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分卷阅读37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71(1 / 1)

山西地界儿。 他荀晔,生于颍川长于颍川,那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这辈子和山西仅有的缘分还是当年王司徒把他们打发去并州自生自灭。 他的确是天命所归,但是要是按照太史令的说法,这缘分还得谢谢王司徒。 王允不接他这句,继续自说自话,“早知你等要颠覆大汉,老夫当年就该直接将你们留在京城。” 白子凌乱毫无章法,黑子独占大势高歌猛进,轻轻松松便定出胜负。 荀晔啧了一声,看来看去看不出该怎么逆转,索性大力出奇迹把棋盘换了个方向。 现在他是黑子王司徒是白子,只要能跳出思维惯性打破规矩牢笼,胜者就能一直是他。 王允愕然抬头,他下了一辈子棋,从来没有见过输棋的人还能这么应对。 成何体统? 棋局胜负已定,荀小将军拍拍手给这场酣畅淋漓的对弈画上句号,然后开始火力全开给胡说八道的王司徒讲道理。 “司徒大人此言差矣,什么叫我等要颠覆大汉?您睁开眼睛看看,看看这大汉的江山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千疮百孔。” “当年宦官外戚世族轮番掌权,天下贫者无立锥之地,天灾人祸逼的百姓活不下去,您觉得是谁的责任?”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掀起大乱,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大汉七州二十八郡云集响应,当真是所有乱民都为张角的魅力所倾倒?” “司徒大人,您好歹是几十岁的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不用我这个小辈来给您解释吧?” 无良权贵把百姓当空气,百姓被欺负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就能触底反弹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司徒读书比他多,《陈涉世家》这种基础篇目应该不用他再讲一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朝换代那么大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积累,大汉朝廷积弊已久,朝廷解决不了问题还沉迷内斗能怪谁? 颠覆大汉这锅太沉他不背,他们家叔祖也不背,他全家都不背。 王允嘴唇颤了颤,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荀晔也不管他是什么反应,只当对面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初中生,而他是负责教导“大汉亡国”这一章节的历史老师,直接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让这人少在这儿自欺欺人。 朝廷要是有朝廷的样子,谁有本事去颠覆朝廷? 这里是大汉,能打的整个漠南草原再无匈奴王庭的大汉,能让后世以汉为荣的大汉,要是随随便便就能颠覆那还当什么凡人?直接开星际战舰冲出宇宙得了。 不管王司徒有多少理由,朝廷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责任都不在他荀明光,这事儿压根就不是人的问题,而是朝廷制度的问题。 别说朝中的能臣们看不出问题的本质在哪儿,问题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就是不敢也舍不得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祖辈凭本事为后人挣来的恩荫,他们身为蒙受恩荫的后人为什么要主动放弃到手的好处? 很少有人能真正的公私分明,他自己也不敢说他办事能毫无私心。 问题就出在这里。 没有人愿意吃亏,还都想尽可能的给后人多攒点家底,你扒拉点儿他扒拉点儿,天下就被他们给扒拉干净了。 司徒大人的眼睛别瞪这么大,他话说的直接他承认,骂的时候也没把自家摘出去,身为共产主义接班人封建社会的一切在他看来都值得一骂。 他家也是万恶的世家大族,他先自骂三句以示尊重。 始皇陛下也别生气,他这属于群体扫射,不针对某一个人。 他已经骂过他自己了,回头陛下就不能再骂他了。 “晚辈心直口快,大人不必介怀,反正介怀也没有用。”少年郎说的坦坦荡荡,完全不像在说改朝换代,“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大人,时代变了。”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Y?e?不?是??????????é?n??????2??????c?????则?为?山?寨?佔?点 王允指尖颤抖,“你!乱臣贼子!” “司徒大人,天子四周群狼环伺不是一天两天,我是乱臣贼子不用您说,可您也没能定倾扶危救亡图存。”荀晔叹气,“行事论迹不论心,大汉什么情况您身为司徒再清楚不过,是司隶的百姓过的好还是我荀氏治下更安宁?百姓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他们只想安稳过日子,哪儿能让他们过安稳日子他们就支持谁,生死面前没那么多大道理,百姓只是想活。” 王司徒脸色灰败,显然也清楚他主政的这几年司隶是什么情况,朝廷一日不如一日,荀氏却赚得天下人的、等等、这小子不光在打压权贵,还在抬举寒门。 那些书,那些纸,那些农具…… 这哪是在颠覆大汉,这分明是要颠覆全天下。 王允脑子里闪过一道光,忽然反应过来荀晔这几年的铺垫究竟是为了什么。 什么考试选士是为了应急,什么不问出身唯才是举,他是想打破世家对经学的掌控,是要毁了天下世家的根基。 世上怎会有如此离经叛道之人?荀氏也是颍川大族,荀慈明就眼睁睁的看着家中小辈胡闹? “逆道乱常!荀明光!你这是在和全天下的世家作对!” 荀晔诧异,“司徒大人才知道?我以为您在两年前就知道了。” 他看世家就像看血包的事情还有人不知道吗?不能吧不能吧不能吧?京城不是偏远边州,怎么还有人消息闭塞到这种地步? 还是主政的权臣呢,说出去也不嫌丢脸。 “民之归仁,犹水之就下、兽之走旷。天下不是世家大族的天下,百姓也没有被绑死在农田里,他们想往上爬,朝廷就得给他们一个上升的渠道。朝廷不给没关系,有的是人愿意给,这不,我荀氏现在是民心所向。”荀晔看了眼气的抖如筛糠的王允,锋芒毕露,“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连我这种逆道乱常之辈都懂的道理,司徒大人忘哪儿去了?” 他来这儿不单单是讲道理,还有问罪。 老东西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折腾朝廷也就算了还不让他爹走,真觉得大汉亡国所有人都得陪着大汉殉葬? 别了,想殉葬自己殉,放过其他人。 “董卓伏诛时司隶校尉部有人口三百余万,如今在籍人口不足一半,司徒大人在任期间居功自傲、嫉贤妒能、党同伐异、不顾社稷,其罪一。” “食民之禄,担民之忧,忠民之事。朝廷不是摆设,理应在天灾发生时迅速赈灾济民,更要安抚百姓共渡难关,可司徒大人在任期间不顾百姓死活放任流言扰乱民心致使司隶人心惶惶沸反盈天,其罪二。” “朝堂内斗是争权夺利,外族入侵却是生死存亡。这些年大汉周边外族蠢蠢欲动,外敌当前……” “够了!”王允脸色铁青,“汉室已是无可救药,老夫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