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高是知道乔泽有这个习惯的,刚想跟过去找乔泽聊聊这次事件后续如何收尾的问题,电话又震动起来。 徐大江打来的。 院长的面子,还是得给。 接了电话,院长的声音随之传来,甚至有些迫切。 “建高,这借刀杀人的玩法是你的主意还是乔泽的?” “啊?” “听你这反应就知道不是你,我猜也是,你是老实人,不会耍这么多心眼。” “不是,徐院长……” “哎,你别说,我懂的。不过你还是劝劝乔泽,我们做学问,还是以和为贵嘛。” “那个,你听我解释……” “好了,我知道你为孩子好……你忙你的,我先挂了。哎,我这边还有好几个打听情况的呢,心累啊!” 随后对面真就挂了电话。 李建高愣住了。 下意识就想回拨过去,告诉徐大江这事儿从头到尾都是个巧合来着,但手在按键上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放弃了。 没办法,虽然大家都知道生活中总会有很多巧合到没法解释的事情,但真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旁人却往往压根不会相信。 算了…… 随这些人怎么想吧。 反正乔泽大概率是不会在乎的。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当他把刚刚徐大江电话里说的话打趣般的说出来之后,乔泽甚至眼睛都没眨一下,如同往常般“嗯”了一声。 “不生气?”李建高问了句。 “这种想法在序列之中,不值得生气。”乔泽解释道。 “什么序列?”李建高狐疑的问道。 “就是构造一个序列,用微观方式来分析宏观世界。”乔泽说道。 “嗯?”李建高一脸问号。 “把一个人的个体思想看成一个粒子,其对任何一件未发生事件的选择就如同处于量子态,我们无法确定接下来他会做出何种选择,但可以用概率的形式进行计算;一群人的思想则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的结构,群体中个体思想影响将减弱。这些天我写论文的时候受了些启发想到的,不过数学上如何表示我还没想清楚。”乔泽仔细的解释道。 “哦!”李建高应了声。 “所以徐伯伯会有这样的想法不奇怪,没有脱离事件发展可能的概率。”乔泽总结道。 李建高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想问的被人误会会不会让乔泽心里不好受,乔泽告诉他,这种看法很正常,所以无需介怀。 好吧,这很乔泽。 “其实我来主要是问问你,打算如何收尾这件事。我觉得咱们应该主动声明科恩大学的那篇论文跟我们无关。”李建高连忙说道。 两人单独谈话,一旦进入乔泽的节奏,有些东西会让他很难理解。 “嗯,他们这篇论文质量的确不高。” “额……那行,回头我写封信。” “对了,李叔叔,我让谭景荣打印了些论文,已经帮你排好了顺序,都是有针对性的补足理论部分。尽量开学前看完,对你的帮助会很大。” 李建高下意识的看了眼谭景荣放在客厅一角的箱子,想到谭景荣搬起来都吃力的样子,突然觉得有些头大。 “这是多少篇论文啊?” “不多,一百篇。” 李建高:“……” 这一刻,李建高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高中时被数不清的作业所支配的恐惧。 这家伙,玩真的啊! …… “谭景荣,这边。” 刚刚上到三食堂三楼的谭景荣便听到左杰热情的招呼声,遁声看去,这家伙已经点好了菜,坐在正对着楼梯口的雅座等着了。 谭景荣连忙加快了脚步,走过去,坐到了左杰对面。 “怎么这么晚啊?项目组事情还挺多吧?”左杰堆着笑容问道。 “嗯,也不是。刚刚李导过去,耽误了一会。”谭景荣老实的答道。 “今天李导也去了?那你帮我问了没?”左杰希冀的问道。 …… 没错,左同学此时是真的后悔了。 事情得从昨天说起。 久未在小群里冒泡的大师兄突然在群里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谭景荣,厉害了呀!论文都上国际顶刊了,还是二作!!!” 当时这句话就把左杰给震撼到了。 谭景荣什么水平,他还能不知道吗? 不说比他差吧,起码两人是在同一个水准的。 这家伙竟然能在顶刊论文上混二作? 当时他就认为大师兄大概是搞错了。 然而没等他说话,大师兄就在群里发了个链接。 左杰点进去一看,发现还真是上顶刊了。 通讯是导师,一作的名字有些熟,二作还真就是谭景荣,至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