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分卷阅读13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31(1 / 1)

位喝的到底是什么茶,怎么瞧着都跟喝醉了似的? 不懂,但不掺和。 荀晔也不懂他们从白天说到晚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话能说,行吧,他带同样没话说的曹昂出去聊。 张济在除董卓的时候和郭汜李傕等人一起伏诛,后来清点兵丁的时候也没发现张绣在哪儿,不知道是逃走还是丧命于乱军之中,反正不在大军之中。 更重要的是,贾诩这会儿在并州。 蝴蝶翅膀扇没了那么多事情,这小倒霉蛋应该不会英年早逝了吧? 曹老板,看你造的什么孽。 指指点点.jpg 曹昂听过这位前些日子大出风头的苑陵侯,他以为所谓的荀氏小辈是和荀公慈明的小辈,在荀公面前就是四五十岁也是小辈,万万没想到这位苑陵侯竟然和他一般大。 同样的年纪,人家能深入险境以功封侯,他却只能跟在他父亲身边跑前跑后,要是局势不稳甚至连跟都不许跟只能留在家里照看家眷,别说封侯了连个正经官职都没有。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荀小将军还不知道他已经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出门后就拉着大概率已经躲过死劫的小曹话家常。 小曹看上去有点拘束,主要是他说。 第一次见面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家长里短的话他家只有他一个崽,曹家现在多少个崽了?曹萁萁和曹豆豆出生了吗? 这么问好像有点奇怪,换个问法。 荀小将军好似那上门给人张罗婚事的红娘,热情的让人招架不来,“子脩家中兄弟姐妹几人?家里人都跟着曹府君各地辗转吗?” “家眷也不曾去过太多地方。”曹昂实诚的回道,“早先家里人都随祖父在谯县老家,后来祖父到徐州避难,然后我们才和父亲团聚。” 他父亲妻妾比较多,家中兄弟姐妹也比较多,不过弟妹年幼,现在能鞍前马后跟随父亲的只有他一个。 荀晔也记不清曹丕曹植排行第几,既然记不清那就不纠结了。 感觉里头的大人还有的说,他们在旁边也插不上话,不如去校场较量一番。 先说好,他没想欺负人,只是想看看正常的优秀同龄人优秀到什么程度。 俩小的勾肩搭背离开,屋里的孙坚和曹操也慢慢收了神通。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再骂三天三夜也骂不够,还是不浪费时间做无用功了。 旁边还有两位要接手阳城官署内政的谋臣,他去看两个少年郎较量,不打扰文台贤弟办正事儿。 孙坚看看荀小将军带来的那两位一看就很靠谱的文士,二话不说直接召集官署中还活着的官吏过来。 接下来的事情两位自己处理,他也去校场看两个少年郎较量,不留在这儿碍事。 郭嘉:……网?阯?f?a?布?Y?e?i????????€?n?Ⅱ?????????.?????? 戏焕:…… 这么放心的吗? 他们俩来的路上还在商量万一乌程侯夺回阳城后翻脸不认人要怎么办,想过直接开战想过面和心不和,就是没想过乌程侯上来就把阳城的内政也交给他们。 这合适吗? 乌程侯本人觉得非常合适。 他对内政不能说一窍不通,但是也擅长不到哪儿去,要不是因为出身寒门没有靠谱的谋士文臣肯投奔他也不会硬着头皮亲自处理政务,现在好不容易有送上门的靠谱文士不用白不用。 信不过他自己还能信不过颍川荀氏? 这可不是他请过来的,这是苑陵侯那小祖宗带过来的,绝对不存在面上恭恭敬敬转身就把他卖了的可能。 “昨天杀的人有点多,那些家伙的家产应该不少,有劳两位先生费心清点。”孙坚煞有其事的拱拱手,然后转身走的干脆,“孟德兄,咱们走。” 他想着带兵征战不安全才把家眷留在老家,昨儿和孟德兄聊了那么久,又觉得将家眷接到身边也不错。 老家那边有部曲护卫,但是部曲再多也扛不住大军压境,要是南边也开始有人拥兵自重,他们的家眷留在老家就是活靶子。 孟德兄家的儿郎已经能随父征战,他们家臭小子也有十五六岁,是时候带到身边好好教导了。 曹操本来以为屋里那两位是孙坚的亲信,但是听刚才那意思又好像不太对。 让苑陵侯带来的谋臣主持阳城内政,中间是不是少了点儿流程?不应该是身为刺史的文台贤弟先将人征辟到官署然后再委以重任吗?现在这么不分彼此将来怎么办? “观那两位的言谈都非庸才,文台贤弟可曾将人征辟到麾下?”曹操委婉的提醒道。 既然没准备弃袁术转投荀氏,平时行事就得注意点儿。 苑陵侯年纪小考虑的不周全,他们这个岁数干什么都可能被人过度曲解,事情传到南阳袁术那儿不好解释。 孙坚啧了一声,“那是苑陵侯手底下的人才,我倒是想征辟,人家也得愿意来啊。” 袁公路又不是不知道治理地方有多难,他又不像那家伙一样打出汝南袁氏的旗号就能有源源不断的士人主动投奔,难得现在有苑陵侯在可以顺手用人家的人才,他还发愁过些天苑陵侯走了要怎么办,袁公路有意见就让他有意见去。 苑陵侯回颍川是为了接家乡士人,不是为了掺和他们袁氏兄弟的混战。 现在是因为周昂忽然兵临城下才耽搁了正事儿,没有立刻就走是怕再出乱子要等并州的援兵,等援兵到了他们就都走了。 荀氏没回来的时候他没法让豫州士人为他效力,如今荀氏要把靠谱的能用的能扛事儿的士人都带走,剩下这些歪瓜裂枣真的能治理好豫州吗? 事实已经证明他自己的眼光靠不住,经验也告诉他世家大族挑人很有一手,最好的法子就是直接从荀氏手中抢人。 先不说抢了之后能不能让那些人为他效命,就算那些人愿意,这些天苑陵侯帮了他那么大的忙他总不能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 不行,他孙文台干不出那么不要脸的事情。 曹操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既然苑陵侯过些天还要离开,那就没事了。” 也是,荀氏全族都在并州,总不能贸然让小辈在颍川老家发展。 不是谁家都能培养出苑陵侯这样小小年纪便功成名就赞誉满身的小辈,到时候万一出点事情连救都来不及救,荀氏不会冒这么大的险。 孙坚遗憾的不要不要的,要是能把人留下来就好了。 留下一个苑陵侯等于留下他身边所有擅长文治的士人,到时候恢复农耕吸引商贾干什么都行,不出半年就能让他自给自足。 只要没有天灾,豫州这么好的地方就是养三十万大军都没问题,何况他手底下只有三万的兵。 可惜了,人家雏鸟要飞回长辈身边,他降服不了豫州世家只能继续靠替袁术卖命来换粮草养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