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要是对方主动上门解释,说他的婚事是父母安排,并主动解释合理解除婚约,那曾祖父和曾祖母也不是什么得理不饶人的顽固。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对方竟然是准备把奶奶娶回家,然后再在外面养所谓的“外事”。 贾文嫣至今还记得当初奶奶在提到这件事时的气氛。 奶奶出身的家庭是魔都的商户人家。 她们家虽然算不上什么顶尖富豪,但她们家也是在抗战时期出过力的。 曾祖父和曾祖母当年虽然没有真正参与到前线,但她们家的面食场,却是给红军提供干粮的重要加工厂。 甚至奶奶的哥哥当年,也是死在了帮红军运输粮食的路上。 物资供应商,加烈士家属,加父母丧子之后以高龄孕育,并培养的最后一个孩子。 毫不客气的讲,贾文嫣的奶奶当年,真的就是被吃绝户的“金字招牌”。 这种情况下,曾祖父当年虽然没有要求奶奶招赘,但也是精挑细选的,想要给奶奶找一个能够让她安度余生的另一半。 却未成想,介绍来介绍去,介绍了个人渣。 当时的那个相亲对象,是奶奶的兄长还在世时,负责与面食厂对接粮食的一个首长的儿子。 当时曾祖父的想法,应该是把奶奶嫁去军人家庭才更稳妥。 而且据说当时那个首长来找曾祖父议亲时,已经是因为以前战争时期落下的旧伤复发,没几年日子的时候。 甚至他的妻子也已是在当年生下孩子时,难产死亡。 军人出身,妻子难产死亡后一生都没有再娶,还是儿子当年的旧友。甚至还是那个帮忙把儿子的尸体,从那样一个尸横遍野的现场运回来的恩人。 这个亲家在当时看来应该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的结亲对象。 但也不知是不是因为父亲工作繁忙,母亲又在生产时难产过世的原因。 那个首长的儿子,可以说是充满了那个时代官家子弟身上的陋习。 曾祖父也就对这个人有了不少的信任,却未曾想对方竟然是打着靠祖母家的关系叠满Buff更进一步。 抗战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冒险供应粮食的功绩,再加上为了这一切中年丧子的烈士家属。 这样的关系网,到最后基本全部会加持在奶奶身上。 经此一事,曾祖父也算是想明白了这些道理,所以便在将厂子卖给国家后,带着妻女一起从打拼多年的魔都,回到了老家苏杭。 然后也正是在这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当初那家饰品店的掌柜,以及当初偷偷叫住曾祖父,并带着他们躲在暗处,偷听到了奸人全过程的店长妻子。 据店长妻子所说,她当时之所以和曾外公外婆说那天有新货,就是因为她们曾在开店过程中,见到一些有关那个“准女婿”的“龌龊事”。 至于她们为什么选择冒着风险告知,则是因为当初贾家人刚到魔都做生意的时候,受过奶奶家的帮助。 据说当时曾祖母在码头羊水破裂即将临产时,是曾外公家路过,并开车把曾祖母送到了医院。 这就是两家人联系的开端,贾家人刚好出奶奶差点儿被算计得血本无归的关键时刻。 至于贾文嫣的父母,那就是更可以说是命运的安排。 两人相识于高考考场。据说当年贾文嫣的妈妈高考时一直想着千万不能忘带准考证。 结果临到了考场,才发现自己虽然拿了准考证,但却忘了把当时提前削好的铅笔装进文具袋里。 高考铅笔涂卡,是哪几年刚刚开始在国内出现的考试形式。 当时的人们普遍将中华牌铅笔作为考试的标配。 贾妈当时可以说是慌得离谱。 外公外婆赶忙去找附近的文具店,同时贾妈也赶紧四处寻找同考场的同学。 但当时的身边的同学几乎很少有人同时携带三支以上削好的铅笔。 哪怕当时的涂卡仅仅只是用于英语的一小部分。 但很少有人会在这么关键的时刻,把自己的备用铅笔借给旁人。 那个年代的涂卡铅笔可不像现在的涂卡器那么方便。 一旦笔头意外折断,那么后面的涂卡过程就会变得异常麻烦。 所以在禁止将卷笔刀或者小刀带入考场的情况下,大多数考生都会将两支铅笔作为缺一不可的标配。 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让自己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B?u?Y?e?不?是??????ü?????n????????????.???ō?M?则?为????寨?佔?点 何况贾妈当初发现笔袋里没有铅笔这一点的时候,已经是快要进考场的关键时刻。 然后就更不用说高考考场的分散,使她身边并没有多少特别相熟的朋友。 所以到后来贾文嫣的母亲几乎只能是在等待外公回来的那段时间,去不抱希望询问身边那些不认识的考生。 贾文嫣的父母就是在这个时候相识。 据贾文嫣的母亲所说,当时贾爸其实也只带了一根备用的涂卡铅笔。 但贾爸当时在被问到的时候,却做了一个让贾文嫣的妈妈记一辈子的举动。 他赶忙找一旁的父亲要来了当时以防万一用来削铅笔的小刀。 并把自己的两支2/B铅笔,全部削成了两面笔头。 就是在那样一个大家已经开始进考场的时候,贾爸争分夺秒地把自己的两支铅笔全部削成了双头。 甚至还在父母示意他为什么要在开始进考场这个关键时刻帮这个女生时。把贾妈说成了他们班同学。 哪怕当时他们只是第一次见面。就那一刻贾文嫣的妈妈对贾爸的好感度直接飙升到了自己以前从未设想过的高度。 贾爸:“削两头安心一点。” 当年在高考考场门口,拿着那支两头铅笔贾文嫣妈妈把这句话记了一辈子。 而且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哪怕后来接下来几场考试,她的父母给她准备了其它削好的铅笔,也完全没有当时那个男生给她削的那支好用。 但当时因为情况紧急,贾妈甚至没有来得及问对方的名字。 这是她当时的一个遗憾。于是她就这样在高考过后把那支铅笔一起带到了大学的校园。 然后谁料就在报道的那一天,两个仅在高考考场见过一面的苏杭人,在鲁东大学门口遇见。 当时早一天到校的贾爸,正准备和几个舍友一起去踢足球。 当时的阳光很刺眼,着急往球场跑的贾爸根本就没注意到当时正跟在父母身后拖着行李的贾妈。 然而就是在那样一个大学刚开学,校门口四处都是学生的时间点。 贾文嫣的妈妈文馨一眼,便从人山人海中认出了当时正和舍友一起组团往篮球场赶的贾鑫诚。 当然贾爸必须承认,说当时之所以对贾爸印象那么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贾爸180的身高在那个年代的南方真的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