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他看来,控鹤军早已元气大伤,不再是当初那支战胜过皇甫惟明的雄师劲旅了。
李怀光带着八千人进长安的时候,另外一部分人,在得知此事后,便自行脱离了控鹤军。
为首的,便是李忠臣父子。他们本就不是方有德的心腹,更是跟李嘉庆父子不熟。
李忠臣带着本部人马去了河东,如今不知去向。
李怀光之父李嘉庆因为控鹤军的叛乱,气急攻心而病故。
等李怀光带兵回凤翔府后,与凤翔府的守军又是一波内斗。
宝臣大帅感觉,区区控鹤军残部,收拾他们简直易如反掌。
这一仗怎么可能会输?
之前不收拾,是因为他要恐吓关中本地大户。只要控鹤军还在,李怀光还在,长安城内的人,就需要他李宝臣的军队来维护。
要不然,控鹤军可以天天来长安劫掠。
只不过如今看起来,这一招似乎也用到头了。
“你且在长安等候,待本帅破敌之后,你便可以大刀阔斧的改革弊政了。”
李宝臣忍不住冷笑道。
第610章 杀人不说还要诛心
汴州运河某个渡口边上,有许多民夫在搬运木料与石料。不远处,一个规模庞大的建筑,四四方方的带着围墙,正紧锣密鼓的加紧建设。
民夫们挥汗如雨,哪怕初春的天气还带着一丝寒意,却依然穿着单衣挑土,有如蚂蚁搬家一样。
从占地面积看,不亚于一座小城。
那便是朝廷准备新建的“太仓”,专门用于囤积粮食与食盐,以应对未来的各种复杂局面。
比如说因为洪水而造成的大饥荒。
穿着便服,看起来跟个农夫差不多的方重勇,指着远处的粮仓对身边的刘晏说道:“你看,百姓们为了他们自己的事情干活,可比修什么宫殿要积极多了。在修建宫殿的工地上,监工们只要不拿着鞭子催进度,民夫们就开始摸鱼。”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些民夫干活的积极性很高,跟建设皇宫的那批人,完全不是同一种精神状态。
方重勇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
“还是右相有高招。
朝廷只是说太仓将来可以分期借贷给周边百姓买种粮,并且种子种出不出来包赔。
百姓们就听从一纸号令就前来建仓城了。
宫殿虽好,但民夫们自己又不能住,当然是不会太上心,此乃人之常情也。”
刘晏呵呵笑道,替方重勇解释了一番。
是啊,为了和自己相关的大事而劳作,很多人都愿意免费去出把力的。没有这种意识的人,早就已经被严苛的生存环境淘汰掉了。
太仓建立后,不仅可以抑平粮价,而且朝廷还愿意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借贷粮食种子给农民,并且为种子做担保,确保种下去以后不会绝收。
总算是干了件喜闻乐见,造福于民的好事。
刘晏就是佩服方重勇这一点。
大的口号喊得少,总是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每做一件事,就能把这件事办成。
汴州这里的变化,也是一点点显露出来的。
“人性趋利避害。推己及人,若是官府摊派徭役,摊派给本帅建宫殿。
估计本帅也是没有兴趣去做的,没好处的事情谁去做呢?”
方重勇摆了摆手,不以为意说道。
像是建太仓这样的事情,是对所有人都有好处的。越是穷苦人,往往越是依赖于太仓的赈济。他们想不上心都不行。
反倒是那些世家大户们,对太仓这玩意相当痛恨。
原因无他,妨碍那些人在灾荒的时候囤积居奇。让他们没办法借机高价售卖粮食,低价买地罢了。
建太仓的时候,如果那些未来极有可能因此受益的人,都不愿意站出来帮忙。那么等灾荒来临的时候,这些人被饿死也是活该。
天助自助者。
此刻运河已经结冻,汴州的运河渡口,也从冬日的死气沉沉,恢复到如今的接踵摩肩,船来如梭了。
运河经济具有极为强烈的“季节性”特征。运河水位越高,漕运的速度就越快,沿运河各渡口就越繁忙。
如今便是一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摆在眼前。
“今年秋天,谁是骡子谁是马,就会露出底色了。”
方重勇忽然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听起来莫名其妙的话。
“右相是说……”
刘晏一时间没跟上对方的脑回路。
“我们一直在种粮食,但在很多地方,某些人的心思,却未必在这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