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盛唐挽歌 > 盛唐挽歌 第71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盛唐挽歌 第719节(1 / 2)

方重勇心中了然,他们这些人昨夜已经破了杀戒。昨天杀一个是杀,明天杀一个也是杀,早就没有什么回头路可以走了。

只要手里有兵刃,皇甫惟明带兵来博州秋后算账的时候,还有一搏之力。若是手无寸铁,那真就是任人宰割了。

方重勇见目的已经达到,便翻身上马,朝着渡口木桥而去。

他身后跟着长长的队伍。

不一会,方重勇已经到了清河县县城南门。就看到宇文宽正在指挥县城内的衙役和团结兵,将一箱又一箱的横刀、木矛、木单弩、弩箭等物摆好了。

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之中,周围都被简易的木栅栏围了起来,何昌期带着卫兵守在此处,以防宵小之辈趁机盗取兵器。

宇文宽看到方重勇已经翻身下马,脸上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但最后还是把想说的话都吞进肚子里了,只是对着方重勇叉手行礼。

倒是何昌期毫不避讳,走上前抱拳行礼,低声询问道:“节帅,真要给那群暴民发兵刃啊?”

他有些不太理解。

其实大唐从开国到天宝时期,囤积的冷兵器已经严重过剩,长安城内的军械库,可以轻松武装五十万轻步兵。当然了,兵器虽然多,但是耗材却相对不足,每年都要大量补充箭矢、猛火油等物。

各州州府的库房内,也存有大量兵器。

这也是安史之乱到藩镇割据这一段时间,只听说饿死人,却没听说军队缺兵器的重要原因。

贝州作为“天下北库”所在,除了囤积了粮秣与绢帛外,也囤积了大量兵器,库存远多于普通州府。

本着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的原则,方重勇大手一挥,决定“顺便”将贝州的兵器库也打开。

让那些前来领粮食的博州百姓,也能给到人手一把刀。

相信等皇甫惟明派兵来贝州和博州“平乱”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一定会非常精彩。

“什么暴民,那是河北义士!

你懂个屁,皇甫惟明要杀他们,还不许义士们手里拿把刀啊!”

方重勇低声呵斥道。

“不对啊节帅,让他们来领粮秣的是我们,给他们刀兵的也是我们,这是不是有点……”

何昌期想了半天,不知道要用什么词语来概括。

这是不是伪善来着?

何昌期心中暗想。

他刚要开口,却是听方重勇呵斥道:“不会说话就闭嘴!”

只见方重勇脸上带着笑容走上前去,亲手将一把横刀交给一个排队领兵戈的农夫,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手中握紧刀,要保护好家人!”

“谢谢方节帅!”

那位农夫感动得手足无措,受宠若惊学着何昌期等人的模样,向方重勇抱拳行礼。结果刀没拿稳掉到了地上,他一脸憨笑的将其捡起来抱在怀里,生怕刀被人抢走一样。

匆匆离开了。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方重勇喃喃自语叹息道:“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他又看了看那些一脸期盼,等待领兵器的农夫们,又忍不住低声感慨道:“罢了,从来便没有什么救世主,幸福只能靠双手一刀一刀砍出来。”

第500章 战略转进

博州与贝州的民乱,严重干扰了信息的传递,或者说极大增加了假消息的数量与传播速度,而掩盖了真正的紧急军情。

这天刚刚入夜,白天查看了邺城“行宫”建设进度的皇甫惟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府衙,便又马不停蹄的参加了一场重要宴会。

秋收马上到了,军粮的征集,是头等大事。

贝州那边的绢帛,在去年的时候,就用得差不多了,基本上都给幽州那边的大户,从他们手里购买军粮。

自从战争开始后,粮价就开始不断上涨。河北的“产业结构”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大户们扩大了种粮的面积,减少了绢帛的生产。

因此皇甫惟明想收点绢帛上来,从大户们手中换粮食还挺不容易的。

今日夜宴幽州那边的大户代表,便是为了找他们“借粮”,永远都不可能还的那种“借”。

此时此刻衙门大堂内,管弦丝竹之音在席间飘荡,几个香肩半裸的高挑胡女在翩翩起舞。席间众人,有人埋头吃菜,有的眯眼盯着胡女的臀部,有的则是跟身后的随从窃窃私语,声音微不可察。

看着这一幕,皇甫惟明忍不住打了个哈欠,他有种自己变成了基哥的错觉。

当然了,现在顶天了也就是个缩水版,山寨版,穷人版的基哥。

皇甫惟明不喜欢这些虚华的调调,可是,人生在世不称意,很多事情,很多场面,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不参与还真不行。

河北叛军没有如计划中那样攻克洛阳,已经让很多墙头草有了别样想法。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军队没有遭受什么重大挫折,所以大部分人还对他们有信心罢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疑声也会越来越大。

皇甫惟明此番宴请,席间声色犬马一副逍遥做派,也是为了安定人心!

他有闲心欣赏歌舞,在外人看来,主将都如此胸有成竹,那么河北叛军就是前途光明的。

很多时候,局面尚不明朗,信心比实力更加重要。

正在这时,皇甫惟明的幕僚李史鱼,悄悄来到他身边,压低声音耳语了几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