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分卷阅读12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22(1 / 1)

能越过幽州成为最稳定的边地。 自古以来北方出现雄主对中原来说都是灾难,匈奴的单于冒顿险些将高祖困死在白登山,鲜卑的大人檀石槐扰的缘边九郡及辽东属国都不得安宁。 如果不是他们来的快去的也快,中原会被糟蹋成什么样儿简直不敢想。 雄主不光能出现在外族部落,只要能降服羌胡,汉人对中原的威胁比胡人更大。 如果没有荀氏全族在并州收复失地,即便在颍川的是荀彧而不是荀晔是他也不会选择留下。 但是现在天下人都知道并州兵强马壮,想动荀氏子就得考虑能不能扛得住来自荀氏长辈的报复,既然如此为何不留? 朝廷管不住讨董联盟自相残杀,管不住袁绍逼走韩馥自任州牧,管不住袁氏兄弟掀起战乱,还能苛责他们为保境安民才不得不冒险留在颍川的荀小将军? 真要是那样的话,如此是非不分的朝廷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哦,朝廷本来就是非不分啊?那没事了。 戏焕的眉头皱的更紧,“奉孝!” “知道了知道了,大逆不道之言不能付之于口,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郭嘉撇撇嘴,嘴上说着知道了脸上却没有半分遮掩的意思,“真的,文若哪儿都好,就是太过端方,不如小家伙敢想敢做。” 如果是文若在,他们拿下颍川后应该还是会去并州,毕竟他们那好友天天想的都是唯有精兵强将在手才能重振汉室江山。 换成傻大胆的荀小将军就不一样了,他敢凭颍川图谋豫州乃至全天下。 第56章 这厢有礼了 * 暮色四合, 书房里烛火通明。 荀晔回来后立刻开始写信,梳理清楚城中情况才能做短期计划长期计划,要是什么都不清楚就拍拍脑门决定留在颍川, 家里可能直接派人过来把他提溜回去。 这不是一封简单的援兵申请书,而是他艰苦创业的第一步。 不然他为什么花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来听城里属官讲解情况?中午知道周昂打过来的时候就直接写信求援了好吧。 “义父,您看看这申请书够不够情真意切。”荀晔思路通顺笔翰如流, 唰唰唰写满了整张绢帛, 然后摊开让他们家二凤爹审核, “颍川现状、颍阴现状、如何凭借颍阴拿下颍川、如何应对朝廷、如何在朝廷的默许下以颍川为根据地拿下豫州, 义父您看还缺什么?” 李二陛下一目十行扫完, 对上傻小子满怀期待的眼睛, 欲言又止止言又欲,“你管这叫情真意切?” 分明全是计划没有丁点儿感情。 这年头写字用的绢帛宽度大约一尺,长度根据需要随意裁剪,傻小子写了足足四尺。 计划一失败还有计划二, 计划二不成还有计划三,虽然想法有些稚嫩, 但是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已经称得上周全。 如果送上这么份计划书的是得力下属, 荀爽应该会很高兴。 可是送上计划书的是年方十七的侄孙,那大概会是欣慰中掺杂着忧心。 ——臭小子毛都没长齐还想学人家抢地盘?万一被群殴了怎么办? 别说,以现在的情况他们家傻小子被群殴的可能还真不小。 虽然打了小的来老的很让人头疼,但是陶谦都能为了钱财杀曹操全家,保不准就冒出来几个鼠目寸光的家伙只看眼前利益不管将来死活。 李二陛下摇头叹气, 让他再扯卷绢帛继续写, 这次按照家书的格式, 别动不动就计划一二三,“你父亲还在并州, 平时怎么和你父亲怎么腻歪后面就怎么写,那才是真正的情真意切。” “这是给叔祖的信件,写成那样多不好意思。”荀晔也知道他给他爹写信有多黏糊,想到那么黏糊的信要和正经信件一起放到他们家叔祖面前总感觉怪怪的,“不太行,得收敛点儿,真写成那样叔祖更不放心让我留在颍川。” 私家信件不能外传,叔祖也不行。W?a?n?g?阯?f?a?B?u?y?e?í???μ?????n?Ⅱ???2?5????????? 他今年十七,那些信件要是传出去让别人看到只会觉得他今年才七岁。 他是英勇无畏的大将军,再过几年就能成长为和二凤爹一般无二的超级无敌六边形战士,决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义父稍等,他知道申请书上少了哪部分内容,抒情部分马上补全。 既能让叔祖明白他选择留在颍川不是仓促做决定,又能让叔祖感受到孩子长大后单飞的合理性,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暗示叔祖去安抚他爹让他爹不要担心。 三分之二的笔墨用在暗示上,剩下三分之一则是明晃晃的把他们家叔祖捧上天,力图让当家做主的大家长赞同他留守老家大展宏图的计划。 声情并茂言之有理,也就比他亲自跑回晋阳面对面讲道理逊色一点点。 搞定。 李二陛下搓搓下巴,“只要三千精兵?会不会有点少?” 他能用三千轻骑打穿并州羌胡,但是也仅仅是打穿,豫州和可以简单粗暴碾压过去的并州还不一样,这边地势平坦一马平川连个天险都没有,后续防守阶段三千兵马肯定不够用。 “叔祖是并州牧不是豫州牧,并州的战事还没有结束,不能分太多兵力到这边来。”荀晔将绢帛摊开晾干,然后卷起来封在竹筒里让人连夜送去晋阳,安排完后才回来继续说,“再说了,要太多也养不起。” 唉,早知道要回颍川当初就不该把董卓的遗产都弄去并州。 好在现在不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实在不行还能写信找长辈要。 真要开局一个碗就让他打江山,江山能不能打下来不确定,反正沿街要饭的经验肯定能攒的足足的。 算了,不能一直想已经错过的东西,错过的错过,最重要的是把握住眼前。 荀小将军找出下午听官员汇报情况时简单列出来的物资单子,招呼他们家二凤爹一起研究,“城中存粮不多,供养城中兵丁足够,再加上并州派来的援兵就只能支撑到过年。” 李二陛下落到旁边坐下,“算上今秋的税收。” 如今已是七月,再过俩月就是秋收,今年颍川没有灾荒也没经受太多战乱,就是背井离乡的本地人有点多,总的来说收成不会差。 这里是人口过百万的大郡,迁出的部分再多也不至于让留守人口少成并州那样。 只要有人,恢复生产只是时间问题。 并州那么乱他们都能让百姓安心种田,豫州的条件比并州好的多,只要有足够强大的兵力震慑宵小其他都不是大问题。 荀晔抬头,“爹,现在的问题就是没兵也没钱。” 养兵烧钱,大老远的从并州运粮回来也不现实。 从来都是中原出粮草支援边地作战,什么时候见过边地出粮草支援中原打仗? 抄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