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小心翼翼的躬身告退,虽然心满意足,但仍然不敢表现出来。
当他快退到门口的时候,忽然又被李隆基给叫住了。
“哥奴啊,如今太子被废,你说朕应该立谁为太子呢?太子可是国本呐,不能一直空缺的。”
李隆基长叹了一口气问道。
“回圣人,寿王仁而爱人,谦恭审慎,可立寿王为太子。”
李林甫不动声色说道。
“嗯,朕知道了。”
李隆基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示意李林甫退下。
等这位大唐右相退下之后,李隆基这才冷着脸对高力士说道:“武惠妃定然是跟哥奴说好了,强推寿王为太子。”
对于无利不早起的李林甫来说,如果无事,什么都不说才是最好的。
一句“圣人家事,可自行决断”即可,断绝所有风险。
犯得着推举寿王李琩么?
这里头的一点道道,自幼在宫闱之中长大,早已习惯阴谋诡计的李隆基,用脚指头去想都能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立寿王,还是不行啊……”
李隆基一只胳膊肘依靠在桌案上,另一只手在大腿上敲击着。脑子里不断在权衡利弊。
像什么用兵河西啊,疏通河道啊,改善漕运啊之类的事情,都可以交给别人去做,李隆基通常只是吩咐一声就可以了。
唯独事关皇权的东西,他必须紧紧捏在手里,不能交给其他人代劳处理。
如果立寿王为太子,武惠妃可以在耳边吹枕头风,又有李林甫在外朝的党羽鼎力支持,这样一来,寿王李琩岂不是要变成强势太子?
要是再多一个边将支持,那李琩岂不是有提前登基的能力?
这种情况,不在李隆基的权谋布局之中。
只要他没有咽气,哪个皇子也不能成为天子。
“力士,你明日去外朝放个风声出去,就说朕有意立三皇子(李亨)为太子,但尚未决定,心中颇为犹疑。”
李隆基沉声说道。
高力士心领神会,躬身行了一礼,没有说话。
“太子啊……”
李隆基嘴里念叨着,似乎这两个字,已经快变成自己的一块心病了。
第44章 猪队友在行动
长安最大最豪华的酒楼,在西市不远处,挨着长安最宽广的朱雀大街边,一进坊门便是,名叫“杏花楼”。
因为院墙内种了铺天盖地的杏树而得名。
这天,刚刚被朝廷授予户部侍郎的郑叔清志得意满,邀请方重勇到杏花楼内“赏花”,体会一下长安地道的奢华味道。
难道穿金戴银才叫奢华么?
不不不,那种层次太低了,还处于暴发户的阶段,以为皇帝每天都是用金锄头种地。
这片杏花林可比金银值钱多了,以长安西市附近寸土寸金的行情而言,占地四亩以上的杏花楼,本身就意味着“高贵”,哪怕这里什么都没有也一样!
因为稀罕,所以昂贵。因为昂贵,所以奢华。
此时此刻,杏花楼三楼的隔间内,郑叔清正指着这里绽放的杏花,向因为打瞌睡而走神的方重勇介绍此地名胜。
墙上几乎挂满了的木牌上,写着文人墨客留下的诗。
其中不乏方重勇前世背过的名篇。
杏花是红蒂白花,类似江梅,但是比梅花高大繁茂。刚刚含苞待放时,是粉色,盛开时就是雪白色。正是因为杏花树高大,往往最合适的欣赏,就是在楼上。
为了请客,郑叔清出手阔绰,整个三楼,都是“郑公子”买单,被他包场了。
“今日春光明媚,杏花开放如海。此情此景,何不作诗一首以愉情?长安神童九岁作诗,也是一段美谈啊。”
郑叔清心情大好,给方重勇到了一杯“春饮子”。
饮子就是饮料,春饮子就是适合春天饮用的饮料,并不特指是哪一种。与之对应的,还有“夏饮子”、“秋饮子”、“冬饮子”。
俗称“四季饮子”。
现在方重勇喝的春饮子乃是桃花饮,简单的说,是将桃花煮好后加入黄糖以及其他药材的饮料,呈现浅褐的透明色,上面漂浮着几片桃花的花瓣。
当然了,工艺不会这么简单。
别的不说,光黄糖都不易获得,这是大唐引进天竺那边的技术所制备的蔗糖。哪怕在长安,也只有权贵之家用得起。
这桃花饮方重勇也懒得问多少钱了,总之不可能便宜。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方重勇打了个哈欠,懒洋洋的“创作”了一首应景的七言绝句。昨天研究河西那边的军情民情到很晚,牛仙客提供的第一手资料,除了口述外,还有一份他自己在河西为官多年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