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盛唐挽歌 > 盛唐挽歌 第17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盛唐挽歌 第171节(2 / 2)

“诸位,某以为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加强沙州的防御,有备无患,并不算错。

不如,将白亭军旧部及甘州团结兵调往沙州。沙州以南有龙勒山,以此为名,建龙勒军,兵员三千。

军使为郭子仪,副军使为辛云京。

再调威戎军(驻地在原吐蕃新城)本次换防下来的一千兵马,屯扎瓜州常乐县以为接应,军使为崔乾佑。

诸位以为如何?”

王忠嗣面色平静的说道。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腹诽。

不愧是当岳父的,真踏马照顾女婿,这吃相已经是不加掩饰了!

不过众人想想也就释然了。

谁家有方重勇这样的未来女婿,那肯定也要护着啊。还是个孩子,没有成亲就已经是刺史了,这长大以后还得了?

王忠嗣的态度很明确,他就是押宝吐蕃人会攻打沙州,举贤不避亲,不顾身份,亲自给未来女婿站台声援!

这件事王忠嗣也确实要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不过倒也没太大问题。属于风险可控的那一种。

吐蕃人来了,王忠嗣这番布置,绝对是“我预判了你的预判”那种神来之笔,立大功不在话下。

吐蕃人万一没来,这种可能性虽然极大,但也不过是瞎折腾了一番,没造成什么人员上的损失,撑破天就损耗了一些钱粮罢了。

只是对王忠嗣的个人声誉有些影响而已。老是神经质一般紧张的将领,当然不会受欢迎。

心中暗暗揣摩了一番后,萧炅当即拍板道:“那就依王军使所言吧。顺便,从凉州府库里调拨两万绢给沙州府衙,以供劳军。”

萧炅又给炉灶里加了一把柴!

他已经得到了李林甫的明示。有机会,要拉拢方有德的儿子方重勇,至少要卖个好!将来说不定有大用!

平卢军军使安禄山,作为左相张守珪的嫡系,近期已经获得提拔,成为了平卢节度副使!待李适之回朝后,安禄山成为平卢节度使,只是时间问题。

他甚至还有可能被单独任命为幽州节度使!

到时候张守珪势力大涨,必然打破如今的中枢朝局。

因为安禄山是张守珪的义子!

这让在军事上毫无建树的李林甫,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章仇兼琼之前听命于他,如今已经若即若离,不太听使唤了。李林甫迫切需要一个能听使唤的边军大将。

惠而不费的事情,不妨做一下。

李林甫的目光,已经聚焦到方重勇身上了。他依稀记得,这个人虽然年幼,但做事的手段,相当“灵活”。

更关键的是,方重勇是方有德的独子,光这一条,就值得他投资了。

方重勇不知道的是,杨玉环已死,方有德被贬岭南,杨钊掌控了富庶的扬州府,基哥开始花天酒地。

一切的一切,早已不是他想象中的模样,变得面目全非。而大唐也向着不可知晓,不可捉摸的未知深渊缓缓滑去。

第125章 长安的贵人们很有钱啦

虽然方重勇在敦煌本地造势,里里外外都是吐蕃人要来的消息。但可惜或者说幸运的是,一直到春耕结束,吐蕃人都没来!

方衙内的节操碎了一地,在敦煌本地已经快成为笑料一般的存在了。城内流言四起,从胆小如鼠到劳民伤财,说他什么坏话的都有。

方重勇明白,这是本地大户对他不满,正在酝酿之中。

其实也不奇怪,因为无论是谁,只要他的钱是打了水漂,都会很不爽的。以张氏为首的本地大户,他们给府衙粮食,那是用来当军粮对付吐蕃人的,而不是给方重勇填窟窿的。

现在吐蕃人一直没来,皮球便踢到了方重勇这里,他必须要有所行动,安抚住本地大户才行。要不然那些人联合起来,背地里搞一些小阴谋,定然会让方重勇吃不了兜着走。

药泉旁边的某个寺庙禅房内,刚刚回来没多久的方重勇,正在桌案前审查之前书写的条令草案。

最近一段时间,他都泡在小城的府衙里面,翻阅府库里的各类账册,同时在沙州各地考察民情,心里已经有数了。

沙州本地特产,在他前世或许有很多拿得出手的东西,但现在确实搞不出什么花样来。

比如说因为日照时间长,所以这里的瓜果甜分很足,独具特色,尤其是葡萄。可是这些东西没法换钱,不可能转化为财政收入,更不可能运到长安去销售。

唯一值得一提的便是葡萄酒了。然而本地寺庙,对酒水的需求量极大,本地产出的葡萄酒,很多都是被寺庙的僧侣所消耗,根本没有多少作为贸易品来换钱。

本地的畜牧产品,数量虽然不少,竞争力却不强,也就骆驼身上的肉还有点特色,而骆驼更多的是作为沙漠里的载具存在,并不是专门养着吃肉的。

说穿了,那些牛羊骆驼在河西走廊都挺多的,价格异常低廉。到长安两千多里路的距离,使得本地的物产,也只能在本地消化。

以农耕的角度看,敦煌这地方完全不值一提!

不过若是以商贸的角度看,得到的结论便完全不一样了。

西域的各种商品都汇聚于此,可谓是要什么都有。虽然敦煌本地的市税和关税都很低,但货物流通的体量却极大,累积下来,关税市税便占据了府衙收入的大头。

在敦煌,想发展就不能完全依靠本地的力量,必须借助外力才行。

换句话说,本地的宜居区都是沙漠地形之中的绿洲,能提供的资源总量是非常有限的。

多养牛羊,就要牺牲田地里的秸秆作为饲料;而失去了秸秆作为燃料,那么本地人就要多多砍伐本就珍贵的白刺与柽柳等灌木;失去植被,绿洲就会萎缩,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每一种产出,都需要牺牲本地本就不多的资源,无论是水源、植被又或者是人力都一样。

更不要说这周边没有石炭、没有铁矿就连黑油(石油)也没有,只有一个玉石矿,规模不小。可惜的是,位置在敦煌以西的山区,开采条件很差,更不要说如何在沙漠中大规模运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