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堡的城楼上纳囊·赤托杰面色不满的询问道,明显是在质疑达扎路恭的决定。然而,后者只是在用手抚摸着长城堡城墙上那被风化的砖石,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事情。
“如果我没有猜错,兰州应该是丢了。”
达扎路恭叹息说道。
“丢了?”
纳囊·赤托杰大吃一惊。
“嗯,如果我们走兰州一线,只怕后果难料。走凉州的话,自保没问题。
新败之军,能不冒险还是不要冒险为好。”
达扎路恭摆了摆手,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兰州会失陷。
正在这时,远处一骑飞奔而来,他看到城头竖起吐蕃大论的旗帜,于是大声喊道:“大论,兰州急报!”
达扎路恭和纳囊·赤托杰对视了一眼,二人都没有说什么,直接下了城头。那人进了长城堡,一见到达扎路恭就对其行礼道:“大论,兰州被唐军围困,危在旦夕,请大论速速调拨援兵,迟则生变!”
“知道了,你去歇着吧。”
达扎路恭温言说道,纳囊·赤托杰却是拦住那人追问道:“我们自关中来,未见有唐军出关中,哪来的唐军?”
“从灵州而来,沿着黄河南下!”
这位斥候无可奈何的禀告道。
似乎并未出乎达扎路恭意料,这位大论微微点头,没有多说什么。纳囊·赤托杰瞬间明白为什么他们不去兰州驻扎了。
“你不习唐国地理,灵州到兰州的距离,其实比凉州到兰州还近。
方清狡诈,定然已经派人事先联络了朔方军,建议他们攻取凉州。”
听到这话纳囊·赤托杰恍然大悟,他也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
朔方军听方清的调遣入关中对抗吐蕃军,可能性极小。
但朔方军“顺便”攻克兰州,可能性却极大,因为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这是人之常情而已。
攻克兰州,与奉李琦为天子听从方清调遣,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既然吐蕃人在兰州防备空虚,朔方军又顶着大唐藩镇的大旗,那么攻克兰州,夺取一些土地和人口,顺便打击来势汹汹的吐蕃,这对于朔方军高层而言,是惠而不费的事情。
完全没什么心理障碍。
即便是攻占兰州,他们依旧可以对方清不理不睬,对自身独立性也没有什么影响。如果吐蕃人再退到兰州,到时候便有一场好戏可以看了。
没想到,达扎路恭一直防着这一手,方重勇的阴招没有把他阴到。
“此番进攻关中,折损颇多,也是该在凉州修生养息两年再战了。”
达扎路恭面带失望的叹了口气,心中十分不甘。但是残存的理智告诉他,这一波攻势已经结束了,即便是没有占便宜,也不能再打下去。
“对了,沙州还没攻下来么?”
达扎路恭有些疑惑,看向纳囊·赤托杰询问道。后者也是不知,找来军中负责收集军情的东本,一番询问下得知:沙州确实还在唐军控制之中。
“尚赞摩是怎么回事?”
达扎路恭明显不满,他们攻不下关中情有可原,毕竟粮道都不稳,能全身而退已经难能可贵。但尚赞摩的兵马在沙州没动弹,从春天到秋天,好几个月过去了,攻沙州怎么还攻不下呢?
“回大论,尚赞摩派人去沙州城中与唐军守将交涉,使者被斩。此后他便一直按兵不动,围困沙州城已经有数月。”
这位东本小心翼翼的禀告道。
平心而论,尚赞摩的应对并无问题。
说白了,就是跟沙州城内的唐军耗时间嘛。城内的粮食总有吃完的一天,得不到补给,城破是迟早!
这个时候,就是比拼耐力的时候了。因为吐蕃人也不富裕,境况并不比沙州城内的守军强多少。真要耗时间的话,几个月之后解决战斗都算快了。
达扎路恭也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反正,糟心事也不止这一件了。他压下内心的怒火,对纳囊·赤托杰吩咐道:“你先回凉州,我来殿后。”
第768章 取而代之?
这年深秋,朔方节度使浑瑊派遣铁勒部出身的将领仆固怀恩,押送数百吐蕃战俘到汴州献俘,并宣布接受汴州朝廷的节制和调遣。
对此,天子李琦“很好说话”,欣然接受了朔方军的归复,并且承诺不会干预朔方军内部的人事调整。
军官以上任命,只需要报备一声即可,其余的可以自行安排。依常例,在汴梁城新设“朔方进奏院”,请浑瑊安排节度使幕府的官员来长安协助办理此事。
此外,仆固怀恩还带来了一个新消息:李隆基之子李瑝,逃亡塞外,据说是跑去了回纥人那边,有可能会作出一些对朝廷不利的举动。
至于此人具体在什么地方,还不得而知。
对于这个消息,李琦似乎并不在意,只是盛赞朔方军上下“忠勇可嘉”。至于李瑝,李琦表示此人是皇子出身骨肉兄弟,因为意外流落塞外而已。
朝廷将会派使者前往回纥王庭交涉,让流落在外的李瑝,回汴州接受新爵位,以享受荣华富贵。
见汴州朝廷如此好说话,仆固怀恩这才松了口气。其实这次朔方军内部争议颇大,已经分成了“回纥派”与“中原派”,当然了,更是不少两头下注的人。
只是这次吐蕃攻关中,触动了朔方军的切身利益,让所有人暂时一致对外。
朔方军为了养兵,靠的是“灵州道”,维持关中到灵州这条路的草原商贸,靠抽商税维持军中开支。
吐蕃人攻关中,如果成功,未来灵州道势必保不住,朔方军恐怕连维持下去都会很难,又何谈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