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盛唐挽歌 > 盛唐挽歌 第85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盛唐挽歌 第852节(2 / 2)

成为对方的妾室,算是一种求仁得仁吧,都是自己选的路。

“哎呀。”

李怡的手指又被针扎了一下。

她并不是不会针线活,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近日总是魂不守舍的。方重勇出征前一晚,她抱着对方大哭了一场,很怕方重勇这一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可是前方传来的消息,却都是好消息,似乎方重勇马上就能把宝臣大帅收拾得服服帖帖。

不得不说,方重勇也确实有这个能力。

李怡最迷恋他的地方,就是这位大帅十分善于带兵打仗。

会打仗的人,对于小时候经历过全家被杀的李怡来说,就是最有魅力的男人。更何况这个男人还相对很年轻。

对方可以给她带来无与伦比的安全感。

每当李怡想起前不久的那个夜晚,她自己第一次在这样一个强者抱在怀里。

那浑厚的男人气息,令她迷醉。那时抛去了所有理智,沉沦其中不可自拔。

每当想起这件事,她都会忍不住面红耳赤,嘲笑自己第一次房事时太过放荡。

心中却又一点都不后悔。

“以后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李怡坐在桌案前,托起下巴沉思起来。

第584章 拉兄弟一把

汴州府衙的某个签押房里,刘晏正在研究新税法。

荥阳前方的战争,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开封县这边已经加班加点的往荥阳那边运粮,运石炭,运木材。

运河结冰是稍微麻烦了点,不过汴州原本就是物流集散地,完全不缺驽马、骡子和运货的平板车。

再加上荥阳前线到汴州的距离也不算远,运粮那是轻轻松松的事情,压根就不需要刘晏在前方盯着。

“李宝臣都要败了,节帅居然还下令加紧运粮,节帅打仗真是够谨慎啊。”

坐在桌案前写政令的刘晏啧啧感慨说道。

他现在编撰的,是新的税法,旧有的租庸调制度,上元节后,便会正式废除。

而新税法的原则,就是取消“人头税”,不再以丁口为计税方式,但每人每年依旧要承担一定徭役。

从原来的按人收税,变成新的按“产出”收税。地是谁家的,就收谁的税。一半折现成货币送到汴州来,一半收实物,留在当地。

如果谁家今年没产出,那也就不必交税了。

因此这种主要税种,不再将本地土地划分为“主户”和“客户”,田是谁的,那就谁交税。

佃户给地主耕种不交税,只给地主交租;只有地主才交税。

总的来说,就是以资产多寡定税率,以产出多少为收取对象。

刘晏只是确定总的收税原则,至于其他细则,是交给他手下的人去办。比如说何大富那种钜商,会有专门为他量身定做的税务条款。

这套税法的缺陷,是没有向前溯源土地来源的合法性问题。即:现在土地在谁手里就是谁的,不管以前是你买的也好,杀人放火抢的也罢,都不追究了。

自税法制订颁布之日起,今后收税就按规矩来,不服的杀全家。此前的既往不咎,不予追究,不予受理纠纷。

在“回收”大量官田后,就不对过去的破烂事进行清算了。

而商税是单独收取的,分为过税、住税和免税三种。

过税是商品流通税,专向转贩货物的商旅即行商征收,商旅沿途经过税务,征收点设在渡口。

住税是买卖交易税,凡本地开设店铺的商人(坐贾)在汴州本地出售货物,或行商到汴州,把外地运来的货物卖出都要收税。

免税是指细碎商品,比如说汴州某地一个农夫,去城里赶集,顺路带几件家中产出的土特产小货到开封城来卖。

价值不高,数量不多,那么无论是过税还是住税都是不收的。

也就是鼓励民间将家乡土特产拿来交易。

新法的规定住税照常,按售价的百分之三来收。

过税有“退税”规则,第一次收百分之二。当第二次来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上次税金的多少,退掉上次过税的一部分。

上次税金越高,这次退税比例越低,但最高不超过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越是到汴州这边卖货,就越是少收税。

这是一种激励贸易的政策。

刘晏相信,此法一出,汴州商贸一定会大兴。汴州的优势,就是四通八达。利用优势办事,就能事半功倍。

政权还没建立起来,就先把各种税法都规划好。刘晏也是感觉,方重勇确实比常人看得远,也想得明白。

有了完善的税法,明确的制度,无论是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还是大小商贾,世家大户。大家都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彼此间都能安下心来。

这无疑对安定人心,稳定政局是很有好处的。天下开始乱了,就会有人寻找“安定”的地方。这也是一种人之常情。

“哟,下大雪了呢。”

刘晏抬起头,看到外面鹅毛一般的大雪飘飘落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