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重勇面无表情提点了一句。
何昌期悻悻闭嘴,不动声色退后了一步。
高适轻咳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随后继续说道:“我们应该乘坐海船,走海路在明州(宁波)登陆,将贼军一分为二的截断。”
接着,高适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此番需要带多少兵马出征,走什么路线,补给怎么维持,都说得很具体。
他似乎是昨晚回去以后,又完善了一下自己的计划,所以今日说得格外详细。
在场众将都是一言不发,低头沉思。他们在权衡利弊,判断高适的方案是不是有可行性。
以及自己在这个方案里面,可能会担任什么角色。
等会应该怎么提建议。
“高参军,如果袁晁不是傻子的话,你的方案基本上不可能成功。
我们在明州登陆,表面上看,是我们将叛军一分为二的截断。
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认为,是我们陷入了叛军的两面夹击之中。
战局的发展,或许不像你认为的那般乐观。
袁晁若是反应得快,从前线调兵回防,绝对来得及。”
元载毫不客气的说道。
方重勇眼神一亮,忍不住微微点头。
元载之言,可谓是一针见血。高适这个方案的最大问题,就是想当然的把袁晁和他麾下的军队,全都当成了草包。
或者说是将这些人当成了不会思考,不会应变的石头人。
“高参军,若是何某带兵,在袁晁军中当差,想来回援明州也是来得及的。
你莫要轻敌啊。”
何昌期这回说话的语气,显得格外的软。
可能是他也看出高适是个有点水平的幕僚,并不是只会耍嘴皮子的花架子。
“如果有人能拖住袁晁在前线的精锐就好了。”
方重勇忽然开口,说了一句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一振的话!
是啊,问题可不就出在袁晁究竟能不能回防上么?
按正常情况,袁晁知道明州有官军登陆,而且那帮人正在疯狂攻城略地,他便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
做到这一点有个前提,就是袁晁和他麾下的精兵,处于“正常情况”。
也就是想走便可以走。
那要是遇到不正常的情况呢?
比如说,被官军的一支精兵拖住了脚步!根本无法后撤!
那么袁晁必定不敢贸然撤退,否则拖住他的官军,就会在身后亡命追击!如附骨之疽一般。
很可能撤退就演变成了溃败。
“如果有人能在常州拖住袁晁,另外一支主力绕后在明州登陆,想必打赢这一战是没什么问题的。”
方重勇一脸正色说道。
在场众人都低着头不说话,他们虽然心中都是跃跃欲试,但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因为瞎说话而倒大霉。
“诸位,谁还有更好的方略?”
方重勇沉声问道。
何昌期等武将都不愿意开口,按照过往的规矩,这个时候方重勇便已经是定下策略,不会轻易更改了。
除非你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说服他。
方重勇看向元载,他觉得这一位应该是有想法的。
“大帅,属下有一言,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元载果然站了出来,对方重勇抱拳行了一礼。他看上去十分自信,显然是对自己的方案很有把握。
“此乃军议,无论说什么方略,都不算过错。
如果建言有罪,那试问将来谁还肯出谋划策?
你但说无妨!”
方重勇轻轻摆手说道,显然是觉得无所谓。
“大帅,属下建议,让来瑱带兵撤回润州,将常州让给袁晁。
同时,执行坚壁清野的战略,将几个州的百姓,全部撤到长江沿岸,将府库里的粮秣辎重全部水路运到江边的城池。并且烧毁这几个州所有的船只。”
元载咬了咬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