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晁环顾四周,发现西南面的凤凰山,黑漆漆一片。他不做他想,悄悄的朝着那边跑了过去,找到一片茂密的竹林躲了起来。
杭州兵少,官军就是胆子再大,也不可能在城外扎营。虽然这次他们借着火势出城突袭成功,但很可能只有这一次机会。
贸然奔逃,搞不好会被追兵杀死,还不如暂且躲一下,等官军收兵回城后再跑。
袁晁想得明白,躲过今夜,应该就万事大吉了!
在唐代,能搅动一方的人,都是不能等闲视之的。
袁晁的急智,在关键时刻救了他一命。刘文喜此番出城,就是带着所有的精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然后大杀四方。
失去建制的义军,如同被赶鸭子一般,从水寨被驱赶到岸边,又被骑兵一路追击。
他们若是老老实实地在水寨内救火,官军反倒是奈何不得他们。
这便是乌合之众与精锐之师最大的区别。拼凑起来的义军,平时看着人模狗样的好像还可以使点力气,一到关键时刻,指挥调度就不灵便了,常常会失去冷静,故意往敌人设置好的陷阱跑去。
刘文喜一路杀到灵隐山的山脚下,见那些所谓“义军”的残兵败将们,都已经逃进山里,不方便骑兵追击,这才一路折返回来。
沿途他又遇到义军的散兵游勇,都是有杀错无放过,直接冲上去就是一刀。
从杭州城北门,一直到灵隐山脚下这段路,随处可见倒在血泊里的尸骸,好似一条黄泉之路。
回城后,车光倩下令刘文喜及麾下骑兵换马,这次又从南门出击,攻打位于西陵(萧山)的贼军。
西陵那边的义军,守卫本身就很松懈。
因为袁晁的亲信兵马,早就把杭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西陵的义军又怎么可能料到仅仅一个晚上,刘文喜就击溃了袁晁的水寨和北岸的警戒营地呢?
当刘文喜带着骑兵冲进位于西陵的义军大营时,这些之前还是农夫的士卒,连兵器都不拿,撒腿就跑,完全没有任何抵抗,士气在一瞬间就崩了!
要不是担心马力耗尽,刘文喜都想带人追到越州会稽!
第二天,车光倩派出斥候出去侦查,得知袁晁的残兵已经退到西面的余杭,南面的贼军则是退到了会稽。杭州虽然还处于三面包围之中,但好歹不至于被直接围城了。
他不由得松了口气。银枪孝节军出来的精兵,都是技战术一流的队伍,打袁晁那些杂鱼,跟大人打孩子一样,其实最怕的,反而是被人围住,蚁多咬死象的局面。
打突袭,打运动战,才是精兵的正确用法。这一战,总算是解了杭州之围,剩下的就是慢慢磨时间了。
趁着喘息的时机,车光倩动员全城百姓,男女老少齐上阵。他们不但在短短两天之内,将被淤塞大半的清湖河重新挖通了,而且还在城西开了个“水洞”,从城西的运河引水入城。
这样的话,总算是暂时解决了杭州城内的饮水问题。
第638章 差距有亿点点大
扬州城外,长江边渡口。
来瑱拖着疲惫的身躯下了船,耳边一阵嗡嗡作响,脚步都感觉有些轻浮。
他居然晕船了!明明之前都不晕船的!
“唉!国事艰难。”
来瑱喟然长叹了一声。
他来到扬州唐子城的城门口,有些犹豫要不要迈步走进去。
“来将军莫非是有什么心事?”
一旁的高适疑惑问道。
方重勇派他去常州传令,让来瑱带着大军主力先撤回江北。派王难得去常州换防,然后再慢慢把城内的百姓都撤到长江南岸。
勾引贼军冒进嘛,当然不可能突然全军退走。那样的话,傻子也看得出来是计谋了!
总之,这些事情跟来瑱无关,他带兵回江北就行。
只不过,既然来瑱已经带兵退回扬州休整了,那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高适有点搞不明白。
“盛王殿下,是不是已经……”
来瑱小声问道。
“没有什么盛王殿下了,只有陈留王,他已经去陈留了。”
高适叹息说道。
“陈留王……原来如此。”
来瑱点点头,像是松了口气的样子。
“来将军是忠于大唐,还是忠于陈留王?”
高适忽然停住脚步,不动声色询问道。
来瑱深知高适为人,一脸肃然说道:“来某自然是忠于大唐的。”
“那曹操忠于大汉否?”
高适又问。
来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曹操到死都没有篡位自立。
甭管他是怎么想的,当时局面又如何。反正论迹不论心的讲,确实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