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分卷阅读33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38(1 / 1)

受伤殒命,要是有刺客混到战场上行凶,在得罪了全青州乃至全天下的世家后连幕后真凶是谁都不好找。 他在京城胆战心惊,实在没忍住写信让傻儿子多注意身边当心神出鬼没的刺客,那小子竟然还写信回来说什么“刺客?有刺客?出现过刺客?没见着啊。可能是打仗的时候顺手解决了吧。” 都什么时候了还这么不正经,真是气死他了。 荀愔也有点担心,他知道科考和均田都是有利于天下的好政策,相信正常人都也都能看出来。 有利于天下,未必有利于世家。 小侄子在青州大刀阔斧的变革成效斐然,但变革就意味着不稳定,动作越大不稳定因素就越多。 别说他弟担心,他这个大伯看的也是胆战心惊。 “仲豫,我得再离开一趟。” 荀悦侧身看过去,“离开?” 荀愔点头,“离开京城,去外面找个能让你我不再胆战心惊的帮手。” 他承认他一直觉得左慈在装神弄鬼,但是现在他非常需要用神神鬼鬼的来自欺欺人。 毕竟岁数已经上来了,没法和年轻人比心态。 …… 时间一天天过去,在荀晔临淄下邳两头跑终于将两个州都安顿完毕之后,青州的百姓也都意识到了干旱的来临。 天气已经开始转凉,但雨水和夏天时一样稀少,甚至连“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雨”都不见踪影儿。 怕什么来什么,这次不光青州灾情严重,徐州北部、冀州东部的大部分郡县也不见雨水,万幸豫州和关中一带旱情不显,不然整个北方都旱起来估计最先乱的就是京城。 稻麦对水的需求大,没有足够的水分会空壳甚至绝收,五谷中能耐得住旱的是黍和稷,虽然也都扛不住大旱,但是干旱地区种黍稷好歹不会像种稻麦那样绝收。 在荀小将军的亲自主持下,夏收后尚未来得及耕种的地方都种上了黍稷,然后就是紧张的修复水渠引水灌溉。 今年旱不代表明年也旱,河流不会一直干,趁现在没水赶紧施工,也算是为以后减少工作量。 为了能尽快规划好水渠的路线,荀小将军甚至把他们家阿飘爹当成传话筒,硬生生让不该出现其他几位阿飘给他把大汉青州到后世青州的地形演变图偷渡了过来。 系统爹没吭声就说明可以这么干,反正祂老人家没吭声,大不了就是“统爹不问他不说,统爹发问他惊讶”糊弄过去。 怎么会?对不起。马上改。下次一定不会了。 应付文学,全天下都值得拥有。 好在老天并没有彻底抛弃他这个亲儿子,修建水库来调节水旱的计划完全可行。 战国时期李冰都能修建都江堰,他们现在又往前发展了四百多年,就算没法修建都江堰那种惠及千秋的大型水利工程,至少也能让青州少点水患旱灾。 阿飘爹把两汉时期各地出现的大型水利工程列了个单子,水库都是一个思路,利用原有的山涧溪流汇聚蓄水来形成占地多达几十顷甚至百顷的陂池,然后再通过堰闸调控灌溉。 思路已经理清,水库的选址范围也能根据后世的地图捡现成的,之后的勘察地形确定地址都交给专业的治水官员,他只负责在地址选好后派兵施工。 农事有贾诩盯着,各地的水库都交给周瑜监管,而他自己,则是要去处理那些搞事失败畏罪潜逃的大肥羊。 …… 秋风萧瑟,年久失修的官道坑坑洼洼,马车慢行尚且颠簸,速度快起来更是坐都坐不住,但是几辆马车都没减慢速度,就算颠到坐不住也一直闷着头往前冲。 按理说赶路的话骑马最快,可马车上装着家族百年来积攒下来的财富他们实在舍不得。 界碑立在官道旁,碑上的字迹和官道一样沧桑难辨,只有走进细看才能看出来快被磨平的石碑上写的是什么字。 虽然离开青州地界儿也不意味着安全,但是马车里的男主人远远看到界碑还是松了口气儿。 能离开青州就是胜利,先离开青州,徐州的追捕不会像青州一样严密,只要能穿过徐州到扬州地界儿他们就彻底安全了。 然而就在男主人以为可以缓口气儿的时候,身旁忽然传来几声惊呼。 马蹄声由远及近,全副武装的精锐骑兵呼啸而至,只是眨个眼睛的功夫就将他们围的严严实实。 缰绳拽紧,踏雪乌骓仰天嘶鸣,马背上的绛衣小将取弓搭箭,在车夫惊恐的目光中凉凉开口,“又见面了,杂碎们。”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布?y?e?不?是?i??????????n?Ⅱ????????.???o???则?为?屾?寨?站?点 第159章 拿捏没商量 * 青州有山有海地势险要, 在乱世中属于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 孔融欲以海岱为根基举兵耀武并非痴心妄想,而是青州真的有这个条件让他加入群雄逐鹿的战场。 可惜人不行,条件再好也没用。 野心谁都有, 聪明的就是像刘焉那样,看天下将乱汉室衰微直接想法子促使皇帝废史立牧,走朝廷的路子光明正大的割据一方。 刘焉到益州后招降纳叛、优容豪强、安抚士庶, 还暗中支持张鲁占据汉中, 利用五斗米教断绝和朝廷的往来。 是人都能看出他的用意, 但是也没人能在安邦济民上说他不好。 人家抚宁有方柔远功著, 明摆着要无视朝廷割据益州当土皇帝, 能坐稳土皇帝的位置算人家有本事。 再看孔融, 自以为才华盖世无人能及,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只想举兵耀武与群贤争功。 结果呢,所谓的自命不凡就是好奇取异高谈阔论不切实际, 说好听点是眼高手低,说难听点就是瞎胡闹。 在这种情况下, 青州的“得天独厚”就不是什么好词儿了。 没有主心骨能独揽大权安抚百姓, 豪族世家趁乱欺压盘剥,百姓活不下去加入黄巾,黄巾起义军再反过来攻杀豪族世家。 如今混乱了好几年,能在青州稳住阵脚的都不是一般人。 在荀晔以青州牧的身份来到青州之前,青州境内还能干涉官署行政的世家豪族已经所剩无几。 所剩无几, 不是说一个也没有。 青州境内宗室皇亲受封建国很多, 高祖刘邦的长子刘肥受封齐王定都临淄这统辖七十三城, 乃是汉初的第一大封国,死在兖州的兖州牧刘岱就是的后人。刘氏在这里不说只手遮天, 但也相当有权势。 除了东莱刘氏,还有北海的孙氏、管氏、腾氏、王氏,平原的刘氏、华氏,济南的伏氏等大大小小的世家。 乱世中很难用太平年间的手段武断乡曲,世家豪族也会审时度势及时改变策略,比如在黄巾势大的时候派族中子弟混入黄巾玩狼人杀。 以世家子的整体素养,只要不是被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