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口中的老张叫张明睿,曾是国家第一届杰出青年,同时也是现任院长,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华夏数学家学会常务副会长。 研究的方向是代数群跟量子群,曾经最大的成果对仿射a型weyl群证明了sztig关于双边包腔的基环的猜想,并确定了deligne-ngnds关于仿射hecke代数猜想成立的充分条件。 “我?我觉得很有意思啊!”张明睿抬头看了周良一眼,看表情似乎意犹未尽。 “有意思?你的意思是看好这个乔泽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你得上书建议给这个小年轻拉一笔扶持资金啊。”周良笑着说道。 其实燕北大学这场报告会跟周良的研究并不重合。 但周良的主要研究领域在智能识别算法,非线性不确定性系统控制,智控系统跟博弈控制系统、人机融合系统这一块。所以周良最初知道并了解乔泽主要还是乔泽第一次在《杜克数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以及横空出世的豆豆。 不过现在,乔泽这个名字可不陌生了。 即便没有这两场报告会,乔泽的名字也早已经进入了这些大佬的视野。 毕竟是十八岁的就敢申请成为自然科学专家的年轻人,而且从数学部到官方,都拦不住那种。 “先看看吧,你也知道昨天晚上,几个人为了这小子都快吵起来了。”张明睿微微摇了摇头,说道。 “那你觉得他能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周良再次追问道。 这次张明睿犹豫了片刻,随后再次缓缓的摇了摇头,说道:“我不敢肯定,毕竟我没专门研究过这个命题。不过结合他之前发表的论文,以及这些证明思路,我觉得希望很大。当然,前提是他报告会上推导出的这些公式是正确的。” “哦。”周良点了点头,随后再次问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那,老张啊,如果,我是说如果啊,他要是真证明了这个命题……又被推荐为院士的话,你会投赞成票么?” “嗯?”这个问题让张明睿愣了愣。 还真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张明睿跟周良都是这一届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院士增补年,申请者过了初审之后,就得主席团最终确定增补人选。 但张明睿还真没思考这个问题。 乔泽的年纪总会让其他人下意识的忽视他已经取得的诸多成就。 仔细思考片刻,张明睿苦笑道:“应该不会这么快就要面对这个问题吧?就算他的思路是正确的,要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好几关呢。说不定还要好几年,四年后主席团也就换届了,就不需要我们操心这个问题了。” 根据科学院学部主席团选举章程,主席团成员每个学会部选两人,任期四年,不连任。所以理论上说张明睿说的也没错。 但也正因为如此,两人的决定尤其重要。 因为乔泽近期如果真被推举,肯定是要进数学物理学部,两位数学部的主席团成员意见自然很重要。 “万一这孩子近期就真把问题解决了呢?你还没注意吧?从他第一篇论文六月在《杜克数学杂志》发表,到现在他已经在顶级数学期刊上发表了八篇论文。尤其是在《数学年刊》上这两篇论文,间隔不到半个月。 我觉得咱们得考虑这个问题了。呵呵,他在25年之前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呵,21岁的候选院士,咱们不管做出什么决定,影响都可很深远啊。”周良意味深长的说道。 张明睿思考片刻,笑了:“老周,你不研究这个方向,可不知道这个命题的难度有多大。乔泽首创的工具的确很有用,但如果他的思路是正确的,乔切分跟乔空间都会成为未来独立的研究方向这不假,但具体到完全解决这个命题总还需要些时间的沉淀。” 说完,张明睿看到周良还想说话,遂笑着补充道:“好吧,退一万步说,他明年真把命题做出来了也不打紧,毕竟……杨老还在世呢!” 周良微微点了点头。 虽然张明睿没把话说透,但周良当然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既然提到了杨老,那必然会尊重杨老。 所以乔泽如果真能在杨老还在世的时候证明了杨-米尔斯理论存在性,以杨老在学界的声望,张明睿的选择大概是闭着眼睛直接举手就行了。 如果不能的话…… 主席团大概率也已经换届了,就不需要他们去考虑这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了。 最终,周良只是谓然一叹:“哎,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只是这后浪……也太强了些,十九岁,只有十九岁啊!就算从娘胎里开始学,大概也就只能这样了吧?” 张明睿怔了怔,随后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并在脑海中下意识的想起自己十九岁的时候。 没法比,真的没法比! …… 就在两位院士大佬讨论乔泽的时候,乔泽的双手也离开了键盘。 论文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了,闲暇下来的两天几乎都用在了书写论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