他们抢, 大棒已经提前出发, 他这根胡萝卜也得跟上,他在打完之后做劳改前的思想教育总可以吧。 都老老实实听着,谁都不许犯困! 小荀政委:严肃.jpg 赵匡胤看的乐的不行,等荀晔闲下来也不忘指点几句。 傻崽看上去很擅长以理服人,怎么镇压流匪山贼就不说了, 以他们家崽的本事, 他只能说点失败的经验来防止重蹈覆辙。 并州羌胡林立, 他们大宋的西北也不太平,党项占据的地方和这时的并州凉州多有重合。 唐时万邦来朝威服四夷, 可经过五代纷乱,西北地区不管是番人还是汉人都失去对中原政权的敬畏,想收复失地光靠打是不行的。 他弟在位时在西北能克敌制胜,但是就算打了胜仗也没能收复失地,最后还是不得不退守中原。 不过他们家后辈干的却不错,以西北番邦笃信佛教为切入点再加上武力征服最终完成了拓边两千里的壮举。 羌胡无利不起早,但也不是完全不讲忠义,只看去招抚的人有没有那个本事让他们心服口服。 荀晔对此非常赞同,“游牧民族隔段时间就会有能统一整个草原的枭雄,咱把目标放小点,统一草原有点难,先把并州的游牧民族统一了。” 枭雄能做到就说明其他人掌握技巧也有可能做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他们新时代种花人从小学到大的知识点,嘴皮子方面绝对不会拖后腿。 以宗教获得认同,以经济拉进距离,以文化进行熏陶,再搭配随时可以进行的武力威慑,不知不觉完成潜移默化,那样才能真正的巩固统治。 是胡化的汉人还是汉化的胡人不重要,只要打心底里认同他们的文化就行。 那句话怎么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