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盛唐挽歌 > 盛唐挽歌 第112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盛唐挽歌 第1125节(1 / 2)

方重勇轻轻摆手说道。

其实在这个时代,类似的妖僧妖道,比过江之鲫还要多,偏偏有权贵就是相信他们。

比如说历史上的宝臣大帅,服下金丹后立刻双目失明,三日后暴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果然,某就猜到不可能是吐蕃人所为。但朝廷将其归罪于吐蕃,有利于之后对阵吐蕃时鼓舞士气。”

颜真卿微微点头道。

“韦子春应该是畏你如虎,所以在你没有清算他之前,率先表态。

某这些日子也算是想明白了。”

颜真卿继续说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正在生病,他的面色看上去不太好。

“颜先生目光如炬。”

方重勇言简意赅的评价道。

韦子春为什么要让武太后放弃“权力”?

因为他要制造一个“主少国疑”的场面,唯有主少国疑了,少主让位于权臣,才会顺理成章。

韦子春也是借此站队,表明他并非是某位官家的绊脚石。

而方重勇的谋划,显然是让武氏成为名义上的“武媚娘”,让群臣们想起当年武周的恐怖统治!把韦子春立起来,也是起一个缓冲的作用。

李氏皇权衰微,有能力夺权的,那可不仅仅是方清一人啊!

颜真卿看透了这个布局,却又无可奈何。

一个是急火油炸,一个是文火慢炖,本质上都是同样的目的。

“颜先生,你想恢复的大唐,是怎样的一个世道?”

方重勇忽然开口询问道,态度非常诚恳。

颜真卿想了想,脸上出现神往之色,摇头叹息道:“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某与官家又没有私仇。能回到当年开元时的光景,颜某已经死而无憾了。”

“颜先生说的,就是父为官进而子为官的世道么?还是全国供养长安一地的世道?

大唐是天下人之大唐,还是那个小圈子里说了算,主宰他人命运的大唐?”

方重勇反问道。

见颜先生不答,方重勇继续说道:

“当年方某为科考状元,但贡试方某都没去,是李揆替我去考的。如今他也在朝廷中为官,官位还不小。当年多少这般的荒唐事,不可尽数。

颜相公也是进士,莫非你中进士,只是因为你文采好么?和你的家世、人脉一点关系也没有么?”

颜真卿依旧不答,但已经面露思索之色。

“某常以为,当年长安权贵也并非人人都是禽兽,他们只是没有把底层的百姓当同类而已。

既然不视作同类,那么残忍对待亦是无可厚非,自然也不会感觉羞愧。

就如同你我皆食猪羊,谁都知道无肉不欢,肉味鲜美,然而谁也不会去问猪羊过得苦不苦,该不该死,对吧?

颜先生的理想方某不能说不好,只是颜先生还是没有回答方某这个问题:你心中的大唐,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人?什么样的人已经不算是人?

颜先生既然想不明白这个问题,自然也看不懂方某是想做什么?”

说完,他将礼物留下,转身出了屋舍。

第770章 一刻不得安闲

新年匆匆而过,很快随着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汴州的运河渡口也开始热闹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元气大伤,或许是因为粮秣青黄不接,又或者是别的什么谋划,反正吐蕃人在河西很是安静,甚至已经解除了对沙州城的封锁。

只留下足够的游骑时刻在沙州各城巡视外,不让城内的人运粮。

简单来说,就是吐蕃人的后勤出现了一些麻烦,导致他们收缩了防线固守,等待下一次机会。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天下太平。

事实上,大唐因为四分五裂,军队内调。这些年边疆诸多臣属小邦都在蠢蠢欲动。

正值三月春耕的时候,位于大唐西南边陲的南诏悍然入侵西川,岭南等地,他们的军队当中,甚至还有不少吐蕃人!

剑南节度使严武,带兵主动出击,以攻代守,在清溪关(峨眉山以西不远)大破南诏军,暂时解了西川之危。

但此时西川所面临的战略环境十分不利,成都府以西大山深处,尽为吐蕃所得。吐蕃国内,并不是所有人都和达扎路恭一个想法,想从河西进军关中的。

吐蕃国内还有一股“南进派”,因为所在部落靠近西川,所以他们的扩张目标并不是隔着十万八千里的河西走廊,而是近在咫尺的成都府。

吐蕃似乎派出了使者,约定和南诏共同出兵。

在击退南诏军后,严武深感西川危如累卵,若无后援,失陷不过迟早而已。

于是严武让自己的好友杜甫,带着亲笔信,前往汴州,向朝廷“上表”。

即承认汴州朝廷的正统性,承认当今天子的合法性,承认方清作为权臣的存在事实,并请求在汴州设立进奏院,以“管理”藩镇事务。

至于实质上要不要归顺,那都是后话,可以慢慢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