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盛唐挽歌 > 盛唐挽歌 第35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盛唐挽歌 第359节(1 / 2)

“诸位看过再说。”

方重勇轻轻摆了摆手说道,坐在大堂主座上不动如山。严庄接过他手中的草稿,将其送到安重璋手中,随后便退到一旁。

本来对于方重勇的“瞎胡闹”有些不屑一顾,可看完整个奏折后,安重璋才知道方重勇并不是在瞎胡闹,里面居然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方重勇对于节度使衙门“搬家”的原因,直接给出了一条令人无法反驳的理由:他要远征西域!

或者可以说得更简单点:河西屯扎重兵,没有战乱,实在是太闲了,白白消耗国家的粮草而已,他深感不安。

按目前的战略态势,河西大裁军不可避免!否则就是白白浪费国家的钱粮。

可是一旦裁军,又不免削弱西北防御。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能等到想用兵的时候,才记起河西的兵马都被裁掉了。

所以,方重勇在奏折中建议,将河西节度府的驻地,搬迁到离西域仅一步之遥的沙州,并且从凉州赤水军中抽调两万精锐远征葱岭以西!

而去葱岭以西又要打谁呢?

答案是大小勃律!也就是方重勇前世的克什米尔地区。

开元十一年的时候,小勃律王接受大唐册封,成为大唐属国。

但在此之后,小勃律王却被迫迎娶了吐蕃公主,倒向了吐蕃。受此影响,周边二十余国皆倒向吐蕃。

唐军几度攻伐,在吐蕃人严防死守下皆无功而返,活生生被恶心了一把。

从国家道义上说,小勃律这是背信弃义,大唐出兵乃是师出有名。

收拾了小勃律,就是在给葱岭以西的西域国家,以及活跃在西域商路上的各种胡商队伍立威。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小勃律当年背信弃义,如今灭国以显大唐国威!

劳师远征有没有必要呢?

在场众人不知道,但他们猜测,如今年迈的天子,一定会认为此举非常有必要!

大唐现在跟吐蕃处于短暂的和平期,没有撕破脸。那么大唐教训小勃律这个二五仔,吐蕃帮还是不帮呢?

很难说。

因为这里并非是吐蕃人经营的重点地区,如果唐军速战速决,吐蕃人发现入场太晚,没什么油水可捞,或许就不会动手。

但无论如何,吐蕃人就算出兵“助拳”,背后被唐军捅这么一刀,也一定感觉很不舒服!

他们必须从苏毗区抽调隶属于赞普的禁卫军兵力,前往葱岭地区督战。

这算不算是为陇右唐军减轻了战略压力呢?那自然是的,围魏救赵嘛。

在场众人都琢磨着,如果抛开大军千里奔袭,风险不可控这一点不提的话。方重勇这一手背后捅刀,甚妙!

至于凉州兵力空虚,压根就不是什么问题。因为现在凉州到关中的道路很顺畅,比关中到陇右的道路顺畅得多。

紧急情况下,关中的禁军支援一下凉州也很方便。

从这个角度看,把河西节度使衙门搬迁到沙州很合适,这代表着大唐的攻略方向在西域。而西域最东边的起始点,便是沙州敦煌县。还是那句,节度使的设立,与大唐的军事战略密切相关,并不是什么地方富庶就把驻地设在哪里。

这份奏折如果递上去,很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

如果长安天子想保守经营西北,那么河西节度使旗下大裁军已经不可避免。毕竟如今漠北比较平静,包括回纥人在内的铁勒诸部互相制衡,奉大唐为主。

河西节度使的设立,原本就是阻断漠北与吐蕃之间的联手,保障西域道路通畅。

既然边疆安定了,那么裁军也是顺理成章的吧。就算不裁军,将河西边军一部,调动到陇右节度使的防区屯扎,这种可能性也很大。

真要到那一步,河西本地大户与边镇丘八们肯定倒大霉,河西节度使驻地搬迁与否,也都不重要了。

当然了,发生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很小。

因为根据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大唐天子李隆基就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从他不断往西北增兵就看得出来,这位在跟吐蕃人的斗争中,是不肯吃一点亏的!

再说了,控制西域,将大唐的疆域开拓到万里之外,则是大唐自开国以来,持续数代人的开边方向。河西裁军,不但有战略失控的风险,被裁掉的丘八也容易闹事,引起边镇不稳。

所以,坐镇长安的基哥,更有可能同意方重勇的计划,让他带着部分河西精兵出征西域!

在这个前提下,搬迁节度使驻地这种小事也就不值一提了,怎么方便怎么来,基哥只看结果!

小勃律控扼吐蕃进攻安西四镇的要道,堪称西域门户,如今被吐蕃人间接掌控。在场众人心中稍微揣摩了一下,都感觉主座上坐着的这位新任河西节度使方重勇,真是把大唐天子的心思给琢磨透了。

边军死多少人,皇帝是不在乎的,但他很在乎边境是不是稳妥,以及帝国的边界在哪里。

大唐边军不养闲人,如今河西无战事,方重勇提出远征葱岭,谁敢站出来反对?

当真不怕基哥废掉编制?

自开元以来,西北边军不但有“守捉”升级为“军”的,同样也有“军”被降级为“守捉”,甚至被直接撤销番号的。

边军编制绝对不是只能扩编不能缩编,边军被整体调走更是常事。

相反,因为战略的变更,而改变唐军部署的情况,则屡有发生。

见众人都不说话,方重勇意味深长的说道:“诸位,我们一路奔赴葱岭。我河西边军到了哪里,这种交子就会发行到哪里。用这薄薄的一张纸,换回西域各种珍奇货物,难道不好么?”

听到这话,大堂内无论是军使或者凉州本地豪强的代表,全都恍然大悟。

在凉州推行使用交子,当然不能把刀架在本地人脖子上,得本地豪强大户们率先站出来用,再配合官府的行文指令,纠察不法。

可是到了西域,规矩可就不一样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