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盛唐挽歌 > 盛唐挽歌 第41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盛唐挽歌 第410节(1 / 2)

李林甫面不改色的行了一礼,转身便退出了书房。等出来以后,才发现自己后背全部被冷汗打湿了。

其实开元时期唐军闹过更大的笑话,节度使都有被阵斩的情况。那时候基哥都是淡然处之,因为他笃定自己可以完全掌控局面,根本不虚吐蕃人。

而现在,基哥变得易怒了,焦躁了。吐蕃人攻渭州,就让他心慌意乱。

他怕的真是吐蕃人么?李林甫默默问了自己一个他根本不敢细想的问题。

……

“大斗拔谷的入口,便是大斗军的驻地。

而大斗拔谷的出口,则是峨堡岭!峨堡岭上有吐蕃人在此筑城,在城内屯扎重兵。

等攻克了峨堡岭,我们居高临下,便可以攻打吐蕃人的牧马之地。”

一张破破烂烂的地图上,方重勇拿起炭笔,在某个山丘形状的地方画了一个圈,对身边的几个将领说道。

这句话其实说得没错,或者说正确到了极致,属于是经典的“正确废话”。

此战破吐蕃,关键便在峨堡岭,在场每个人都知道,甚至他们不用看地图,都知道那边是怎么回事。

吐蕃人所在的后勤基地,也是方重勇他们这次准备攻略的目标,是一片山谷高台地形,吐蕃人在此有木寨,没有建城池。

峨堡岭在高处,山谷在低处,挨着河流,这里有耕地也有草原,可以种粮食的同时放牧,为吐蕃军提供了大量粮草辎重。

这块区域比大斗军所在的区域海拔要高一些,但是却低于大斗拔谷这一段狭窄山路的海拔。

唐军如果要攻打这里,行军路线会呈现“最低-最高-较高”三个毗邻区域。简单说,就是翻山难,但翻过了山,反而不难了。

而峨堡岭就在山巅之处!还扼守着大斗拔谷的出口!过了峨堡岭就是一片坦途!

峨堡岭是不是战役的胜负手无需赘言,关键在于:唐军怎么拿下吐蕃人重兵把守的峨堡岭!

众将都看着方重勇不说话。

“无需多虑,本节帅早就有破敌之策了。

今日让士卒都吃饱喝足,带七日干粮。

明日清晨,便出发前往峨堡岭!

今夜很忙的,还有些准备要做,都散了吧。”

方重勇似乎故意不将破局的关键告诉其他的,为的就是防止走漏消息。

在他看来,此战就是一个兵贵神速。破吐蕃,根本不需要跟对方耗时间,只需要一个晚上就能分出胜负了!

第294章 风雪六月天

刚刚入夜,河西大斗军军营内沉默而紧张。军中的厨子们烤着羊,熬着汤,蒸着胡饼,煮着饽饦,忙个不停,又无人开口说一句废话。

菜肴做好了以后,被送到以“火”为单位的各小队里,将其分发,士卒们都是拼了命的胡吃海喝,吃完还有。

晚上暴饮暴食,确实不利于身心健康。但考虑到他们不久后便要出征,这很可能就是他们人生中最后一顿好饭。

在这个前提之下,一切瑕疵都不值一提了。

不过银枪孝节军的某些士卒并没有吃东西,他们已经于一个时辰前“开小灶”吃过了,现在已经在整理行装准备出发。

未脱毛的白色羊皮衣、羊皮帽;厚实透气的棉背心;

夔州楚麻做的绑腿布,河西出产的牛皮手套;

牛皮靴、羊毛袜与羊毛毯;防冻伤的外敷药,适应高地气候的中药丸;拐杖,钩锁,长绳;

经过改造,可近距离连射的臂张弩等等。

这些唐军中不太常见的东西,银枪孝节军中士卒几乎是人手一套。

还有几人合用的小型毛毯帐篷,专门为恶劣严寒天气所准备的。

方重勇带着郭子仪巡视到此,看到众士卒们都在打点行装,查漏补缺,不由得满意点头。

精锐,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所谓精兵,不是好勇斗狠就行了的;装备精良,也不是把刀磨快了就行了的。

“兵不在多在于精,此战夺取峨堡岭,不是靠堆人数就能堆出胜利来的。

反倒是人多了麻烦,容易阴沟翻船。

我们占天时,吐蕃人占地利,谁能争得人和,谁便能赢。”

方重勇指着一位正在试衣服的银枪孝节军士卒说道,郭子仪只是微微点头不置可否。

无论是唐军还是吐蕃军,尤其是吐蕃,都有“重武备而不重装备”的习惯。刀枪剑戟,盔甲战马,攻城器械,双方都是很完备的,几乎没有代差。要什么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出的。

但是,在士兵个人装备上,唐军和吐蕃军都是弟弟,能用就用,没太花心思。

其战略眼光差了方重勇这个后来人一千多年!

士兵能吃好,穿暖,配备应急药,这些都是精兵最基本的配备。

而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与地形,所需要的特别装备也很多,这便是更进一步的后勤支持了。

银枪孝节军作为后勤保障充沛的精锐,其装备都是在工部下属的工坊特别定制,也有一部分是委托武威城这边的大工坊定制的,主要是一些羊毛及防寒制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