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分卷阅读35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54(1 / 1)

忙吗?真要开战的话,他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逆江而上干掉刘表然后打刘焉个措手不及吗? 他没有开玩笑,他是认真的。 荀悦:…… 荀彧:…… 荀爽:…… 幸好长辈们都不在跟前,不然一大家子会凑在一起开会商讨是不是给了孩子太大压力。 是他们表现的不够靠谱吗?为什么傻小子能问出这些傻问题? …… 带着信件的亲兵快马加鞭离开,一骑去京城,一骑去颍川,一骑去晋阳。 半个时辰后,荀小将军的亲信和徐州官员整整齐齐坐满了议事厅。 首先,领赏归来的周瑜代表天子发言,对讨逆之战立下功劳的文臣武将进行口头夸奖以及物质封赏。 口头夸奖人人有份,物质封赏同样人人有份,全体参会人员对小周将军的讲话回以热烈的掌声。 然后,荀小将军对讨逆之战中立下功劳的文臣武将进行口头夸奖以及画大饼鼓励。 口头夸奖人人有份,画出来的大饼同样人人有份,全体参会人员对荀小将军的讲话同样回以热烈的掌声。 最后,颁奖结束,开始安排新任务。 他们来徐州之前已经将青州托付给攸哥,之前那些天的讲解不是白费劲,这不就派上用场了? 青州不用操心,需要操心的就是徐州。 很不幸,徐州牧陶谦在袁术亲率大军进攻广陵的时候气急攻心一命呜呼,已经由他的两个儿子带回丹阳老家安葬,目前徐州军政诸事皆由青州牧荀晔代为处理。 经过之前一年的努力,青州境内的屯田已经进入正轨,均田令的推行也进展喜人,最大的成果就是青州无家可归的流民不用再背井离乡跑去其他地方讨生活。 百姓沦落为流民都有原因,官府不光负责分田,还负责调查这些流民为什么沦落到无家可归的地步,如果不是因为单纯的天灾而是掺杂着人祸,接下来就是顺理成章的转到查案抄家部门。 青州的战时管理体系已经完备,徐州也要再接再厉,所以他把刚从抗旱事宜中闲下来的贾校尉调到徐州指导工作来了。 徐州的典农校尉陈登表示热烈欢迎。 以为今冬能在临淄安心窝冬的贾诩:▼-▼ 荣升为徐州治中的贾诩:▼-▼ 从只管屯田到屯田、均田一把抓的贾诩:▼-▼ 荀小将军搓搓胳膊上的鸡皮疙瘩,经过这几年的相处,贾毒士的假笑已经吓不到他。 他走哪儿把贾毒士带到哪儿,那么深厚的感情是说着玩的吗? 总之就是,有贾校尉在下邳坐镇,徐州将会和青州一样成为他们开拓扬州的安稳大后方。 他们贾毒士刚到青州的时候干劲儿满满,遇到看不惯的事情还能好心的先礼后兵,徐州就算了,看他的假笑程度就知道今年冬天完全没有以理服人的空间。 祝福徐州。 双手合十.jpg 陈登等人不太理解荀小将军的眼神,贾大人看上去那么和气,应该很好相处吧? 唔,怎么凉飕飕的? 也是,马上就要入冬,该加衣裳了。 徐州交给贾诩,接下来就是真正的重头戏——扬州。 荀小将军拍拍手让大家伙儿打起精神,要跟他一起去扬州的都睁大眼睛,留在徐州也都得认真听。 扬州生产力不足,他们随时可能派人过来要物资支援,徐州、青州、豫州乃至兖州都得随时准备着。 哼,他手上有人。 发出大反派的声音.jpgw?a?n?g?址?f?a?b?u?页?ī?????????n?②?????5???????? 回归正题,来听听他的打算,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尽管提,只要合理他这里随时调整。 荀晔拉出挂着舆图的架子,“徐州的一应事宜交给贾先生,我明日启程去九江,伯符去会稽,公瑾去吴郡,子脩去广陵。如无意外今冬不会对外开战,到任后以剿匪平乱为主。” 九江是交通命脉,不管是以江东当大本营还是以徐州当大本营,只要有个能退的后路,他到九江后的处境就比袁术好的多。 提起汉末三国,什么地方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兵家就没有不争的地方,但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分争的程度,九江这种交通要道还是有几分含量的。 身为扬州唯二的能被朝廷任命的官员治理的郡,九江的耕种环境称得上是扬州之最,那儿有战国时楚国修建的芍陂水库,足以灌溉周边近四万顷的土地。 他就说修建水库很有用。 昔年芍陂水库成就了楚庄王的宏图霸业,如今的芍陂水库也能助力他X太祖的不世之功。 嗯,寿春是战国末年的楚国国都,也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的国都。 刘安身为大名鼎鼎的豆腐的发明者,他的封国基础条件肯定不会差。 淮南是位于长江黄河之间的平原,史上曹老板拿下这块地盘后立刻就开始推广屯田,也说明这儿非常适合农耕。 时隔许久终于又能干回老本行,他对接下来的日子充满期待。 至于九江之外的扬州其他几郡,他们需要干的不是屯田,而是尽可能的将山中百姓迁出来编入户口。 毕竟这年头扬州能开战大规模屯田的地方不多,九江之外的其他地方在屯田之前得先疏通河道修渠引水。 河网密布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引水方便,坏处是难规划,在灌溉用水规划完成之前更重要的是发展来足够的人口。 已知:三国时期孙吴开发江南,带去先进农耕技术的北方流民立了大功。 得:需要另外琢磨人口来源。 史上孙吴开发东南也是这个策略,从黄巾之乱开始就有大量流民沿着淮河长江南逃,之后中原混战愈演愈烈,孙权上位后直接在长江沿岸设置招抚点对南下的流民来者不拒。 只要来他们就收,不光收还分田免赋,承诺肯定让他们过上比老家更好的日子。 招抚流民的法子就那么几个,北方各州现在招抚流民打出的旗号也是分田免赋,看他们现在能将流民都控制在北方就知道史上孙吴靠这个法子吸纳了多少劳动力。 北方流民为扬州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同时也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技术他们可以带过去,但是如今流民基本上都在北方各州内部消化,劳动力只能靠扬州自己。 但是吧,话又说回来,之前说什么来着,朝廷能控制的扬州郡县只有九江和豫章这两个,其他地方不是发展不起来,而是山里生活着数量庞大且不纳税不服役不把朝廷当回事儿的山越,连带着经常被山越袭扰的山外百姓也不怎么把朝廷当回事儿。 划重点:山里生活着数量庞大的山越百姓。 既然没法守株待兔等到北方的流民,那就只能找大山要人了。 山越不纳税不服役不服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