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分卷阅读11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10(1 / 1)

们就都能接受。 招募流民开荒垦地恢复生产可以当成应急之策,但是一旦天下太平,再让他们接受那么苛刻的压榨显然不太可能。 曹魏用来屯田的都是无主的荒地,耕牛、农具和劳力都是镇压各地叛乱时掳获,如此一来弊端也很明显,荒地开垦完就进行不下去,局势稳定下来民心就稳定不下来。 明朝洪武年间的屯田比之有所改进,但是本质依旧没什么区别。 大概明君之间都会惺惺相惜,阿飘爹们对老朱的评价都很高。 明朝军队依靠卫所屯田恢复了北方的生产,还借屯田之利将势力深入到辽东河西以及云贵一带。 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各地情况不同,又有二八、四六、一九、中半等不同比例,不仅能靠屯田解决军需,有时候发完饷银后甚至还有盈余。 老朱对他的军屯政策非常自豪,还说过“吾京师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豪言。 不过明朝的军屯同样没能持续多久,战事一结束问题立刻就冒了出来。 和曹魏时一样,局势能稳定民心就没法稳定。 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军事化屯田只能在大乱之世应急,正常年景还得按照传统的耕种模式来。 巧了,他们现在没法传统,就得用军事化管理来应急。 天下越来越乱,还没到能安生过日子的时候,这几年先用屯田来恢复生产安置流民,等过几年情况稳定下来再及时放归百姓就能避开屯田的弊端。 他们带来的粮食很多,但也不能坐吃山空。并州地广人稀,不说能做到“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至少得能养住驻守当地的兵。 看今年春耕的情况,他觉得他的安排还挺好的。 抓来的贼匪和招募的流民都很给面子没有搞事儿,只要收成能达到预期,接下来并州其他几郡也都能按照太原、上党两郡的模板来。 大部分人身体里都流着争强好胜的血,奖励制度比惩罚制度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荀晔抱着胳膊思考目前遇到的小问题,时不时和旁边的张辽说几句话,聪明人商量广纳豫州士人以及明哲保身,他们和不聪明的人商量怎么种地。 没有他们努力种地,将士们哪儿来的吃和穿? 不一会儿,聪明人那边商量出结果,荀爽再次将侄孙点出来,“明光,你准备一下,明日带人回颍川迎豫州同乡至并州。” 荀晔愣了一下,“只去颍川?” 荀爽点点头,“到颍川后直接去找奉孝,之后的事情听他安排。” 荀晔:…… 也就是说,在袁绍袁术还没彻底撕破脸的时候,您老人家已经着手安排挖人了,是吗? 再问一遍,家里人集体升级智商的时候是不是把他漏了? QAQ~ 这些天包袱款款来晋阳的老人家源源不断,他以为叔祖的人脉多是这个年纪的老者,现在想想,文若叔和叔祖凑到一起后他们家的人脉根本没有年龄限制。 难怪奉孝叔拖延到现在都没动静,原来是接了秘密任务不和他说。 荀小将军心里委屈,面上丝毫没有表现出来。 身为家里武力值最高的崽,接人的任务非他莫属。 如果智商地板不也是他就更好了。 武力天花板智商地板,这描述听上去真的很吕布啊。 会议结束,所有人该回官署回官署该回军营回军营。 荀悦示意荀晔留下,等人走的差不多了才看向主位问道,“叔父命明光回颍川,可是想让他将沿途流民都招揽来并州?”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以他们家傻小子的性子,路上遇到流民肯定不会袖手旁观。 荀晔很有自知之明,不好意思的说道,“阿父不用担心,太原和上党还有很多荒田,来多少都能安排。” 接纳流民最难熬的是只出不进的第一年,正好再过俩月就是秋收,别说只是接纳路上的流民,就是太行山里的贼匪全部下山说要种地他们都养得起。 不知道今年冬天会不会冷的过分,但是不管冷不冷都得防备胡人南下,到时候正好让他们去打胡人。 也就这几年能靠荒地来稳定流民,等人口饱和养不起那么多人就得琢磨扩大地盘了。 没办法,就算现在能出海寻找玉米土豆红薯花生,找到的东西和后世改良过的高产品种也不一样。 荀悦无奈的看他一眼,“阿父的意思是,主动招揽流民会得罪地方主官。” 治下百姓流离失所不是好事儿,地方官员也要脸,别处流民流落到他们治下他们或许紧闭城门不会管,但是肯定会唾骂别处官员无能。 流民主动逃到并州被他们接纳是一回事儿,他们到豫州带走豫州百姓又是一回事儿。 这次和之前搬家不太一样,当时带走的只是附近几个村落,地方官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 招揽流民动辄上万,地方主官或许会窃喜治下流民全部去祸害其他地方,但是也有可能倒打一耙骂他们胡作非为。 荀晔皱着眉头听他爹说完,“他们自己治理不好地方还不让百姓去能活命的地方?这是什么道理?” 遇到流民的时候说流民是不稳定因素连城门都不开,有地方能接纳流民了又说那都是郡县丁口,好话坏话都让他们说了是吧? 荀悦叹气,“所以走的时候多带些兵马。” 反正已经要得罪人,不在乎更嚣张些。 荀晔:…… 爹,您好像崩人设了。 “你父亲说的没错,走时多带些兵马,省得路上遇到不长眼的看你年轻就欺负。”荀爽拿出几片竹简,“这几位需要你去单独拜访,即便他们不来,该有的礼数不能少。” 荀晔接过竹简,拍拍胸脯道,“叔祖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刚还说着世家大族爱抱团这就被安排去抱团沟通感情了,行吧,他争取把能忽悠的都忽悠过来。 得先有能用的人才能担心底下人拉帮结派,要是手底下没人那还拉哪门子的帮结哪门子的派? 荀悦让他把手头的事情安排好就尽快启程,等人走了才没忍住摇头叹气。 傻小子从颍川到京城再到并州也算经历过不少险境,过程中受的苦是半点都不往心里去,结束后就知道傻乐,这记吃不记打的性子到底随谁? “明光心思简单却敏锐,他没你想象的那么好骗。”荀爽温声道,“你和友若文若都是心思太重,事事都要追求万无一失。可世上没有那么多完美无缺的事情,明光这样就很好。” 大概是族中的教育出了问题,这些小辈一个个的比他们这些长辈还要端着。 读书是让他们明理明智择善而从,不是说事事都得按照书里的标准来。网?阯?F?a?布?y?e?ⅰ??????ω?ε?n???????????﹒???o?? 天下罔顾礼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