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就是治中别驾也做得,都做到治中别驾的位置了还愁没有封妻荫子的机会吗? 刘氏派去的说客能言巧辩口若悬河,说的贾校尉唉声叹气止不住的回想当年在董相国麾下做事的“快活”。 东莱刘氏对贾校尉的反应也很满意。 州牧治中别驾是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赶走荀晔后肯定都要换上能被他们拿捏的人。 董卓死后余部尽数被荀氏接收,绝大部分人都是以前干什么之后还干什么,最多就是从当兵变成半兵半农,但单独拎出来从将领变成农官的只有贾诩一个。 荀明光年纪小啥也不懂,并州的荀慈明却不是好糊弄的,他能把这人拎出来当农官就说明这人确实有当农官的本事。 事实证明荀并州的确有识人之明,这不,短短几年的功夫就让他从俘虏干到了典农校尉的位置上。 种地的脑子都不太灵光,看这贾文和在董卓麾下一直寂寂无名就知道他也不是什么能钻营的人,让这种人给吕布当二把手再合适不过。 一个有勇无谋一个枯燥乏味,就算让他们身居高位他们也翻不出什么水花儿。 计划通.jpg 吕布:…… 贾诩:…… 行吧,那些家伙都想造反了还能指望他们有多聪明? 他们大人有大量,不和将死之人一般计较。 金银财宝送多少他们收多少,正好接下来赈灾需要钱,就当他们临死之前给下辈子积德了。 还是那句话,偷偷摸摸的小动作叫小动作,在所有人眼皮子底下的小动作不叫小动作,那叫笑话。 在吕大将军和贾校尉的有意配合下,青州各城有小心思的世家豪族都被揪了出来,各城官署里被贿赂的官吏也都顺藤摸瓜查的一清二楚,只等对面觉得时机成熟然后将他们一网打尽。 荀晔原本以为他们会等旱情发展起来再发难,毕竟灾情越严重百姓就容易煽动,到时候随便往外放些“州牧无德上天谴之”之类的话就能让受灾的百姓为他们冲锋。 但是以刘氏为首的世家在接连“策反”了吕布贾诩后有点飘,飘到青州百姓还没开始因为灾情而心神不定他们就先沉不住气了。 东莱刘氏是皇室宗亲,虽然到现在已经属于远亲,但好歹是正儿八经的高祖后代,不管是西汉还是东汉都有族人位至三公。 刘岱生前是兖州牧,其弟刘繇举孝廉任郎中,如今因为战乱避居淮浦,他们的叔父曾经担任太尉,刘氏在青州的威望甚至比太守国相还高。 有刘氏带头攻讦州牧,青州各地几乎是一夜之间都紧绷了起来。 站队这种事情只有支持和反对两个选项不存在中立,以青州的现状来看,所有人都知道那些说中立的家伙实际上就是既想保住这两年搜刮的不义之财又不想承担风险。 起冲突的时候假惺惺的关起门来不管不问,到时候不管哪边胜利他们都有理由辩解。 当墙头草没有好下场,他们现在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事情结束后愿不愿意听辩解却是他们说了算。 小荀州牧和东莱刘氏都是这么想的。 荀晔将中立的那些世家视作敌人,刘氏也将那些表示不掺和的家伙视作对手。 在两边已经做好大战一场的时候,像两边都不得罪的结果就是两边都得罪。 不过这时候没人在意那么多,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被诘难的州牧身上。 民间的骂声传的飞快,且不光在青州境内流传,周边的州郡很快也都会知道这场大旱是因何而起。 青州的旱情最严重,说明引起旱灾的罪魁祸首就在青州,隔壁冀州和徐州都是被牵连的倒霉蛋。平白无故没人想遭灾,冀州和徐州的百姓得知真相后肯定也怨念颇深。 百姓的怨念不到一定程度没什么用场,官吏的怨念却可以左右各地主官的想法。 冀州现在没有州牧,公孙瓒前些日子命张燕到临淄和小荀州牧密谋,没有猜错的话那家伙很可能舍弃并州转而和青州交好。 虽然都是荀氏当家,但是长辈和小辈当家做主的风格相差甚大,而且年纪小见识少也比七老八十的老狐狸好糊弄不是。 所以没有意外的话,冀州接下来可能听荀明光的指挥。 徐州的州牧等同于没有,荀明光已经拿到徐州牧的印绶,指挥起徐州官署来比指挥冀州官署更理直气壮。 那均田令现在只在青州推行,等过些日子荀明光腾出手来要冀州和徐州也跟着推行均田,冀州徐州的世家大族怎么办?老老实实吃这个亏? 肯定不可能。 只要冀州和徐州跟着发难,他们青州就更有把握将人赶出去,然后借某些未雨绸缪的世家门客之手将人除掉。 全天下世家大姓都反对荀明光的暴政,反抗的力量此起彼伏,他荀明光就算是三头六臂也得分身乏术老实认栽。 只要人没死在青州,有凶手在前面顶着,荀氏就是要给他报仇也轮不到他们青州来承受雷霆之怒。 完美! 好一个借刀杀人之计。 荀青州对这个计划表示万分感动,没想到青州的世家竟然能为除掉他制定这么详细的计划,如果能沉得住气并对参与计划的人员多来几次审核就够好了。 半场开香槟乃兵家大忌,还没开场就先开香槟……他只能说刘家人爱好挺独特。网?址?发?b?u?y?e??????????è?n??????Ⅱ??????????? 冀州有张燕和张辽两支外来军队,还有极其擅长招揽民心的刘皇叔在,沮授、田丰等人不会贸然插手青州之事,就算有脑子不清醒的人被流言忽悠住也能立刻镇压。 徐州有乌程侯在两州交接处虎视眈眈,陶谦带去徐州的丹阳兵已经被收编,不算世家部曲的话他们在兵力上也不落下风。 更重要的是,徐州不像青州这样虽然世家林立但没有一家能影响全州,徐州郡县的主官多半出自陈、赵两姓,就是典农校尉陈登的“陈”和别驾赵昱的“赵”。 只要陈登和赵昱不跟着起哄,在陶谦已经半截身子进棺材的情况下徐州就乱不起来。 他们青州的事情在青州境内解决就行,干嘛扯着其他地方一起来,人家冀州徐州欠他们的吗? 小荀州牧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好吧,他其实也不怎么生气,就是觉得好笑,但是后果依旧很严重。 正面战场有正面战场的打法,敌后战场有敌后战场的应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这辈子活那么大还没怕过谁。 本来抗旱就烦,这时候撞上来找不痛快就别怪他拿不长眼的家伙当解压玩具玩。 于是在青州境内刚传出旱灾是天谴的谣言时,荀晔就通过传播谣言的乡间闲汉追踪到指使他们的人,然后命人将那些人所在的家族这些年干的伤天害理的事情全部编成戏文到处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