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也被他问的手心发痒。 于是乎,小皇帝因为读书太不专心被杨太傅惩罚背不完手里的这卷书就不能召人进宫,到京城了也不让他见。 小皇帝:!!! 不行!不可以! 然后杨太傅就见识到了天子真正的背书速度。 杨彪:…… 所以平时都是不愿意学故意拖延磨蹭是吗? 小皇帝摇头晃脑背完书,然后再次发问,“太傅太傅,小将军几时能到?” 杨太傅揉揉额头,心平气和的回道,“如果路上不耽搁,陛下用过午膳便能见到他。” “真的?”小皇帝眼睛亮晶晶,看看外面的天色再看看自己的肚子,然后毫不犹豫的吩咐道,“来人,传膳。” 杨彪:??? 第77章 书本曲辕犁 * 天子一日四食, 清晨平旦食、日中昼食、午后晡食、日落暮食。 午膳就是正午的昼食,一般都在午时左右,这会儿才刚到巳时, 巳时刚到就传午膳是不是哪儿不对劲? 小皇帝满脑子都是吃过饭就能见到将近一年没见的荀小将军,吩咐完扭头对上他们家太傅那一言难尽的表情又讪讪将人喊回来,“太傅, 朕刚才是在开玩笑。时间还早, 朕觉得还能再背一卷书。” 背书好背书好, 只要他背的书足够多, 太傅就能忘掉他刚才的傻乎乎。 杨彪:…… 大汉江山风雨飘摇, 天子深居简出大权旁落只能和恼人的书简斗智斗勇。 杨太傅眼睁睁看着山河日下却无计可施, 如今只希望天子能平安长大,对大汉浴火重生也不报什么希望了。 地方拥兵自重,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如果能有个能力挽狂澜的皇帝或者能臣也还好, 现在这情况…… 算了,越想越揪心。 小皇帝长这么大就没见过大汉辉煌的模样, 即便知道太傅天天愁的是什么也没法感同身受, 他每天最愁的是太傅检查功课能不能放松一点,如果能不检查就更好了。 可惜不检查是不可能的,就算天上下刀子也挡不住太傅进宫的脚步。 朝中官员每旬还有休沐,他们家太傅连休沐都不要,日日进宫风雨无阻, 要不是身为太傅不好住在宫里他甚至能在皇宫住下。 太傅都如此风雨无阻, 他身为天子也不能太堕落。 背书就背书, 他那么聪明肯定不会败在竹简上。 马上就要过年,太傅大过年的都没告假回家和家人团聚都是为了他, 他得端正态度让太傅高兴高兴。 所以荀小将军这时候来京城是为了什么?单纯让他高兴高兴? …… 荀晔不知道宫里的小皇帝多期待他的到来,大冬天的赶路时拖延那是自讨苦吃,一行人出城之后加快速度,不到午时便抵达洛阳城。 吕布带着孙策去驿馆安顿,荀晔则带着卖相最好的新书和曲辕犁进宫。 董卓死后王允主政,王司徒要面子,就算要排除异己也会找足理由再行动,京城其实很安全。 或者说,在吕大将军入住驿馆后城里最危险的就是他。 即便吕布留在驿馆不出面,荀晔出门也能当螃蟹。 就这样,荀小将军带着他的成果进了皇宫。 进宫要提前打申请,他已经提前派人和天子汇报行程。 杨太傅回京后几乎每天白天都在宫里,正好把登门拜访那一步也省了。 他这次进京不打算拜访谁,倒不是怕麻烦,而是怕王允看他不顺眼恨屋及乌找别人麻烦。 没办法,谁让他是优秀到让庸才嫉恨的崽呢。 …… 腊月天寒地冻,宫室中炉火融融,吃过饭正是昏昏欲睡的时候,小皇帝却半点也闲不下来。 表功的奏疏已经送到京城,尚书台的众臣看过皇帝本人也看过。 这些年地方官员讨要赏赐的话只要派人送奏疏进京就行,朝廷收到奏疏就会论功行赏,接受封赏的官员甚至不用回京。 听上去很憋屈,但是主政的官员为了息事宁人也没拒绝过。 荀小将军上了奏表还亲自回京,定是心里有他。 “太傅,您累了吗?” “太傅,您困了吗?” “太傅,小将军快到了吗?” 小陛下的燕国地图太短,听的杨太傅很想再拿卷书简让他去背。 万幸荀小将军路上没耽搁进京后也没耽搁,殿外的小黄门进来通报说“颍川太守荀晔求见”时,杨太傅肉眼可见的松了口气。 人没来时小皇帝叽叽喳喳一刻也停不下来,人到了之后小皇帝赶紧回去坐好,务必让荀小将军见到一个有精神的天子。 杨彪:…… 得亏天子必须坐镇京师,不然他觉得他们陛下不跟着荀慈明去并州也得跟荀明光去颍川。 荀晔跟着小黄门进来,还没来得及行礼就被热情洋溢的小陛下扶了起来。 小皇帝稳重不了一点,没见到人的时候能强迫自己坐下,见到人后脑子还没反应过来人已经站起来了,“小将军可算到了,朕等你好久了。” 杨彪扶额叹息。 他能怎么办?他也管不住啊。 荀晔有点受宠若惊,他还没开始贿赂,小皇帝为什么这么热情?看在叔祖的面子上爱屋及乌? 不是没有可能。 荀小将军补上礼数,拿不准小皇帝的态度也不敢太自来熟,直接开门见山呈上他的礼物——两套精装版五经。 皇帝一份太傅一份,再多了没有。 要是太傅不在场他还能和小皇帝对着热情,现在见多识广的杨太傅就在旁边站着还是别了,不然荀氏的教育水平肯定要被质疑。 他自己挨骂没关系,不能牵扯到家族。 荀晔送上礼物,然后一本正经的给小皇帝和杨太傅讲纸质书的来源。 当然,还是神人入梦的说法。 太傅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理由确实能用。 不光纸质书能用,门口的曲辕犁也能用,以后还有什么新鲜玩意儿冒出来都能用。 小皇帝睁大眼睛,“太傅您看,朕今日背了两卷书简,在这书上两页就写完了。” 要是哪天他调皮捣蛋惹太傅不高兴,该不会要罚他背一整本书吧? 天呐,他只是有一点点小聪明,还没到过目不忘的程度啊。 杨彪无暇和天子说话,小心翼翼的翻看送到面前的几本书,仿佛已经看到书简被取代的将来。 书简笨重绢帛昂贵,当初蔡侯纸面世便是解决简重帛贵的问题,不过最后也没能解决。 荀家这小子说这书是梦中得神人传授所得,怎么来的不重要,他就想知道造价几何? 如果成本和蔡侯纸差不多,那大汉将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荀晔就知道见多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