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不多就够了,站在报社的立场,话不需要说得更明白。 至于会不会因此而引发新一轮的争论,贺独唱并不在意。 稿件既然在层层审核后被通过了,就足以说明报社的立场,他只是个平平无奇的高级记者而已。 …… 外界的纷扰并没有影响到乔泽。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乔泽很忙。 当然不是忙着报告会的事情,一切都有徐大江去安排,他只需要第一天在报告会上完成发言就够了。 现在他一心一意的投入到了杨-米尔斯方程求解的工作中。 这次他甚至让豆豆开始在各大预发表网站上去寻找相关的文章,想看看数学界或者物理学界之前有没有相关性的研究。 可惜的是,豆豆检索了几乎所有相关词的论文,都没有找到关于这种超越传统数学的新型数学结构。 这是件极为麻烦的事情。 意味着他要开辟一个数学新领域——超螺旋空间代数。 通过这些天的研究,乔泽已经对这一梦中闪现的新代数结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个全新创造的代数系统最重要的性质就是允许处理超高维度的运算,包括超螺旋导数和非线性超螺旋乘法,最大的优点则是能更自然地描述规范场的非线性性质和高能物理中的复杂现象。 换句话说,这种世界上还没出现过相关的代数体系跟数学思想,所以乔泽哪怕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杨-米尔斯方程的解,要让全世界的数学家跟物理学家能弄懂其中的数学思想,他还需要给出整体体系各项定理的完整性证明。 就好像微积分的从无到有经历了好几代人的努力,才将其中的一系列定理慢慢补全。 如果乔泽要开创这个数学分支的话,同样得从无到有,从最基础概念的定义跟解释开始,让大家了解他的数学思想。 这也让乔泽意识到,那些前辈们的伟大,不止是他们作了一个又一个学术成果,更因为他们把那些抽象至极的概念解释得足够清楚,能让更多的人学懂,然后流传下来。 很烦…… 因为要让大家都理解的话,需要做的前置工作太多了。 最终乔泽做出了一个不太负责任的决定。 先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杨-米尔斯方程的解,然后交给学界去用超算验证吧。 只要最终结果是正确的,学界现在懂不懂这种非常规的代数结构似乎并不重要。 对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来说,想要用超算来求解,起码就目前来说,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计算量太过庞大了,但如果已经把通解推导出来,只是反过来进行验证的话,其实并不难。 照现在全球超算的能力,只要能第一时间给够算力,最多一、两天的功夫就能出结果。 在方程通解这个问题上,哪怕编写程序的时候给出的参数不同,最多也就是影响出结果的快慢,但一定是能被验证的。甚至不需要他给出太过详细的证明过程。 不过哪怕对杨-米尔斯方程进行了超螺旋空间代数转换,鉴于方程本身的复杂度,想要求解依然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尤其是在针对这种新的代数结构,他还需要想清楚几个重点定理的证明,才能够有底气得出正确的结果。 所以这一个多月时间,乔泽几乎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这项研究工作之中,甚至连一栋楼里的光刻机项目都已经不再理会。 直到徐大江找上门来劝乔泽搬家…… 是的,学校已经给乔泽准备了一栋三层的小楼,作为西林数学研究所的暂时性落脚地。 不光是急着立项的问题,一批世界顶级学者即将来到西林,人家都是看着乔泽的面子来的,光刻机那栋楼又属于涉密单位,不方便接待啊! 只是,徐大江大概想不到,哪怕换了栋楼,这个时候乔泽同样不方便接待。 第193章 拿去验证吧! 学校给研究所暂时安排的是学校南边的一栋小楼,面积不大,每层大概只有三百多个平方。 之前这里是一个存放体育器材的仓库,因为学校的老体育场就在旁边。 学校扩大之后,老体育场规划成了一栋食堂跟一栋教学楼,这个三层小仓库就基本上没怎么使用了。中途做了一段时间学校的创业课程辅导教室,这项课程后来因为学生创业开始渐渐被冷落,便空了出来。 这次正好拿来先做研究所用段时间。 哪怕是审批各项工作做得再快盖楼起码也得一、两年的时间。 这是一个月前就已经决定的地址,不过因为这栋楼终究还是太破旧了些,所以学校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各项修缮。尤其是对外墙、小院花园跟卫生间的改造。 投入了近百万之后交给乔泽的小楼已经焕然一新。 还带了一个有竹林跟小水系的院子,用来待客非常不错。 院子外还专门安排了两个岗亭,跟安全处, ', ' ')