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分卷阅读16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63(1 / 1)

合适不过。 叔父总揽一州军政无暇顾及这些小事,其他兄弟要么坐镇郡县要么带兵驻守要冲,留在晋阳的几位也整日忙于政事,只有他和蔡中郎一同主管学政不甚忙碌。 他有空闲也有能耐舌战群儒,这活儿不交给他还能交给谁? 对此,同在晋阳的荀谌表示,他们家兄长就是在公报私仇。 如果没有周昂带兵攻打颍川之事,明光接到家乡士人后就会回到晋阳。 或者说,但凡周昂晚三天再过去,也不会有后面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事情已经发生,假设出多少种情况都没用。 袁绍联络颍川世家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事情,狡兔三窟,他们荀氏在声望上确实比不过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袁氏,家乡士人私下里多准备几条后路也正常。 就算周昂本来没打算那时候带兵进入颍川,颍川的世家大族也得催着他过去。 很明显,导致他们家明光留在颍川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些颍川世家。 兄长心中有气又舍不得朝儿子发火,颍川世家又这时候被打发到并州,兄长不拿他们撒气才怪。 他们家兄长如今温文尔雅沉静少言,但也只是如今,能生出明光那种理不直气也壮叭叭个没完的儿子,当父亲的肯定也差不哪儿去。 为了让兄长消气,只能委屈那些决定两边讨好却计划失败的老乡多忍忍。 荀谌裹紧外袍,抱着从他们家兄长处顺过来的兽皮暖水袋离开官署。 最近忙的晕头转向,今儿去兄长家中蹭饭。 雁门、西河几个新收回来的郡在重置官署的时候就开始丁口普查和丈量田亩,核查人口还是田亩都是得罪人的事情,局势越稳定阻力越大,最适合政权交接的时候做。 要钱还是要命,地方豪强知道怎么选。 杀鸡儆猴在什么时候都很好用,精锐大军压境的情况下,羌胡部落不敢作乱城中地头蛇更不敢闹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丁口田亩就核查完毕。 除了雁门郡的户数超过三万,其他几郡多的像西河有五千户,少的像朔方只有不到两千户人家。 雁门的户数多是因为那儿是军事要塞,必须有大量驻军以及足够的百姓来保障补给供应,不是那儿的生活条件比太原还好。 不算还没收回来的五原、云中两郡,其余并州七郡加起来户数刚破十万。 按照一户六人来算,十万户也不过六十万人,加起来连颍川人口的一半都不到。 何况并州大多是一户四人,六七人的只是少数,总人口远不到六十万人。 人口少的可怜。 荀氏初来乍到,不可能让所有官吏都老实听话,本地豪强世代于此经营人脉也不可小觑,真正的丁口肯定不止这些,但是短时间内能被他们调用的只有这些。 怎么说呢,他们到并州后安置在太原上党两郡的流民贼匪都快赶上了正经的在籍人数。 重置官署要从头开始,刚收回来的几个郡县的百姓已经习惯依附地主豪强,上来就收税容易被地头蛇钻空子挑拨百姓情绪,而且并州也不是什么富庶的地方,想靠税收来支撑开销几乎不可能,所以最好的法子就是免去税收让百姓休养生息。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页?不?是?????????e?n?2?〇?Ⅱ?5???c?????则?为????寨?佔?点 法子是好法子,还是那种是个官儿就能想出来的好法子,可惜实施起来得有个前提。 官署必须有足够的存银存粮。 要是没有足够的存银存粮,就是再不愿意搜刮百姓也必须得收税来维持官署的正常运转。 官员要养家,士兵要吃饭,没有人能餐风饮露活下来。 也没人能在冰天雪地里衣不蔽体的活下来。 荀谌刚出官署时还慢条斯理踱着步子,被迎面而来的冷风吹的睁不开眼睛后立刻加快脚步往前冲。 风度不重要,赶紧进屋最重要。 荀悦家中的仆役看到荀谌过来就知道晚饭要多准备,荀谌也不客气直接点菜,点完之后直接钻进书房。 “怎么这时候过来了?”荀悦也是刚从官署回来,书房的炭火还没热乎起来,但是和外面的滴水成冰比还是暖和的很。 “好几天没见着兄长想的慌。”荀谌解开斗篷放在门口,然后拽过蒲席坐到炉子旁边,“明光的屯田之术就是好用,不管是流民还是贼匪,只要有田种有饭吃,想挑拨都挑拨不起来。” 百姓流离失所主要是生活没有保障,他们让治下百姓能安稳耕种,收粮时他们分一半百姓留一半,既能让无处可去的流民贼匪有了安身之所也能养住他们那数量庞大的军队。 叔父到并州的时候正值春耕,明光到晋阳后立刻在太原上党两郡屯田,也是他们运气好,第一年就是大丰收。 只要粮饷能供应上,过冬就不成问题。 有个脑袋瓜聪明的侄子就是好,出主意直接出到了他的心坎儿上。 荀谌简单说了下这些天的情况,然后问道,“兄长在干什么?那些颍川来的家伙老实了吗?” “为兄每十日便抽出两日和他们研习经籍,从早上讲到晚上,然后再让他们诉说心得。就算那些人依旧有小心思,将他们的精力消耗一空他们也没法不老实。”荀悦面色如常,丝毫不觉得这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来自颍川老家的士人不至于让他天天操心,他只操心现在还在颍川的傻儿子,“昨日明光来信,他那里又出了点儿事情。” 荀谌一边烤火一边问,“袁绍又派人过去找茬了?” “不是袁绍,也不是找茬。”荀悦叹气,“是袁术,袁术派人到颍川说要把闺女嫁给明光。” 荀谌嘶了一声,连忙收回被火苗燎到的指尖,“结亲?汝南袁氏乃关东世族门阀之首,袁术更是眼高于顶,他能看得上咱家?” 袁氏没有遭难之前眼光极高,不是和他们差不多的显赫世家别想和他们攀亲戚。 今时不同往日,但是袁绍在袁氏出事后最恨旁人说“家族被董卓屠戮元气大伤”之类的话,自欺欺人的坚持现在的袁氏和以前的袁氏没有区别,甚至还能在他的带领下更上一层楼。 袁绍如此,袁术只会比他更看重家族名望。 他们荀氏才哪儿到哪儿,放到去年这个时候,他们递拜帖求见都能被扫地出门,袁术这是发哪门子的疯? “明光也不愿答应,不过他暂时不准备和袁术闹的太难看,所以特意写信送来要借长辈之口拒绝。”荀悦将手边的信件递过去,“我想着也确实到给他议亲的时候,但是那小子后面来了句‘天下未定何以为家’,他是想效仿冠军侯不成?” “咱家要是能出个冠军侯那样的人物,回头让家里所有孩子都认他作父也没关系。”荀谌被信上的说辞逗笑了,“明光知道轻重,兄长就是太操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