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盛唐挽歌 > 盛唐挽歌 第22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盛唐挽歌 第224节(1 / 2)

他的长子张献诚,略有些焦急的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明摆着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

看到对方如此静不下心来,张守珪轻笑道:“方重勇在河西为官四年,我们父子亦是在河西发家起家,这算起来都还是乡里乡亲呢。你这个河西丘八,对他这个河西丘八下手,倒是一点也不手软呐。”

张守珪言语中满是欣赏之意,显然并不认为张献诚做错了什么。

因为这就是政治!

“父亲,以某愚见,张倚这次想拜相很难,他儿子张奭更是酒囊饭袋一个。若不是他在杏花楼坏**事,父亲委托的事情办起来简直易如反掌。

某本来已经组织好了一批文士,准备在长安各大酒楼和酒肆,散播右相要在这次科举中大举舞弊的流言。一旦流言炒作起来了,我们便可以执行下一步计划。

没想到那方重勇当机立断,让郑叔清以科举舞弊之名抓捕张奭,抢了我们的先手。右相必定以纠察科举舞弊为由,把张奭往死里整,围魏救赵,让张倚为他们所用!

现在我们再去散播类似流言,倒霉的只可能是张倚,甚至把火引到我们自己身上,伤不了右相分毫了。

张奭这废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父亲不可跟张倚合作对付右相,否则后患无穷。”

张献诚耐心的劝说道。

“为父我也是在想这件事。”

张守珪微微点头说道。

身为左相,掌握高端的权斗技术,本身就是技能标配而已,没这个技能,在宰相位置上是干不长的。

张守珪自然也是不甘人后,哪怕从前不在乎,被拜为左相后,也是学习成长得很快。特别是他见识过李林甫不动声色就把人往死里整的技术后,更是对其叹为观止,内心极为佩服!

学习李林甫,打败李林甫,成为李林甫。

张守珪不仅对李林甫没有任何偏见,反而非常重视这个对手,一如他在战场上重视敌人那样!

当年张守珪跟张九龄一点仇怨也没有,甚至两人五百年前都还算是一家呢!但当李隆基对李林甫与张九龄询问张守珪能不能拜相时,张九龄断然否决,言辞强硬的说了张守珪很多坏话。

倒是李林甫比较赞同让张守珪拜相!

张九龄不是官声比较好么,他为什么要阻止张守珪拜相呢?其实这种事情,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人类就是权力的动物。

张守珪成了宰相,那么张九龄支持的前任御史中丞严挺之就上不去。

如今,张守珪又与李林甫为了争夺相权斗得你死我活,和当初张九龄阻止张守珪拜相的理由完全一样。

李林甫会弄权,他张某人就不会么?

李林甫确实权斗技术计高一筹,张守珪应对起来很是吃力,经常吃暗亏。

但是,他没必要跟李林甫硬顶,同样是可以拉帮手,把“两强对峙”玩成“三足鼎立”啊!

这一次,张守珪就是以张奭中第为条件,外加促成张倚拜相,来换取御史中丞张倚所在御史台的鼎力支持。

有了张倚的支持,可以极大补强张守珪的短板,即在中枢衙门的实力较弱,力量主要集中在兵部的弊端。这个现状,其实也得到了大唐天子李隆基的默许。

基哥平日里对张倚表现出超乎规格的亲近和提拔,这本身就是一种暗示。

所以说,真正在“舞弊”的人不但不是李林甫,反而是以张守珪为首的“左相势力”。

而在这次“两相对决”的过程中,科举本身有没有弊端,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谁中进士谁不中,不过是一个政治砝码而已。

正当张守珪冥思苦想之时,一个金吾卫队正被下人引进书房,对他拱手行礼道:“左相,人已经抓住了,没有反抗。人现在在金吾卫衙门。”

成了!

听到这个消息,张守珪大喜!

他很担心一种情况,就是长子张献诚回来禀告的那时候,方重勇已经回家,或者已经去别处了。那个时候,他们就不好找由头抓人了。

既然出现在杏花楼的张奭,是舞弊的考生。那么同样出现在杏花楼的方重勇,会不会也是舞弊的考生呢?

并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

所以金吾卫便以涉嫌科举舞弊为由,将方重勇请到金吾卫衙门的……签押房,软禁起来。

对方身上毕竟有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的虚职,有这个身份在,金吾卫并不能将其随意下狱。不过以“调查问话”为由将方重勇扣押在金吾卫,然后等李隆基返回长安,或者自己这边的事情办完以后,再将其无罪释放还是可以的。

这一手干干净净,不留下任何口实!

方重勇有没有科举舞弊的嫌疑?

当然有。

查出来问题没?

没查出来,但不代表不应该查一查!

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都能被查,方有德儿子就查不得了么?

这就是典型的程序正义!

至于为什么金吾卫要查,不转给京兆府来查,那当然是因为方重勇与京兆府尹郑叔清关系好啊!审案子的时候,亲友回避,这是基本原则。

所以这次张守珪出手,可谓是快准狠,逻辑严密,不留后患,亦是没有把事情做绝。

只要抓到了人了,这件事就算做成了!

如果方重勇的父亲方有德问起来,张守珪可以解释一句:你儿子已经介入了大唐中枢高层的政治斗争,我把他软禁起来,是为了保护他,你就不用谢我了,咱们那可是曾经在幽州共事过的袍泽关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